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1篇
  免费   1726篇
  国内免费   2211篇
测绘学   734篇
大气科学   1754篇
地球物理   2065篇
地质学   4535篇
海洋学   2210篇
天文学   154篇
综合类   690篇
自然地理   209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512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81篇
  2010年   586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548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66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一次范数最小估计的无偏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论上一次范数最小 ( L1 )估计的唯一性不存在 ,其唯一性主要取决于解算方法 ,大量算例验证其唯一性存在。本文作者基于算法来保证其唯一性 ,进而首次从理论上验证 L1估计的无偏性。利用初始反对称估计 ,设计了两个等价的线性规划问题 ,由此来解算得到 L1估计 ,根据误差分布为对称分布 ,便可证明 L1 估计的无偏性  相似文献   
992.
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指纹识别油气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世加  黄第藩 《沉积学报》1998,16(4):149-152
利用储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图的指纹特征判识储层的流体(油、气)类型。油层或油饱和的储层,饱和烃色 质总离子流图的特征是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宽,碳数分布在C15~C38之间,与原油样品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相似;凝析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略窄一些,碳数分布在C15~C35之间,低碳数(小于C21)的正构烷烃相对于油层富集,高碳数(大于C21)的正构烷烃丰度明显低于油层;干气层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最窄,碳数分布在C15~ C28之间,只有低碳数的正构烷烃,高碳数的正构烷烃丰度极低。据此可用来识别油层、凝析气层和干气层,也可用于一些测井资料不全或测井质量差的老井的油气层复查、测井难以识别的火成岩油气层的识别,还可用于地层评价,为油气酸化层位的优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广义极值分布及其在水文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金光炎 《水文》1998,(2):9-15
广义极值分布,包括I型、Ⅱ型和Ⅲ型,是一套完整的统计分布。以往,由于研究不足,常常只能采用极值I型分布,使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中,详细地探讨了广义极值分布的统计特性,首次研制了该分布的离均系数表,并给出了水文频率计算中的示例。分析表明,应用广义极值分布,也能得到较好的适线结果。特别是有了离均系数表,对水文频率分析和各类统计计算是十分方便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根据定位参数M估计理论,导出了LP估计的影响函数,分析了LP估计的抗差能力,同时还推导了LP估计的渐近效率,综合抗差能力和效率,分析了LP估计的优劣性,明确指出,用现测数据中含有粗差扰动的数据和P为(1,1.25)的LP估计进行处理,结果较优,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5.
陈学明  翟裕生 《地球科学》1998,23(6):610-615
凡口铅锌矿是发育于海相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沉积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发育于同沉积断裂两侧的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组构,成矿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组成与分布,成矿温度和流体的性质,提出了热泉成矿作用与海相碳酸盐沉积作用同时演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6.
凡口铅锌矿床海底热泉喷溢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学明  邓军  翟裕生 《矿床地质》1998,17(3):240-246
凡口铅锌矿是发育于碳酸盐岩建造中的海底喷溢沉积矿床 ,以“一大二富三集中”的特点和典型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吸引着中外矿床地质工作者。叠层状矿体发育于同沉积断裂的旁侧 ,矿层与灰岩呈沉积接触关系。矿石具沉积碎屑组构 ,黄铁矿、闪锌矿具外生特征。稀土元素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反映矿床与同生作用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源和下地壳来源铅的特征。矿区主要矿层经历海底热泉喷溢沉积—成岩的演化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东营凹陷油气运聚古地下水动力场剖面数学模型的建立、古水文地质参数的再造、模拟初始值的恢复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东营凹陷油气运聚古地下水动力场剖面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已知油田的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断的东营凹陷油气聚集有利地段,可以作东营凹陷油气田进一步勘探开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朱赖民  金景福 《地质科学》1998,33(4):463-474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999.
通过改造格尔谢万诺夫打桩公式,提供了夯扩桩沉管控制贯入度计算表达式,在此 ,介绍了沉积控制贯入度在夯扩桩设计和施工中的用途,并举例验证。  相似文献   
1000.
Methanesulphonate was investigated as a potential contributor to the sulphur budge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Antarctic snow/ice from Coffins Ice Cap, King George Island (62°10' S, 58°50,W). The anion was found to be present at a mean concentration of 0. 17 μeq. L-1 with a maximum of 0.73 μeq. L-1. A distinct seasonal variation exists in the top 10 m of the core, equivalent to more than two years of deposition. Dating resulted from δ18O profile suggests that the principal peaks of methanesulphonate are associated with snow deposited in autumn and secondary peaks in spring. The seasonal patterns of methanesulphonate in the subantarctic snow displays a phase difference from that observed in marine air from low and middle latitu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