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97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云开地块北缘构造带中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证明,该区存在洋中脊型 (MORB)和岛弧型 (IAT)两类玄武岩.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均含较低的 TiO2(0.80%~ 1.62%,平均值 1.50% )和 P2O5(0.05%~ 0.15%,平均值 0.13% ),轻稀土元素呈亏损-平坦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而 IAT型含更低的 TiO2(0.47%~ 1.26%,平均值 0.80% )和 P2O5(0.04%~ 0.07%,平均值 0.06% ),轻稀土元素呈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MORB和 IAT组合的出现说明位于华南板块西南端的广西云开地区在 Grenville期 (四堡期 )可能存在过洋盆,它们很可能代表了 Grenville期 (四堡期 )造山作用形成统一的 Rodinia超级大陆以前的一个"多岛洋盆"系统,华夏古陆和扬子板块可能在该古洋盆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全球性 Grenville期 (四堡期 )造山运动而发生消减消失后才开始碰撞和造山,形成统一的 Rodinia超级大陆.  相似文献   
992.
吴阿丹  车涛 《冰川冻土》2021,43(1):274-284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的"三极"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研究热点.随着天空地一体化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三极时空信息呈现出海量、高时效、多维度的大数据特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可视化手段,这些数据很难被非科研人员理解和认知.如何面向不同人群,快速直观地展示三极最新科学发现所产生的时空数据,已成为数据可视化研究迫切需要解...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利用子午线弧长的直接算法来解算大地问题中截面椭圆弧长的一种直接解法。该法具有计算方便且简单的特点。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4.
张琪琪  张拴宏  赵越  胡国辉 《地质学报》2024,98(6):1715-1731
华北地块北缘主要由北侧白乃庙弧带和南侧华北克拉通组成,尽管白云鄂博- 多伦- 赤峰- 开原断裂被认为是克拉通与造山带边界,但在辽北地区该断裂带的具体位置并不明确。华北克拉通与白乃庙弧不同的基底属性和演化历史导致了两大构造单元内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岩石)具有不同的Nd- Hf同位素组成。本文以辽北地区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此来限定辽北地区克拉通与造山带的边界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白乃庙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之上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早三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前者εHf(t)值均为正值且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CDM普遍小于1. 0 Ga,后者εHf(t)值均为负值且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CDM普遍大于2. 2 Ga。尽管中三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且有少量区域重合,但总体上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比辽北地区石炭纪—中三叠世花岗质岩石锆石Hf同位素组成,结合太古宙—古元古代变质结晶基底岩系的分布范围,初步限定了辽北地区古老克拉通(华北克拉通)与年轻造山带(白乃庙弧)的边界位置:阜新北约60 km—彰武西南部—新民北部—法库南部—铁岭西部—开原东部—清河断裂。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揭示马尼拉增生楔的形态结构并加深对其演化过程的理解,本文对横穿马尼拉俯冲带北段的几条典型地震剖面进行了深度偏移处理,得到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和深度-速度模型,并对马尼拉增生楔的形态结构及内部特征进行了精细解释,将马尼拉增生楔分为原始沉积段、褶皱变形段、逆冲推覆段和背逆冲段四个部分,分别代表增生楔演化的不同阶段。推断马尼拉增生楔下部存在由早期仰冲的菲律宾海板块的残留块体构成的弧前基盘,弧前基盘是控制马尼拉增生楔形成演化的关键构造。弧前基盘前端是拆离滑脱面突然降阶并在地震剖面上"隐没"的部位;弧前基盘向增生楔底部的不断挤入导致了逆冲脱序断层的渐次发育以及增生楔向弧前基盘之上的不断爬升,导致了增生楔上、下陆坡地貌的分化,并为褶皱变形段和逆冲推覆段的地层形变提供了主要的应力。  相似文献   
997.
华南大陆部分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单元属南华造山带,可分为NW-NWW向的滨特提斯褶皱系和NE向的滨太平洋褶皱系.滨太平洋褶皱系包含东南大陆边缘弧褶皱带和东南大陆边缘弧后褶皱带,是晚三叠世以来多期次继承性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形成的.主要褶皱时代,在陆缘弧褶皱带是晚侏罗-中始新世;在陆缘弧后褶皱带是中晚始新世之交.讨论了华南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成因和羽状对称特点,以及陆壳减薄板段、主动大地构造单元和被动大地构造单元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998.
张望  王居里  胡洋 《岩石学报》2021,37(4):1139-1158
塞勒肯特岩体出露于谢米斯台中东部,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岩石成因.结果 表明,二长花岗岩(400.9±4.3Ma)和石英闪长岩(398.1±4.5Ma)形成于早泥盆世,花岗闪长岩(381.7±2.9Ma...  相似文献   
999.
The Makran accretionary prism in SE Iran and SW Pakistan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subduction accretions on Earth.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folding, thrust faulting and dislocation of the Cenozoic units that consist of sedimentary,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Rock units forming the northern Makran ophiolites are amalgamated as a mélange. Metamorphic rocks, including greenschist, amphibolite and blueschist, resulted from metamorphism of mafic rocks and serpentinites. In spite of the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of blueschist in this area, it has been rarely studied. Peak metamorphic phases of the northern Makran mafic blueschist in the Iranshahr area are glaucophane, phengite, quartz±omphacite+epidote. Post peak minerals are chlorite, albite and calcic amphibole. Blueschist facies metasedimentary rocks contain garnet, phengite, albite and epidote in the matrix and as inclusions in glaucophane. The calculated P–T pseudosection for a representative metabasic glaucophane schist yields peak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11.5–15 kbar at 400–510 °C. These rocks experienced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from blueschist to greenschist facies (350–450 °C and 7–8 kbar) during exhumation. A back arc basin was formed due to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Neotethys under Eurasia (Lut block). Exhumation of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in northern Makran occurred contemporarily with subduction. Several reverse faul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xhumation of the ophiolitic and HP‐LT rocks. The presence of serpentinite shows the possible role of a serpentinite diapir for exhumation of the blueschist. A tectonic model is proposed here for metamorphism and exhumation of oceanic crust and accretionary 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Makran area. Vast accretion of subducted materials caused southward migration of the shore.  相似文献   
1000.
Delaunay三角网生长法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佳奇  徐爱功 《测绘科学》2012,37(2):103-104,187
为了提高Delaunay三角网的构建速度,本文对三角网生长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生长法的"弧带搜索排除"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圆弧将离散点区域划分成几个弧带,构网时,规定只可在当前弧带搜索第三点,该弧带离散点搜索完毕后进入下一弧带,如此循环。采用VC++6.0加以实现。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加快构网速度,生成的三角形形状良好,具有一定的实际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