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664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00篇
地质学   3327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水位的形成机理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崇希 《地球科学》2003,28(5):483-491
对地下水三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水位的传统计算方法提出质疑, 认为计算观测孔中水位的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是缺乏物理基础的纯数学方法.分析了形成观测孔中水位的机理, 提出三维地下水流中常规观测孔中只是孔口的流量为零, 而孔内却存在"抽水"和"注水"的井孔; 多层井(multilayerwell) 不一定要求"多层"的条件, 在均质单一含水层中的井孔可以具有多层井的基本特征; 混合井孔的水位并不"混合", 混合观测孔中存在符合机理的水头分布和流量分布规律等观点.普遍而言, 三维流中的观测孔不能用通常所说的线汇/线源刻画, 也不能用近几年提出的孔内为层流(线性流) 的假定来研究该问题, 然而可用笔者于1993年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和"等效渗透系数"方便、有效地模拟.就说明性算例而言, Hantush Бочевер方程只能近似用于孔径大于0.2m且径距大于10~20m的条件.   相似文献   
992.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冬光 《地球科学》2002,27(2):141-147
从可持续角度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的概念; 分析了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点的时间效应; 利用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资源属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环境同位素是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正确认识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对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同位素分层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中的D, 18O, 3H和14C含量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与末次冰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有着较好的对应性, 反映了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条件的差别以及地下水不同的形成机制.深层地下水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期形成, 其δ(D) 和δ(18O) 值与全新世补给形成的浅层地下水相比, 分别贫4× 10-3~ 16× 10-3和1× 10-3~ 2× 10-3, 说明末次冰期时期年均气温较低.古地下水中D和18O的大陆梯度与全新世以来地下水中的梯度基本相同, 说明在过去30000a来尽管气温发生变化, 但中国北方大陆的大气循环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地下水同位素分层现象反映了3种不同的补给机制及参与现代水循环程度.这些信息对大陆尺度上的水循环研究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黄河源区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黄河源区1:25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资料与以往资料的对比表明,黄河源区区域地下水位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地下水露头泉口下移,河谷区民井地下水位下降及山前冲洪积扇前缘泄出带下移.多年冻土的退化直接导致了冷生隔水层的下移,从而引起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生态水位下降,包气带土壤层的含水量减少,使该区出现植被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湿地萎缩、鼠害猖獗、荒漠化加剧及黄河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松嫩盆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廖资生  林学钰 《地球科学》2004,29(1):96-102
松嫩盆地位于东北腹部, 是我国主要的大型地下水盆地之一.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水质问题复杂, 原生水质状况不佳, 人为污染比较严重.根据水利、地质部门多年积累的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 对地下水中原生有害组分和人为污染组分的形成机理和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着重分析了在人为活动影响下, 盆地不同地下水系统内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变化规律.认为地质构造上的封闭性、强还原/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地下水运动滞缓是盆地地下水中多种原生有害组分富集的基本条件.近半个世纪以来强烈的人类活动, 则是导致地下水水质发生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区域地下水交替循环条件, 治理环境污染, 治理和更新已成为污染通道的水井, 利用洁净松花江水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改良与保护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6.
傍河地下水水源地污染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铎  宋雪琳  张燕君 《地球学报》2000,21(2):202-206
傍河取水是常见的地下水供水形式之一,但水源地的水质常常受到河流污染物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区域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开采条件的变化,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从而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本文通过对河水与地下水的各种关系的分析,给出了河水污染地下水的各种模式,并综合得出其数学模型及其解,最后用实例说明其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97.
Nitrate-nitrogen (nitrate-N) in groundwater is a potential problem in many parts of Kansas.From 1990 to 1998, 747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omestic, irrigation, monitoring,and public water supply wells primarily from the western two-thirds of the state, and analyzedfor nitrate-N by the Kansas Geological Survey. Nitrate-N concentrations of the 747 samplesanalyzed range from 29% with less than or equal to 3 mg/L, 51% between 3 and 10 mg/L,and 20%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 mg/L. Factors that sho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lationship with the occurrence of nitrate-N in Kansas groundwater in this assessment includegeographic area of the state, depth of well, and age of well. Nitrate-N levels of wells screenedin the High Plains aquifer in south-central Kansa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higher concentrationtha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High Plains aquifer in the western portion of the state.Comparison of nitrate-N with depth of well indicated that shallower wells throughout the stategenerally have higher nitrate-N values than deeper wells. Irrigation wells older than 1975showed statistically higher nitrate-N concentration than wells installed during and since 1975,possib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well-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regulations that occurred in 1975.  相似文献   
998.
干旱区地下水位降幅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和地理统计学的理论、方法对所取观测井地下水位降幅数据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结构符合球状模型,空间数据存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二价函数趋势;地下水位降幅由北向南呈环状递减,最深降幅达30m,绿洲群大部分居于20~30m降幅之间,为地下水开采密集区,大于10m降幅的面积约69300hm2。利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生成等值线图,可以更准确和直观地展示整个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可能发生退化的区域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9.
基于NMR的库区滑坡三维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统的勘探、测试手段, 难以获取可靠的滑坡岩土体水文参数, 直接影响滑坡研究的建模、评价工作.应用核磁共振找水方法并结合其他方法建立滑坡三维地质模型, 并提出基于NMR技术的库区滑坡稳定性研究思路.以赵树岭滑坡进行测试, 获取了岩土体的水文地质参数数据, 确定出该滑坡具有两层地下水, 上部潜水含水层, 下部微承压含水层; 具有两层滑面.该技术的分析结果与钻孔数据吻合较好, 可为建立符合实际的滑坡模型提供可靠依据.利用自编渗流-应力耦合有限元程序和ANSYS进行了145 m、175 m及175m降至145 m滑坡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 145 m及175 m水位, 该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前缘随水位抬升局部破坏范围扩大; 175 m降到145 m时, 坡整体稳定性接近极限状态.且滑坡后缘局部位置出现小规模变形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年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和农业开采量三者动态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研究表明, 年降水量减增, 同期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互逆变化规律, 即降水量减小, 补给量变少, 开采量增大; 年降水量增大, 补给量较多, 开采量减小.在连续枯(丰) 水年份,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mm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08 (增加7.06) mm, 水位下降(上升) 5.2~8.7cm; 在10~320mm变幅内,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98 (增加7.67) %.气候旱化过程中降水变化对引起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增加的幅度, 大于气候增雨过程中降水变化对补给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因此, 需要重视连续枯水年份降水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的应对举措, 这对于提高我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