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2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1760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2051篇
地质学   3116篇
海洋学   702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4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460铀矿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之鹤  万天丰 《铀矿地质》1997,13(3):154-158
460矿床为一个大型斑岩型铀-钼矿床。晚侏罗世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系为铀元素的预富集打下了基础。白垩纪流纹斑岩为其主要的成矿母岩,可能为NE向展布。早第三纪末期的热液活动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矿体呈NW走向。晚第三纪的表生淋积作用,使矿体上部近地表处形成次生富集带。基于上述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此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2.
依据东坪金矿区成矿特点进行了成矿构造的形成及应力分析,总结出一些成矿规律,并进一步对矿区一睦工作程度较低的区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3.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4.
钻孔岩芯饼状断裂破坏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岩芯饼状断裂及其特征, 进而用断裂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岩饼破坏进行了断裂扩张机制的分析, 不但合理地解释了断裂特征及断裂破坏机制, 且以二滩坝址为例, 分析了产生钻孔岩饼的微裂纹条件及应力条件, 为定量地评价坝址地应力状态, 包括其大小及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上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5.
疏勒河断裂中段新构造应力场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6.
IntroductionYunnanProvinceislocatedinthesouthofNorth-SouthseismiczoneinChina.ItisoneofthehighseismicactiveregionsinChinesemainland.Morethanonehundredstrongearthquakeswithmagnitude6ormoreoccurredinthisregioninhistory.AsanimportantsoutheasternmarginofTibetanPlateau,YunnanregionisahotspotinstudyonthedynamicsofTibetanPlateau.Theactionsofcompressivestressinnorth-southorientationandgravitationalpotentialcausedlateralextrusionofmaterialintheplateauwiththeupliftingofTibetanPlateau.Severalblocksa…  相似文献   
157.
地震应力触发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并针对川滇地区,重点建立了包括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讨论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应力调整情况。结果表明:前一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因此,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火山区临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边界,火山活动与构造环境关系密切.采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的方法揭示了该区域的深部结构特征. 结果显示, 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结构明显受到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断裂的南部存在明显的S波低速构,断裂的北部低速结构不十分明显.火山区存在浅部的低速结构,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存在对应关系.证实了低速结构是火山区热活动的直接因素, 并认为腾冲火山区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9.
渤海盆地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北华北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晚第四纪形成的内陆海盆. 渤海盆地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强烈,交会于渤海中部的NE向营口——潍坊断裂带北段、庙西北——黄河口——临邑断裂带及NW向北京——蓬莱断裂带是主要的活动构造带,将海区分成4个次级新构造区,成为现代应力场作用的构造基础. 综合研究38个震源机制解和75个井区应力场等资料,以及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渤海及其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压应力方向为NE60~90,张应力为SN——NW30;以水平和近水平应力作用为主;不同构造区主应力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 现今渤海地区地壳发育以NNE——NE和NW——WNW走向的共轭剪切破裂为特征,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构造.   相似文献   
160.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