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4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规模化人工育苗及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李莉  黎奥  王冲  孙同秋  张国范 《海洋科学》2020,44(2):108-112
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为广温、广盐分布的河口区大型种,曾在中国南北方河口区都有分布。由于近岸河口环境的变化,在中国北方河口区一度难以寻觅,甚至被认为濒临灭绝。利用黄河三角洲区域滨州、东营主要河口近江牡蛎资源,借助南方丰富的淡水资源,在福建宁德迅速开展了近江牡蛎的规模化人工育苗工作,总计获得了1092万粒种苗。在近江牡蛎原产地滨州进行中间培养及海上养成,在长牡蛎主养海区山东乳山进行转场育肥试养并获得初步成功。与同期养殖的长牡蛎相比,近江牡蛎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无明显差异,且生长速度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推动其成为我国北方沿海的牡蛎养殖新品种。规模化育苗及养殖还有助于降低对野生近江牡蛎资源的采捕需求,对其资源的保护、牡蛎礁的恢复重构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12.
A multispecies model for shellfish polyculture in the Sanggou Bay in China used for large-scale long-line cultivation of the Chinese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the Pacific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and the kelp Laminaria japonica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ncludes key physical processes which are the transports of matter at the system boundary, and the main biological process that is th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nutrients release from the bottom. By the model,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 in 1994 are simulated. Furthermore, if the kelp culture scale is kept constant and the Chinese scallop and the Pacific oyster culture scales are adjusted, virtual shellfish farms are funded and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to the large-scale shellfish culture are simulated. According to these simulated results, the room limitation, and the hypothesis that shellfish will not grow well if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s less than 8.2 mg/m3, the expandable multiple of scallop culture k and that of oyster culture y are determined as k=-0.276 5y+4.690 5 and 0.133 3k+0.006 6y ≤ 0.667 5, where, k (or y) is equal to 1, the culture scale of scallop (or oyster) is 8.8×109 individuals (or 66 ha, with a density of 59 ind./m2), and the kelp culture scale is 3 300 ha with a density of 12 ind./m2.  相似文献   
213.
该研究是继天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提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制备之后,对牡蛎黑色素提纯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运用半透化学材料分离的方法,选取纳滤透析膜为分离介质,对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的制取产物中多余的盐类无机物进行分离剔除,进而得到纯度较高、品质优良的可溶性长牡蛎黑色素晶体,通过称质量和盐度测量,计算得出该方法对黑色素脱盐率达到98%,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进行贝类黑色素的脱盐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14.
作者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人工培育群体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经室内升温人工育苗培育的牡蛎性成熟年龄缩短,受精135d后性腺发育成熟;雌雄性比随着年龄而变化,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雄性占优势(68.93%),雌雄性比为1∶2.73;1龄群体中,雌雄两性比例接近,性比为1∶1.07;2龄群体中雌性(63.69%)明显多于雄性,雌雄性比为1∶0.599。群体中存在雌雄同体现象,雌雄同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4.5月龄的牡蛎群体中,雌雄同体高达1.94%,1龄群体中雌雄同体比例降低为0.35%,而2龄牡蛎群体中,雌雄同体率仅为0.12%;雌雄同体者能够自体受精。怀卵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1龄牡蛎的平均怀卵量在800万粒~856.8万粒,而2龄牡蛎的平均怀卵量在2333.80万粒~2900万粒之间,明显多于1龄群体;怀卵量的多少也与亲贝的营养条件和性腺的发育程度有关。雌体的壳高、壳宽、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都明显大于雄体(P<0.05),但雌雄两性在壳长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15.
改性粘土絮凝法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稚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太平洋牡蛎稚贝(Crassostrea gigas,~0.2cm)为对象,研究了HDTMA有机改性粘土和PAC无机改性粘土絮凝法治理赤潮时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中二者对牡蛎稚贝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2g/L和2.67g/L。在能够有效去除赤潮微藻的浓度条件下(0.10g/L),经慢性毒性实验发现改性粘土对牡蛎稚贝成活率无影响,牡蛎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滤食率比培养实验初始时升高了3~4倍,同时在牡蛎超微组织结构中未发现机械损伤。通过模拟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Heterosigma akashiwo和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过程中对生物体的影响,发现改性粘土絮凝法通过去除赤潮藻能显著提高牡蛎的存活率,所以HDTMA有机改性粘土和PAC无机改性粘土絮凝法在赤潮生物防控中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216.
增加贝类染色体分裂相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太平洋牡蛎为材料 ,用低温同步化法和 8μg/m L的植物血球凝集素 (PHA- M)、50μg/m L 伴刀豆蛋白 A(Con A)两种外源凝集素分别处理其鳃 ,后用鳃做染色体滴片 ,10 % Giemsa染色后镜检 ,统计分裂相数。发现三种方法都能使分裂相比例增加 ,其中低温同步化法效果最好 ,可使分裂相比例由对照的 0 .7× 10 -4 升高到 6 .5× 10 -4 ,提高 8.3倍。PHA- M法使分裂相比例由对照的 0 .7× 10 -4升高到 5.5× 10 -4 ,提高 6 .8倍 ,Con A法使分裂相比例由对照的 0 .7× 10 -4升高到3.6× 10 -4 ,提高 4 .1倍。  相似文献   
217.
就在我国南方开展优质锰矿产资源潜力调查的意义,必要性,可能性,工作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18.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污损生物不仅附着在养殖网笼上,而且也大量附着在养殖生物的贝壳上。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竞争食物,氧气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提高。本实验以大亚湾养殖网笼里的珍珠贝及附着的污损生物为对象,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耗氧及排泄上的差异,同时对网笼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优势种的滤食,呼吸及排泄也进行了测定,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滤食,耗氧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率,耗氧率和氮磷排泄率上存在明显差异,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的滤食率,NH4-N和PO4-P的排泄率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同时在网笼上附着的优势污损生物的滤食,耗氧和排泄也不容忽视,他们对食物的滤食,溶氧的消耗及氮磷排泄的贡献也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还是附着在网笼上的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及氧气的竞争,污损生物对水中氮、磷浓度的提高贡献也很大,因此在养殖中,污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19.
海水主要离子在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海产珍珠重要母贝,其大批量种苗的人工繁殖于70年代获得成功合浦珠母贝的繁殖生物学有其特殊的地方,即人工解剖获得的精子在自然海水中不运动,没有受精能力,需用一定的化学物质激活才能受精[1-3]。  相似文献   
220.
珠江口沿岸牡蛎养殖场沉积物及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珠江口9个牡蛎养殖场沉积物及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样品中的Cd、Cu、Zn、Pb、Cr和Ni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Cd、Cu、Zn、Pb、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5—3.8、32.4—108.0、58—395、13.2—96.1、14.7—39.9和9.35—40.15μg.g-1干重;牡蛎体内Cd、Cu、Zn、Pb、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1—12.07、128.8—380.6、1 456.2—1 938.4、0.43—0.98、3.26—10.53和1.44—3.31μg.g-1干重。河口区沿岸养殖牡蛎与沉积物中的Cd、Cr含量具显著相关(p<0.01;p<0.05),可作为Cd和Cr污染的良好指示生物。所有采样点牡蛎体内Pb和Cr含量均低于我国颁布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但6个采样点的Cd含量略超过安全标准(1.00μg.g-1湿重);4个采样点的Cu含量略超过安全标准(50.00μg.g-1湿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