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231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8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在铝中添加合金元素Zn,Mg,In,Ga,Ca,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制出一种高效的铝合金牺牲阳极,它在海水中的电流效率达95.6%,电位为-1.09V(SCE)。并研究了合金元素In,Ga,Ca对铝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阳极活化机理。  相似文献   
12.
王瑁  丘书院 《海洋学报》2002,24(3):142-147
鱼类没有消化的食物通过粪便而排出体外.没有消化的食物、黏液、消化道脱落细胞、代谢酶以及细菌等就组成了鱼类的粪便.排粪后所保留的食物能可以通过吸收率来估算,其计算式为:A=C-FC/C×100%,式中A(吸收率)以百分数表示;C(摄食量)等于摄入的食物质量乘以食物比能值;F(粪便排出量)等于排出的粪便质量乘以粪便比能值.吸收率在营养学上又称为消化率.粪便比能值的测定在计算吸收率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以往对鱼类吸收率的研究[1~6]中,由于粪便收集的困难及粪便的样品量通常很少,均没有对不同条件下鱼类所排出粪便的比能值进行单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无硫细菌处理高浓度鱼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生活污水的沉降污泥中分离出三株红色无硫细菌,经鉴定R1为胶质红假单胞菌(Rhodopscudomonas gelatinosa),R2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 palustris)、RS-1为红螺属(Rhodosprillum)的一种。R1与R2均为兼性需氧和兼性光能利用菌,RS-1为专性厌氧光合菌。作者提出了它们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最适生长条件,最后确定R1、R2是较有利用前途的优势种类。作者利用上述分离的菌株对高浓度的鱼品废水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得出R1对CODcr的去除率约为65%,R2的去除率为74%以上。二者混合使用可提高至87%。作者还发现废水中的非光合性杂生菌有助于提高光合细菌的净化力。  相似文献   
14.
15.
The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species marine pelagic andsmall size fish, Hyporhamphus sajori,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in situ stomach content method presented by Eg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ish was taken in food all day, so empty-stomach rate was very low, taking up about 4.5% of the total determined fish number. However, the fish still has significant daily feeding rhythm. A feeding peak was found 0:00 o'clock at night, but feeding level was always high in the daytim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aneous food content in stomach and corresponding time could be described as S_t = a ·e ~(-b ·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stantaneous gastric evacuation rate between two determinations,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0.13 × 10~(-2)g/ (g·d) (wet weight); (3) the daily food consumption tended to change in irregular waving form,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10.16×l0~(-2)±1.19×l0~(-2) g/ (g·d) (wet weight) or (55.56 × 10~(-2) ±6.51 × 10~(-2) kJ/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站仪测角测距精度的提高,在高程联测中,用EDM高程导线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成为外业高程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分析了影响EDM高程导线测量精度的因素,讨论了提高EDM高程导线测量精度的办法,提出了效率函数的概念,并以某测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高程联测数据为例,从精度和效率方面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高维全  王玉霞  韩雪 《海洋通报》2020,39(4):416-425
旅游产业是海岛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借助 DEA 模型测度 12 个海岛县 (区) 的旅游效率,采用组合方法对海岛旅游效率的空间特征演变进行刻画,并通过 EVIEWS 软件分析海岛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 (1) 海岛旅游综合效率总体不高,技术效率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规模效率水平较低,海岛旅游发展能力未得到全面发挥。 (2) 海岛县 (区) 之间旅游效率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明显。海岛旅游效率空间状态演变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可能存在“贫困陷阱”和“俱乐部趋同”现象。 (3) 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信息对海岛旅游效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城镇化是海岛旅游效率发展的约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陆相储层单砂体内的薄夹层是形成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单砂体内部薄夹层极薄、规模小、测井全部识别有一定困难,且位于层内。在油田开发初、中期作用不明显,而在高含水期、三采阶段,单砂体及其渗透率宏观分布已不能详尽揭示层内剩余油分布,层内薄夹层对注入剂驱油的影响及其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与渗透率在储层内韵律性分布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以往只是着重从渗透率在储层内分布的不均衡的角度来研究储层中驱油效率问题,忽略了薄夹层的对储层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PⅠ2小层曲流河道砂体为例,对曲流河道砂体内部薄夹层构形对驱油效率及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在排除开发因素差异的同井单砂体分析条件下,提出了“单砂体内部薄夹层空间构形 渗透率垂向序列 重力”三因素共同控制剩余油分布、驱油效率多段垂向序列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