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30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研究目的]西秦岭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但对矿集区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和控矿因素一直存在争议.[研究方法]通过对凤太矿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铅硐山铅锌矿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资料梳理,论述了该矿床的硅钙面控矿特征.[研究结果]认为作为凤太盆地铅锌矿底板的古道岭组灰岩,为偏碱性的Ca质岩石,顶板星红铺组千...  相似文献   
952.
近年来,移动地图迅速发展,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青睐。与此同时,移动地图在设计与信息传输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移动地图的使用效果。为了提高移动地图的设计水平,增强移动地图的信息传输效率和可用性,本文基于空间认知理论对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模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并研究了影响移动地图信息传输效率的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地图可视化表达与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3.
张振辉  谢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4):213-216,220,223
电子地图是现代地图学的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的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文章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进而分析了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54.
The Moho interface provides critical evidence for crustal thickness and the mode of oceanic crust accretion. The seismic Moho interface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yet at the magma-rich segments (46°-52°E) of the ultra- slow spreading Southwestern Indian Ridge (SWIR). This paper firstly de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o- mains of seismic phases based on a theoretical oceanic crust model. Then, topographic correction is carried out for the OBS record sections along Profile Y3Y4 using the latest OBS data acquired from the detailed 3D seismic survey at the SWIR in 2010. Seismic phases a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especially for the reflected and refracted seismic phases from the Moho. A 2D crustal model is finally established using the ray tracing and travel-time simulation method. The presence of reflected seismic phases at Segment 28 shows that the crustal rocks have been separated from the mantle by cooling and the Moho interface has already formed at zero age. The 2D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across the axis of Segment 28 indicates that detachment faults play a key role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asymmetric oceanic crust accretion.  相似文献   
955.
Abstract

Various modified direct shear tests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calcareous sand and steel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roughnes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different interface property results between calcareous sand-steel and siliceous sand-steel were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1) Under various normal stresses, the limit shear stress at the interface reaches the peak value when the groove depth is at the critical value Rcr. Further, when the flat width is at a critical value Gcr, the limit interface shear stress reaches to that of a grooved surface with a flat width of zero. (2) The magnitudes of Rcr and Gcr are related to the gradation and grain size of sand. For the calcareous sand tested, Rcr and Gcr are three times and seven times the mean grain size, respectively. (3) When the intersection angle between the symmetrical V-shaped grooves and the direct shear direction equals to 45°, the limit interface shear stress reaches the peak value an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s observed at the larger intersection angle. (4) Under the same interface testing conditions with siliceous and calcareous sands, the interface friction angle of the calcareous sand is ~5°–6° greater than that of siliceous sand.  相似文献   
956.
针铁矿/水界面反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针铁矿对Pb2+、Cu2+、Cd2+等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实验,开展矿物/水界面反应性研究.金属离子(M2+)在矿物-水溶液间分配有多种表面反应机制,这些表面反应发生作用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吸附质水化学性质和矿物表面荷电性,因此,溶液pH值是影响矿物/水界面反应性的关键因素.在不同pH值条件下, 表面羟基可通过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反应而使得矿物表面产生荷电性并发生改变,而金属离子的水解则可显著加快金属羟基配合物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矿物/水界面反应.本实验条件下针铁矿表面对重金属离子的吸着量随pH值升高而升高,在一个较窄的pH值范围内吸附率急剧升高,呈S形分布.针铁矿对3种不同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的强弱顺序是Cu2+>Pb2+>Cd2+.无论是Langmuir方程还是Freundlich方程,都能较好拟合针铁矿对重金属离子的等温吸附过程.Freundlich方程的n值均在0.1~0.5之间,说明重金属离子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配位或双配位模式,可能存在着多种吸附结合形态.表观吸附常数KM值的变化规律,说明重金属离子与针铁矿表面反应模式及其表面吸附形态发生了变化,具体的吸附形态还有待谱学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57.
地质界面控矿原理及其运用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界面成矿现象普遍存在,从成矿作用的角度看,控矿地质界面可分为3类:成矿地质条件变化界面;成矿要素性质演化界面;矿体形成界面。地质界面的控矿原理在于:界面两侧异相差异因素为成矿提供了动力;界面附近构建的特殊过渡态为成矿提供了特定的环境;界面对应的成矿时间是最佳成矿期;界面物理化学效应促进了成矿作用的进行。运用地质界面控矿原理进行找矿预测,关键是准确识别并定位地质界面,研究其性质并理解其控矿作用,并融合其他成矿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注意地质界面控矿在地质异常解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58.
根据时统IRIG B(简称“B码”)的码形特点和编码原理 ,介绍利用计算机普通声卡接收标准化时统设备B码信号的硬件工作机理 ,着重阐述了软件解码的实现过程和为计算机提供标准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9.
非金属矿物作为填料应用,可以发挥矿物的物理、化学、光、电、热学功能,对高分子树脂进行改性,提高综合性能。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制开发已成为促进高科技发展的主流。矿物填料工艺学是非金属矿物走向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科学,目前已发展到研究矿物与树脂的微粒子“界面工程”微观学术领域,并利用矿物功能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60.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总被引:185,自引:31,他引:185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沉积学报》2001,19(2):249-25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在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文中以数个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为例,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中识别出 6种受不同因素控制,具不同成因特征、发育规模和识别标志的界面类型;以界面的成因特征及其差异性为依据,提出基准面巨旋回、超长期旋回、长期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和超短期旋回 6个级次的划分方案,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准和厘定了各级次旋回的时间跨度,并认为前 3个低频长周期旋回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后 3个高频短周期旋回主要受天文因素控制;文中分别讨论了各级次旋回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