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59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147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oxalate has a strong inhibiting effect onFe-catalyzed S(IV) oxidation by oxygen in aqueous solution. While thepseudo-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 of S(IV) oxidation was determined to be1.6 × 103 M-1 s-1 in experimentswithout oxalate, the oxidation of S(IV) was totally inhibited at a molarconcentration ratio of iron:oxalate = 1:5 at an oxalate concentration of 4M.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Fe(II)/Fe(III) ratio remained nearlyconstant during the observed reaction time. The determined rate constants wereindependent of the initial oxidation state of iron. However, with increasingconcentrations of oxalate, a longer induction period is observed forexperiments with iron initially in the Fe(II) oxidation state.  相似文献   
102.
采用AG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7mol/L HCl、2mol/L HCl、0.5mol/L HNO3作为淋洗剂,可有效分离Cu、Fe、Zn。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离过程及混合标准溶液与地质标样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Cu、Fe、Zn回收率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可以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对Cu、Fe、Zn同位素高精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宋小年  冯天培 《岩矿测试》2006,25(2):189-19019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铝丝(Al—1%Si)中Si及杂质元素Fe和Cu。确定了最少取样量和样品溶解方法,优化了元素分析谱线和仪器的测量条件。实验表明,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1叭%,相对标准偏差(n=6)低于1.4%,Si、Fe、Cu的检出限分别为8.5、1.0和0.4μg/L。该方法应用于快速测定键合硅铝丝中的各种元素,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4.
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硅铁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利  袁园 《岩矿测试》2006,25(3):279-281
讨论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si、Fe、Na时,四种水样前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出采用HNO3^-HF体系微波消解、H3BO3掩蔽HF的方法前处理水样,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可同时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中Si、Fe、Na三种元素的含量。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加标回收率为89.2%-106%。  相似文献   
105.
莱芜接触交代-热液铁矿赋存于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与燕山晚期闪长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通过对各矿床有益有害组分分析,以及对成矿母岩、围岩岩石化学特征、双交代渗滤作用和围岩蚀变类型等研究,总结出"三位一体"成矿模式,进而探讨了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蒙库铁矿床与镜铁山铁矿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库铁矿床被认为是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但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将其与典型的喷流沉积型铁矿--镜铁山铁矿床对比,并结合野外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蒙库铁矿床的喷流沉积特征并不明显,而热液成矿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热液的性质和来源、成矿时间等尚不明了,蒙库铁矿的成因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智博铁矿位于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铁成矿带东段,矿体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玄武质安山岩中。智博铁矿成矿作用主要划分为岩(矿)浆期和热液期2个成矿期次,包括3个成矿阶段:磁铁矿+透辉石阶段、磁铁矿+绿帘石+钾长石阶段和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智博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矿构造背景为早石炭世南天山洋向伊犁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环境;火山岩与磁铁矿石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均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智博铁矿为岩浆(主要)-热液(次要)复合型矿床,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富铁的玄武质岩浆,岩浆沿深大断裂上侵形成早期火山岩,上侵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在不混溶作用下形成铁矿浆,铁矿浆侵入早期火山岩地层形成岩浆期磁铁矿体;后期富铁的岩浆或矿浆热液使围岩发生矿化与蚀变,形成热液期磁铁矿体。  相似文献   
108.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otal,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 (DTPA)- and 0·1 HCl-extractable Fe and Mn were determined in 12 pedons formed on three contiguous sand dunes in the semi-arid savanna of Nigeria. The total Fe and Mn contents varied from 100 to 3750 and 40 to 11,375 μg g−1, respectively. Values of 0·1 HCl-extractable Fe and Mn varied from 8·0 to 123 and 1·5 to 43·5 μg g−1,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DTPA-extractable Fe and Mn were 4·5 to 16·0 and 1·0 to 38·8 μg g−1. Total Fe and Mn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clay in nearly all the dunes (p≤ 0·01) bu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The 0·1 HCl-extractable Mn had a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il pH (r= 0·58*) in Illela dunes but a nega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H in the Sangiwa dunes (r= −0·75***). The values of extractable Fe and Mn in the sand dune soils are above the critical limits reported in other literature, thus deficiencies of these micronutrients do not pose a problem to crop production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09.
鄂西宁乡式铁矿分布层位岩相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鄂西宁乡式铁矿分布广、规模大,尤以普遍发育赤铁矿鲕粒而独具特色。并且它一般赋存于加里东运动后第一个海浸沉积序列中由碎屑岩向碳酸盐岩过渡的层位,岩相古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铁矿层中赤铁矿鲕粒类型之繁多,结构之复杂,安全可与碳酸盐鲕粒相提并论,其成因亦非常相似,均为强烈搅动环境中机械沉积的产物。经波浪和潮汐水流的再次搬运富集。最后定们于中等一弱动荡环境或相地低凹摈滨相上部。  相似文献   
110.
宋雪龙  段士刚  蒋宗胜 《地质学报》2023,97(7):2241-2260
塔尔塔格铁矿是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海相火山岩型铁成矿带内的一处中型铁矿床,其铁矿体呈透镜状产于粗安玢岩内顶部,在揭示海相火山岩中铁矿床与侵入岩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铁矿床发育典型的磁铁矿 磷灰石组合,基本不含硫化物,矿石以似斑状、浸染状、球粒状和晶洞等构造类型为特色,磁铁矿内发育由条带状或叶片状钛铁矿和钛氧化物构成的出溶结构,并有少量的榍石、钍石、萤石等副矿物与之共生,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该矿床为典型的与富碱、中性侵入岩有关的IOA(iron oxide apatite)型铁矿床。该矿床围岩英安岩、赋矿粗安玢岩与成矿后正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 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11. 3±1. 4 Ma、304. 7±2. 9 Ma和301. 1±2. 8 Ma,铁矿石样品中与磁铁矿共生的榍石的LA ICP MS U 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302. 3±4. 0 Ma和303. 7±4. 2 Ma,成岩成矿年龄高度吻合,进一步确定其在晚石炭世晚期成矿。本文根据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矿石是由粗安玢岩顶部富铁挥发分聚集而形成的,并初步提出“超浅成侵入岩顶部富挥发分囊体”成矿模型,即富碱、中性岩体超浅成侵位导致挥发分在岩体顶部迅速聚集形成多处富铁和挥发分的囊体,岩体冷凝固结的同时磁铁矿快速结晶成矿。塔尔塔格“IOA型”型铁矿的成因厘定,不仅表明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与IOA型铁矿可能存在成因联系,还暗示了海相火山岩型铁成矿带内具有寻找IOA型铁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