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2168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56篇
地质学   4841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湘南宜章县长城岭地区广泛出露以辉绿岩、花岗斑岩为主的燕山早期岩体,而宜章平和地区主要分布安山岩体,其年龄和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分别用SHRIMP和LA-ICP-MS法测试了它们的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长城岭辉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3.7Ma±3.1Ma、227.0Ma±4.2Ma;长城岭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53Ma±14Ma和231.58Ma±0.67Ma;平和安山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59Ma±14Ma和229.3Ma±7.6Ma,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61Ma±1Ma,显示为燕山早期岩浆侵位和印支期基性岩浆底侵。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εHf(t)值在正值和负值范围内变化,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长城岭花岗岩体中继承锆石的年龄信息,认为花岗质岩石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岩体岩浆很可能是由元古宙火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并伴有年轻或新生幔源物质的加入,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发生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以170余组煤层甲烷碳同位素测定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煤层瓦斯的δ13C,值分布特征,探讨了瓦斯成因类型划分,研究结果显示:δ13C,值分布范围为~73.3%0—27.3‰,δ13C,值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增加总体增大,无烟煤阶段以后,δ13C。的变化趋于平稳,在-35‰上下波动;根据煤层甲烷碳同位素与煤级之间的变化关系,以煤的最大镜质体反射率作为指标,将我国煤层瓦斯成因分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混合成因气和热成因气三大类,并指出了我国部分煤矿区的瓦斯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93.
黄土碳酸盐碳同位素广泛应用于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中,以往研究中多利用钙结核、次生碳酸盐或成壤碳酸盐,认为其反映了C4植物的丰度.黄土高原碳酸盐碳同位素表现为黄土层高,古土壤层中低,即黄土层中C4植物丰度高于古土壤层.然而,这样的结果和黄土有机碳同位素得到的结果矛盾,有机碳同位素的结果表明温度对C4植物的分布起到了决...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矿集区龙桥铁矿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解石共生的黑云母样品(Lz370-1)和矿体围岩蚀变粗安岩中的黑云母样品(Lz370-2),进行A...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初步分析杭嘉湖地区地下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分带性。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Cl,HCO3-Ca,Na型,代表了降水或地表水补给的形成过程,且补给前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深层承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和HCO3-Na型,代表了以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为主的形成过程,其补给源为古气候条件下的降水补给。利用氘过量参数d值判断了第承压水(120~150 m)总体流向为南西至北东,即由杭州和湖州向嘉兴方向径流。  相似文献   
996.
Oxygenation of the ocean is presume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stimulating the evolution of multicellular animals. The appearance of the Ediacaran‐type biota (ca 575 Ma) was assigned to the aftermath of the Gaskiers glaciation (ca 580 Ma), when substantial oceanic oxygenation is believed to have started. However,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reveal that at least sponges evolved before this oxygen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first stage of animal evolution, we propose the hypothesis tha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Stimulated the evolution for Animal Multicellularity (DOXAM). Recent geochemical studies of the Ediacaran sedimentary sequences have indicated that a substantial DOC mass was developed in the stratified ocean after the Marinoan glaciation (655–635 Ma), and this was supported by the inorganic and organic carbon isotope profiles of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The DOC mass was an oxygen consumer in the water column; however, it could have provided a food source for filter‐feeding animals such as sponges and cnidarians, and established a primitive food‐web. Such an ecological structure is recognized in modern deep‐sea coral mounds. Results from the 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ODP) Expedition 307 for a mound in northeastern Atlantic suggested that organic carbon suspended around the density boundary in the water column is the key feature to feed the heterotrophic deep‐sea coral community. Our hypothe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the two most primitive animal phyla (Porifera and Cnidaria) are filter feeders. The evolution of filter feeding ecosystems removed the DOC mass and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ocean oxygenation in the terminal Neoproterozoic when animal evolution passed into the second stage, with the appearance of bilaterians.  相似文献   
997.
高温熔融研制钾长石玻璃标准物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是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重要技术之一,标准样品与样品之间的基体匹配是解决影响该技术准确分析的基体效应和分馏效应的首选方案。长石(特别是长石微区)的Pb同位素组成是示踪岩石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而LA-MC-ICPMS技术则是进行长石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关键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合适的长石Pb同位素分析标准。文章研究探讨了利用高温炉进行原位微区分析钾长石中Pb同位素组成所用外部标准物质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常规的74μm(200目)碎样无法得到均一的钾长石玻璃,需要将初始钾长石粉末研磨至1300目以下;高温炉合成温度为1680℃;熔融时间为2 h;采用液氮方式淬火。制成的钾长石玻璃除表面具有轻微的不均一性外,内部的Pb同位素比值为1.90779±0.00009(208Pb/206Pb,2s),0.75899±0.00004(207Pb/206Pb,2s),20.909±0.002(206Pb/204Pb,2s),15.871±0.002(207 Pb/204 Pb,2s)和39.888±0.005(208 Pb/204 Pb,2s),相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07%、0.008%、0.016%、0.016%和0.021%。表明利用本研究方法合成的钾长石玻璃可作为潜在的钾长石中Pb同位素组成原位微区分析外部校准物质。  相似文献   
998.
阿吾拉勒山琼布拉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琼布拉克铜矿床位于新疆伊宁县境内,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琼布拉克铜矿床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研究表明:琼布拉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的气相包裹体,未见富CO2和含子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显示出张性...  相似文献   
999.
闫聪  孙艺  赖勇  马星华 《矿床地质》2011,30(4):616-634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半拉山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新发现的中型爆破角砾岩型钼矿床.半拉山钼矿区内流纹岩围岩和花岗斑岩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是(157.5±3.3)Ma和(126.3±2.1)Ma,而辉钼矿样品的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6.1±6.6)Ma(MSWD=0.42),表明成矿作...  相似文献   
1000.
碳还原法分析硫酸盐的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德芳  李延河  秦燕 《矿床地质》2011,30(4):749-753
硫酸盐矿物是自然界最常见矿物,也是自然界少数具有氧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的矿物之一.硫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可以为研究其形成过程和生成条件提供大量信息.目前,在国内外分析硫酸盐氧同位素的3种方法中,碳还原方法乃是分析硫酸盐中氧同位素组成的最精准方法.本次研究建立了分析硫酸盐中氧同位素组成的碳还原方法,介绍了硫酸钡的分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