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99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273篇
地质学   336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针对现有空间插值方法局部保形性差、边界处理困难等问题,利用Voronoi空间剖分的结构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维统一的局部保形空间插值算法。利用随机模拟数据及中国城市平均气温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显示,本插值算法可支撑不规则边界数据,在兼顾精度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局部保形性。  相似文献   
172.
解析了目前最前沿的2种基于服务器端参数保密CORS实时地方坐标测量模式的实现原理;比较和分析了2种模式的优劣势;针对2种方式存在的保密性方面的漏洞与通用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伪概略坐标"方式和建立行业软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3.
There is widespread discontent with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s a measure of progress for society. Alternative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the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attitudinal context in the recently developed Wellington region (New Zealand) GPI. We found an alignment between the GPI framework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ct. Despite this fit, we identified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need to revitalise public participation through deliberative techniques. It remains too early to judge whether the GPI initiative will launch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GDP for the Wellington region.  相似文献   
174.
The 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SASM) is the most important climate system in Asia.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the HEST2006(Himalayan Exchange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roposphere 2006) campaign and large-scale grid data,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ASM impact on loc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radiation,temperature,humidity,and wind in the Himalayas.The SASM experienced one active and one break period during the HEST2006 campaign.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exhibit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tive period and the break period of the SASM.The radiation fluxes are greater in the break period than in the active period.The air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are lower,but soil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are higher in the break period than in the active period.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ASM greatly affects the meteor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相似文献   
175.
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发展现状和全国各地气象频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发展策略:通过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广西应急气象频道的建设,建立部门联动的合作机制;推进业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频道综合业务能力;完善广西应急气象频道节目体系,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系统业务流程,大力推进人才体系建设,从而把广西应急频道打造成为综合防灾减灾频道。  相似文献   
176.
聂晶鑫  陆晓静  李蓉 《干旱气象》2009,27(2):185-189
用卫星云图、雷达对2008年8月7日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过程跟踪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实况和WRF模式风场资料进行短时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扩散东移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发生强烈的强对流天气;利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图、0.5°仰角基本速度图和风廓线产品跟踪监测,综合分析预报短时暴雨天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7.
西藏色齐拉山地区立体气候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色齐拉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8个自动站和3个实测气象站1年的近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地温、降水量、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东、西坡局地气候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色齐拉山地区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暖月;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东、西坡分别为0.54℃/100m和0.73℃/100m,西坡大于东坡。地气温差冬季西坡大于东坡,夏季东坡大于西坡。年、月平均地温直减率西坡仍大于东坡;东坡除夏季7、8月份外,地温直减率小于气温直减率;西坡除冬季(12月和1月),地温直减率大于气温直减率。降水量东坡比西坡多,海拔2500m以上地区4~10月降水总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增加率为20.9mm/100m。空气相对湿度冬季低夏季高,年变化呈单峰型。东、西坡冬季风速较强夏季相对较弱,初春风速最大。东、西坡气候差异与海拔高度、坡向、下垫面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8.
喜马拉雅山地区地气间物质交换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喜马拉雅山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型山地的代表。该地区陡峭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表状态在强烈太阳辐射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局地环流系统。该特殊局地环流系统所导致的地气交换过程可能不同于平坦地形和其他山区。喜马拉雅山毗邻南亚季风区,该地区的地气交换过程也可能受到南亚季风活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地气交换过程,利用2006年夏季喜马拉雅山北侧绒布河谷地区获得大气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的大气环流资料,对绒布河谷地区地气间的物质交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地气间物质交换以午后至次日凌晨强烈的向下输送为主;观测期间平均向下输送强度为7.9×106m3.s-1,相当于每天将整个封闭河谷内大气置换约38次;2)该地区地气间的物质输送与南亚夏季风存在密切关系,南亚夏季风活动弱(季风中断期)则物质交换量大(9.7×106m3.s-1),季风活动强(季风活跃期)则物质交换量小(6.6×106m3.s-1);3)南亚夏季风可能主要通过改变局地大气辐射状况进而影响该地区地气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79.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180.
The local and geometrical structure around gold (III) e.g., Au3+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OH/Cl molar ratio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XAS).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 (XANES) spectra of [AuCln(OH)4−n] solu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multiple-scattering spectral features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Cl d-states, axial water molecules and the replacement of Cl ligands by OH ligands. A square–planar geometry for [AuCln(OH)4−n] with two axial water molecules has been identified. Moreover, a spectral correlation between XANES features and the type of planar atoms has been identified. By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spectra (EXAFS), the planar Au bond distances in the solution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e.g., 2.28 Å for Au–Cl and 1.98 Å for Au–O, respectively. The same EXAFS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that the peak at about 4.0 Å in solutions with the lowest OH/Cl molar ratio arises from collinear Cl–Au–Cl multiple-scattering contribu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a complete detail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hydration structure of an Au ion at different pH values has been achie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