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5篇
  免费   2322篇
  国内免费   747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7391篇
地质学   3021篇
海洋学   52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473篇
自然地理   9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7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采用西藏测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1月—2018年12月谢通门区域定位地震,系统分析该区M_L1.5以上地震频度变化及与附近强震的对应关系,发现地震台站建设密度对谢通门地震窗监控能力影响较大,故从2008—2011年和2012年7月—2018年12月2个时段予以分析。分析发现,2012年7月开始,谢通门地震窗小震活动水平在每月20次范围内随机波动,当超过20次以上(含20次)即异常高值出现或结束后1.5年内,在半径100 km以内具有发生M_S 5.0以上地震的可能,在半径1 000 km以内具有发生M_S 6.5以上强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92.
地震统计区的划分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构造地质背景的分析,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和强震活动特点,讨论和划分该区地震活动统计区,探讨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复发特点、地震构造特征、潜在地震危险性及强度,分析研究区未来强震发生的强度和可能地点,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处于第8个活跃期,仍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且未来数年存在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应密切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和祁连山中西段地区。  相似文献   
893.
894.
张福俊 Akuj.  CE 《天文学报》1995,36(3):245-251
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阵的分辨率差异甚大,用它们的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后所得到的源结构的尺度也不一样。为了得到中间尺度的结构信息,有时我们需要把不同类型的射电望远镜阵的观测数据结合起来再进行图像处理。本文阐述我们把不同类型阵的数据结合时所用的方法;也给出我们使用的方法所获得的结果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895.
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国内外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能够对结构在未来可能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破坏和损失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初步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延性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96.
RC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可靠度水平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极限变形角的近似概率特性,考察了大震作用下20余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可靠度水平,从而为直接基于位移可靠度的抗震设计中层间目标位移可靠度的确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97.
地震速报参数不确定性的应急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目前地震应急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考虑地震速报参数不确定性的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并利用1990年来全国的81组速报震中与宏观震中数据。得到速报震中与宏观震中偏差的概率分布经验参数。  相似文献   
898.
四种计算地震反应数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本文在简要总结了计算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频域方法和时域方法的特点之后,按照统一的递归公式,系统地对计算单自由度体系的四种时域方法即中心差分方法、Newmark方法、Z变换方法、Duhamel逐步积分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递归系数b1和b2的不变性、传递函数的低频约束条件和相位特性以及数值分析等几个方面说明了上述方法各自的优缺点、相对精度和适用的范围。根据动力平衡方程的算子不变性,研究了上述方法的共性特征,揭示了相对位移、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递归公式的内在联系,这表明只要知道相对位移的递归公式,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的递归公式也就随之确定,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一套计算单自由度系统相对位移、相对速度、相对加速度地震反应的递归公式。  相似文献   
899.
Soil effects on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elastic response spectra (5% damping) are expressed by simple approximate relations in terms of five key parameters: (a) the fundamental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non‐linear soil, TS, (b) the period of a bedrock site of equal thickness, Tb, (c) the predominant excitation period, Te, (d) the peak seismic acceleration at outcropping bedrock, a, and (e)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 excitation cycles, n. Furthermore, another rel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S in terms of the soil thickness H, the average shear wave velocity of the soil V?S,o and a. The aforementioned parameters were first identified through a simplified analytical simulation of the site excitation. The multivariable approximate relations were then formulated via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levant data from more than 700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linear seismic ground response analyses, for actual seismic excitations and natural soil conditions. Use of these relations to back‐calculate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database gives an estimate of their error margin, which is found to be relatively small and unbiased. The proposed relations are also independently verified through a detailed comparison with strong motion recordings from seven well‐documented case studies: (a) two sites in the San Fernando valley during the Northridge earthquake, and (b) five different seismic events recorded at the SMART‐1 accelerometer array in Taiwan. It is deduced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relation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equivalent‐linear method. Hence, they can be readily used as a quick alternative for routine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for spreadsheet computations (e.g. GIS‐aided seismic microzonation studies) where numerical methods are cumbersome to implement.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00.
首都圈及山西断陷带北部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首都圈地区及山西断陷带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东北区域表现为整体下降,下降速率约2~4mm/a;但“北升南降”的运动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太行山以西至山西断陷带的东侧地区为整体隆升。隆升速率最大近8mm/a。运动的时空分布从“南快北慢”整体上升的特征,逐步转变为“北升南降”的有升有降的特征。西区上述运动性质发生变化是以2001年为分界线,同时在延怀盆地及其附近区域形成了四象限分布的形变图像。但这一图像从规模和量级上都小于大同地震前的变形。山西断陷带北部的运动表现为断陷型的垂直运动,整体呈下降趋势,运动速率为4~6mm/a。上述特征表明监测区未来2~3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