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8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1072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1057篇
地球物理   767篇
地质学   1739篇
海洋学   665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river sediments aid in understanding the exogenic cycling of elements as well as in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In India, the Subernarekha river flows over the Precambrian terrain of the Singhbhum craton in eastern India. The rocks are of an iron ore series and the primary rock types are schist and quartzite. One main tributary, the Kharkhai, flows through granite rocks and subsequently flows through the schist and quartzite layers. The Subernarekha flows through the East Singhbhum district, which is one of India’s industrialised areas known for ore mining, steel production, power generation, cement production and other related activities. Freshly deposited river sediments were collecte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the industrial zon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locations and analysed in <63-μm sediment fraction for heavy metals including Zn, Pb, Cd and Cu by 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 Enrichment of these elements over and above the local natural concentration level has been calculated and reported. Sediments of the present study are classified by Muller’s geo-accumulation index (I geo) and vary from element to element and with climatic seasons. During pre-monsoon period the maximum I geo value for Zn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lluted and for Cu and Pb is moderately pollute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Muller’s standard. Anthropogenic, lithogenic or cumulative effects of both component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such variations in I geo values. The basic igneous rock layer through which the river flows or a seasonal rivulet that joins with the main river may be the primary source for lithogenic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7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对低阻油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研究区域低阻储层的特点,以岩心与测井数据的相关性为依据,提出了适合地区特点的储层参数解释方法。通过应用三水导电模型,提高了低阻储层的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74.
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供电台区经营综合评价的实现方法,选取了业务属性和空间属性两个方面评价因子,介绍了从系统软硬件、评价实现过程及显示结果等方面评价过程的具体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75.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型实验,得出不等电极距情况对直立高阻薄板和低阻球体反演结果的影响:缺失电极对它正下方的ρs影响最大,而异常形态主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异常体随电极缺失的位置有趋势变化,电极缺失的数目越多,异常形态变化越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反演剖面图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76.
刘辰生  郭建华  苏娟 《新疆地质》2005,23(3):288-291
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相似文献   
77.
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矿石中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范福南 《岩矿测试》2005,24(3):235-236
采用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时,可在低酸度(0.18mol/LH2SO4、0.29mol/LH3PO4)和大体积(300mL)溶液中氧化Mn2 至Mn7 。所测得的结果十分稳定,回收率为100%。采用管理样分析验证方法,其结果与铋酸钠容量法结果一致。对于w(Mn)=11.36%的试样进行10次分析测定,RSD=0.33%。方法可测定w(Mn)≥0.01%的常见矿种样品。  相似文献   
78.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9.
液态水含量和冰晶浓度对闪电频数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假定在软雹和冰晶碰撞的非感应起电机制为主要的起电机制成立的条件下,数值模拟研究了国际上公认的Fletcher和H—M冰晶产生机制以及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对雷暴云放电过程(区分了云闪和地闪)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压和温度的变化,在两种冰晶产生机制假定下,冰晶浓度分布有很大差异,这直接导致了雷暴云内电活动的差异。液态水含量的增加将使得首次放电时间延迟,同时将引起放电位置的下降和闪电频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80.
广泛分布于赣北地区的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以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变形、具陆内造山带构造变形特征;其成果系在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碰撞拼接过程中,其应力向陆内传递的结果;时间大致在1100-800Ma,与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