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445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1201篇
海洋学   34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根据2003和2006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元素铬、铜、镍、铅、锌、铝、钙和锶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完成到2006年6月,长江输沙量逐年减少,长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黏土的百分含量明显增加,但是沉积物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元素大多在泥质区沉积物中富集,高值区沿岸线呈带状分布,在最大浑浊带和口外羽状锋处达到峰值。在长江大量物质输入的背景下,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其他类似河口较低。河流的陆源颗粒输入、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氧化还原条件也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重大工程的建设和人为污染)对长江口外泥质区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重要影响,尤其对铅和锌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显著。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以来,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沉积机制未有明显的变化,但是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2.
The trends of distribution, translocation and seasonal change of heavy metal Pb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 sampling in Jiaozhou Bay in 1979,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1990'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urce of Pb in the bay was from wastewater and sewage in the east of Jiaozhou Bay from ocean vessels. Pb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in spring and lower in summer and autumn, and remained stable through sedimentation in the bottom layer. The overall water quality was good in 1970's. Compar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of 1995-1999, Pb pollution had become serious. Therefore, m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tect the bay from Pb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13.
以5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Hg2+、Cr6+、Cu2+、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Cr6+、Zn2+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明显滞后于Hg2+、Cu2+;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Cr6+、Zn2+,其对中华鳖稚鳖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98、16.42、28.90和91.88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积死亡概率与重金属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重金属离子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Hg2+、Cr6+、Cu2+、Zn2+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中华鳖稚鳖96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种类及其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4.
应用等离子光谱仪(ICP)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别对海三棱藨草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不同化学形态含量和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常见低分子量有机酸进行了季节跟踪测定,分析了有机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甲酸和乳酸)含量与重金属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季节相关性。结果表明,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与Cu和Pb的除残渣态外的其它4种形态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其能提高Cu和Pb生物有效性,与Zn的所有形态含量呈负相关性,降低了生物有效性;酒石酸、甲酸和乳酸含量与Cu和Pb的可交换态含量呈负相关性,而与其它形态含量相关性不明显,降低了生物有效性。与Zn的除残渣态外的其它4种形态含量呈正相关性,提高其生物有效性。而上述所有有机酸与Cd的各种化学形态相关性不明显。表明其对Cd的生物有效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5.
利用2006年8月采集于舟山本岛南部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Hg、As、Pb、Cd和Cu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Pb和Cd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均为低污染水平,潜在生态...  相似文献   
116.
根据2012年双岛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双岛湾海域海水中的重金属Cu和Pb在湾中部和湾底的部分站位含量较高,Zn和Cr含量在湾底最高、湾外最低,Cd和Hg在湾底和湾外的含量均高于湾中部,As的分布比较均匀;除Zn和Pb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周边其他海域。双岛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与区域背景值相近,其中重金属Hg和Cd在湾内沉积作用明显,而Cu、Pb和Cr在湾外沉积作用比较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对双岛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影响不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双岛湾海域海水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具有潜在的不利生物毒性效应,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Pb>As>Cu>Hg>Cr=Cd>Zn。  相似文献   
117.
根据2011年8月福建东山湾1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含量调查,探讨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含量变化范围在5.53~22.40 mg/kg之间,平均值为15.10 mg/kg;Pb含量变化范围在28.9~42.6 mg/kg之间,平均值为35.0 mg/kg;Zn含量变化范围在34.8~133.9 mg/kg之间,平均值为95.9 mg/kg;Cd含量变化范围在0.031~0.078 mg/kg之间,平均值为0.059 mg/kg;Cr含量变化范围在19.2~91.8 mg/kg之间,平均值为62.5 mg/kg.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呈现湾顶(3、11号站)高、湾外(7号站)低的格局;沉积物中有机质对重金属含量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重金属Cu、Zn和Cr的含量随着沉积物粗颗粒组分(63~2 000μm)含量的增大而降低,成负相关关系(p〈0.05);Cr的含量随着粘土组分(〈1μm)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成正相关关系(p〈0.05).除了湾顶3号站Cr(含量为91.8 mg/kg)以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 r大小顺序为Cd〉Pb〉Cu〉Cr〉Zn,所有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远小于90,属低度生态风险,表明东山湾沉积环境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18.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文卿  郑文教 《台湾海峡》1997,16(2):233-238
本文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潮间带秋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和桐花树等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的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河口红树林区表层土壤沉积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Pb〉Cu〉Cd;5种红树植物叶片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Pb〉Cd;不同物种叶片元素含量大都有明显差异;叶片对土壤元素富集系数,以Mn、Cd较高,Pb最低;随叶片从幼叶-成熟叶-黄叶的生长发育,Mn  相似文献   
119.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归一化问题——以Al为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沉积物的来源、粒度和矿物组成是影响重金属在动力沉积过程中的行为的最显著的因素,用某些参考元素(如Al、Li等)归一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波动,以揭示人文活动(例如污染)的影响。通过对国内一些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Al归一化结果的分析,认为在岩石的风化和变质过程中元素与Al的相对迁移能力的差异和各种生物过程均可使重金属的Al归一化值产生显著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M/Al值并不一定能准确地描述人类活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影响。Al归一化仅能部分地校正粒度分布引起的重金属含量的变化,但不能消除矿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一种评价重金属污染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提出一种监测污染物对大型海藻毒性效应的新方法。该方法仅需将在有害环境中生长或2的大型海藻置于一封闭的、经0.45μm膜过滤的海水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培养1h(设白、黑二瓶),之后测定白、黑二瓶PH值并设计其差值△PH,再同样测定对照组白、黑二瓶PH差值△PH,计算△PH/△PH,则此计算值可用来代表相对光合作用速率,并用于评价毒性效应大小,另外,还较详昼地论证了该方法的水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