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采用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筛选得到的13对多态性EST-SSR引物,对60尾翘嘴鳜的体长、体高、体厚及体重4种生长性状进行标记-性状相关性研究,并对4个翘嘴鳜选育群体各30尾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与其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有5个,包括:分别与体厚和体长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0127,AA型为体长、体厚的优势基因型,而AC型为劣势基因型;与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9016,AA型为体重的优势基因型,AB型为体长的劣势基因型;与体厚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4847,BB型为体厚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长、体高和体重、体厚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标记C12350,BC型为体长、体厚、体高和体重性状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与体厚、体重和体高极显著相关(P0.01)和显著相关(P0.05)的C18691标记,BB型为体厚、体重和体高性状的优势基因型。4个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低依次为太湖选育群体长江口选育群体洪泽湖选育群体鄱阳湖选育群体,其平均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2.2115、1.9405、0.55513、0.5925和0.3775,属于中度多态水平。  相似文献   
92.
东营凹陷沙三 、 沙四段石油运移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查明 《现代地质》1997,11(4):540-545
摘 要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 碳同位素和原油烷烃色谱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了东营凹陷沙 三段(Es 3 )、 沙四段(Es 4 )油气运移的基本规律。 油源对比证实, 利津和牛庄洼陷 Es 3 、 Es 4 生 油岩分别向其附近和周缘地区提供了油源。 根据 “ 地质色层” 原理, 分析了原油中烷烃含量、 nC 21 - / nC 22 + 比值、 甾烷 C 29 ααα ββ ββ+αα 比值、 烷烃主峰碳数、 δ 13 C 值、 原油密度和粘度等地 球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表明利津和牛庄洼陷内石油具有 “ 离心” 式运移的典型特征, 反映 了压实流盆地古流体势场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研究结果对压实流盆地油气运移、 聚集理 论模型和模拟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3.
关于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和流体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构造、流体和矿石堆积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按成矿作用的规模,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有不同的尺度:①全球的;②区域的;③矿田(床)的;④微观的。文章分别阐述了矿床的和区域的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结合矿床和区域实例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具体总结了古老区域流体系统的示踪标志。论文最后讨论了关于古老成矿流体和现代成矿流体、深部成矿流体与浅部成矿流体等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94.
真鲷(Pagrus major)是中国沿岸海域重要的经济种类,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真鲷渔业资源、恢复自然群体的方法,现已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然而,将大量人工繁育的苗种投入自然海域中,可能会对自然群体造成一定程度的遗传学影响。因此,在开展真鲷增殖放流的同时,应进行遗传监测。本研究使用7对真鲷微卫星标记,对2017年于防城港沿岸海域开展的真鲷增殖放流进行遗传监测,对比分析了真鲷亲体、放流真鲷苗种以及放流后混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真鲷亲本群体与真鲷放流群体的等位基因丰度(13.525 3,16.428 6)和期望杂合度(0.792 7,0.814 5)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苗种繁育过程中,没有出现遗传多样性丢失的现象。真鲷放流群体和放流后混合群体的期望杂合度(0.814 5,0.822 8)、等位基因丰度(16.428 6,16.755 5)相似,表明真鲷放流群体和放流后混合群体处于相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768 8~0.805 5,表明3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0.016 667)和遗传距离(0.265 375~0.301 915)的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未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因此,可认为本研究中真鲷增殖放流未对放流后混合群体造成明显的遗传学影响。本研究为今后真鲷增殖放流遗传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and body weight of captive bred Chines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investigated in two local populations in Dalian.Among ten loci discovered, nine show changes except for A J07 loci. Seven loci were found highly polymorphic in both populations. For each locus in two populations, the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is 6.428 6 and 6.285 7, the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t 0.225 7 and 0.245 9,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at 0.776 8 and 0.748 8,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at 0.709 2 and 0.674 6, respectively. Further analysis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 japonicus body weight and occurrence markers AJ02 and AJ04. The findings of the relation may be helpful for molecular breeding,as well as th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sea cucumbers.  相似文献   
96.
97.
脂肪酸标记法是浮游动物食性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提取的脂质区分为中性脂和极性脂,可以进一步查明不同脂质在浮游动物食性研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脂质的脂肪酸构成,对2013年1月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期间在罗斯海采集的5种优势种桡足类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种桡足类的极性脂脂肪酸具有相似的组成,无法给出桡足类食性差异信息,食性信息主要体现于中性脂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通过分析中性脂脂肪酸的组成信息,将5种桡足类的食性分为三类:Cala-noides acutus和Calanus propinquus主要摄食浮游植物,Metridia gerlachei及小型桡足类Oncaea curvata为杂食性种,Paraeuchaeta antarctica为肉食性种.本文的结果说明,在应用脂肪酸作为浮游动物食性标记的研究中,应尽量区分不同脂质种类的脂肪酸信息,从而得到更为精确的浮游动物食性信息.  相似文献   
98.
马氏珠母贝微卫星快速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之一.自60年代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9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海水珍珠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仅靠采捕天然野生的亲贝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地用人工养殖的亲贝进行人工繁殖.而采用少数亲贝(尤其是养殖亲贝)的育苗导致近亲繁殖,使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出现了退化,在海水珍珠养殖上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单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9.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海洋生物遗传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简单重复序列从1974年在海洋生物中被发现,到1989年“微卫星”术语开始使用这段时间是这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阶段。伴随着PCR技术的发明、成熟与拓展,微卫星DNA以其多态性高、随机分布、共显性遗传、重复性好等特点在生物学的个体及系统发育方面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微卫星DNA的发展简史开始,较详细地介绍了它的原理、方法及策略,然后概括了在海洋动、植物的遗传学中,微卫星DNA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鉴定和标记以及系谱认证等领域的研究,展望了其在海洋生物分子育种、基因克隆、生物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摘 分子遗传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遗传标记技术,它突破了形态和细胞水平上遗传标记的局限性,发挥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同工酶、RFLP、RAPD、AFLP、mtDNA、SSR等几种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概述了这些遗传标记技术在海洋经济贝类群体遗传结构和变异、遗传分化、遗传育种、种质鉴定、基因定位和构建遗传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