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6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0 毫秒
21.
22.
大梁金矿是通过森林沼泽景观区开展1:50000和1:25000地球化学测量及综合地质工作而发现的,证明采用的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3.
Oil sands mining in Alberta transforms the boreal landscape of forests and wetlands into open pits, tailings ponds and overburden piles. Whereas reclamation efforts have primarily focused on upland forests, rebuilding wetland systems has recently become a motivation for research. Wetland 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 this region is complicated by the sub‐humid climate and salinity of underlying mining material. In 2012, Syncrude Canada Ltd. comple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ndhill Fen Watershed (SFW), a 52‐ha upland‐wetland system to evaluate wetland reclamation strategies on soft tailings. SFW includes an active pumping system, upland hummocks, a fen wetland and underdrain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the hydrology of the system, this study reports the water balanc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the first 2 years after commissioning. A semi‐distributed approach was taken to examine the fluxes and stores of water in uplands and lowlands. Natural and artificial inputs and outputs were measured using a series of precipitation gauges and pumps, and evapotranspiration was quantified using three eddy covariance towers. A series of near surface wells recorded water table position. Both 2013 and 2014 were normal rainfall years, with 2013 having more and 2014 less snow than normal. In 2013, inflow/outflow from pumping was the predominant hydrological fluxes, resulting in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water table position and storage changes throughout the summer. In 2014, the artificial addition of water was negligible, yet the water table remained near the surface in lowland locations, suggesting that wetland conditions could be maintained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Evapotranspiration rates between uplands and lowlands were similar between years and sites, ranging from 2.2 ± 1.8 to 2.5 ± 1.2 mm/day and were largely controlled by climate. These rates were less than nearby older upland systems, suggesting that water balance partitioning will change as vegetation develops. Comparison between years and with natural systems provides insight on how management practices influence hydrologic dynamics and the overall water balance of the SFW.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4.
利用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POI、道路网、用地性质等数据,在社区尺度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休闲型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低密度土地利用与体力活动时长呈正向关联,功能单一和邻近主干道则对体力活动起到抑制作用。体力活动目的地对不同人群具有差异化影响,体育用地和付费运动场所仅能促进中高阶层和中高收入者的体力活动,而周边公共运动设施的丰富程度更具普适性意义。通过纳入运动偏好和单独分析保障房、单位大院及房改房住户达到规避居住自选择的目的,证明上述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相似文献   
25.
为实现对用海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扩散的实时跟踪监测,尝试采用无人机携带可见光、多光谱传感器对古雷围填海项目的围堰区进行遥感探测。利用Pix4d软件对无人机携带的可见光及多光谱照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可见光及多光谱影像对水体中的悬浮泥沙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通过研究分析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发现,近红外波段对悬浮泥沙含量的升高较为敏感,运用波段比值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围堰内含沙水体经溢流口排入海域后浓度明显降低,并可向南继续扩散约300 m。该方法可克服遥感卫星影像时空分辨率低的特点,为用海项目资源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6.
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近海环境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东  侯西勇  张华 《海洋科学》2019,43(2):82-90
曹妃甸明显的区位优势、独特的地理特征、较强的资源支撑为其成为我国北方天然深水大港提供了必要条件。曹妃甸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将大大加快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规模宏大的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在带来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海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在结合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曹妃甸海域概况及围填海工程背景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地貌景观、水沙动力、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4个方面详细论述曹妃甸围填海工程对近海环境的影响;针对曹妃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加强科学研究、优化评估方法、落实管理制度、注重生态补偿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曹妃甸围填海区域及其周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10年来,中国海岸带围填海活动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发展态势。围填海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针对围填海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别从水动力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围填海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几何属性(原始岸线、地形地貌、海湾面积),引起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潮汐系统和海湾水交换能力),进而影响了海湾的环境容量;围填海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水动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可显著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加速富营养化进程,恶化水质,增加生态灾害风险。目前,围填海后的生态修复策略主要有增加生物量、建设自然保护区、退陆还海3种方式;而生态补偿策略则多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境面积的大小为线性关系”,通过对其经济价值的量化后进行生态补偿与实施相关政策。国际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量化参数逐步纳入实际管理,并在线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纳入一些非线性的理念,使生态补偿机制更为合理化;而我国对于围填海生态效应的定量化研究及科学理论在管理政策中的实际应用仍亟待提高。整体而言,全面、准确地评估围填海对海洋环境与生态的影响离不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28.
李高阳  沈永明 《海洋工程》2016,34(1):94-103
在考虑水体斜压的基础上利用MIKE3三维数值模型的HD和Ecolab模块,对莱州湾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验证良好的该模型用于分析预测集约用海工程的实施对莱州湾水动力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并不会大范围改变莱州湾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区附近,距工程新岸线约20 km处,流速变化率在15%左右甚至更小;工程造成海湾纳潮量在大小潮期分别减小0.29%和1.07%,海湾与外海水交换能力被削弱,可能会导致湾内水体污染加剧;工程实施后海湾PO_4-P平均浓度升高,DIN平均浓度降低,N/P比下降,海域磷限制作用被削弱。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西勇  侯婉  毋亭 《地理学报》2016,71(1):118-129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用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海湾面积,形状和重心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急剧减少;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海湾岸线普遍背陆向海运动;海湾面积普遍大幅萎缩;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但个体间的差异在缩小;海湾重心分布位置普遍背陆向海迁移;海湾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等.总的来说,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湾发生上述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指出应该对中国的海湾进行功能定位划分和分类管理,通过强化以海湾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促进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