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321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142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10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ural living standard in China in terms of annual net income per capita, we define six types of village-level economy, i.e. "to be extremely poor", "to make a basic living", "to dress warmly and eat one's fill", "to try to enrich (to disengage poverty)", "to be well-off" and "to be affluent". The data of average annual net income of all the 292 villages between 1990 and 2004 in rural Gongyi City, Henan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verified and classified. By using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Gongyi's rural economy has boosted up remarkably from the relative-poverty and absolute-poverty stages in 1990 to the well-off in 2004. However, the absolute differences between villages present a trend of enlargement, while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fluctuating. On the other hand, spatial analysis of village-level economy shows that most villages with relatively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were located along national expressway and most villages with absolute-poverty lay in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in 1990. Since the 1990s,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ve had strongly positive effects on rural economic growth. Initial economic found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lso contribute to village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villages with location advantages, such as near urban center or industrial parks, have more chances for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periphery" economic structure has been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2.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布局不合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潍坊市滨海新区通过对卤水资源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了卤水资源的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经营,并在培育矿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注重矿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化,构建生态海洋化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矿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通过对生态环境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两方面的分析,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计算了滨海湿地开发前总效益(V)、开发后总效益(V′)以及开发利用的限制因子(H)和评价因子(I),并以浙江省上虞市世纪丘围垦工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1)开发前后的大气调节、水文调节、污染物净化、提供生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效益指标(Vee)和旅游休闲、科研教育、提供各种产品等经济效益指标(Vse)影响着对滨海湿地开发前后总效益以及开发可行性的判断;(2)当滨海湿地的开发评价因子I>1时〔I=V′/V=(Vee+′Vse)′/(Vee+Vse)〕,海涂开发后的总效益大于开发前的总效益,海涂开发具有可行性,否则为不宜开发;(3)当滨海湿地开发利用的限制因子H小于0.20时,应限制滨海湿地的开发、利用;(4)上虞市世纪丘海涂湿地的H为0.78,I为2.1,可见该海涂开发后,生态环境效益有所降低,但社会经济效益却大幅度地提高了,说明该海涂的开发是具有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04.
文中运用SW OT方法,对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客观详细的分析,并对今后海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天津市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情况及其优势和不足,从构建大湾区海洋创新发展产业链、驱动陆海科技创新一体化、完善科技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和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突破要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6.
陆域与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作用于沿海区域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下,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关系并未得到有序发展,两者需在长期发展中寻求社会经济关系的平衡点,促进沿海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从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等4个方面综述了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应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加强陆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注重陆海社会经济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序列研究;强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综合性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优化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7.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李鹤  张平宇  刘文新 《地理科学》2007,27(4):486-49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目前尚未成熟,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的概念出发,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状况经历了从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过程,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发展大致呈“V”型趋势变化,“九五”时期是协调状态由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过渡阶段,1997年以后环境与经济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对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因素将长期制约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8.
王红  汤洁  王筠 《地理科学》2007,27(5):661-665
玉米深加工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及循环经济特征。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制约。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结合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环境治理现状,对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上下游原料产业链的延伸、各环节废物的资源化分析、能源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设计和生态产业园区外围企业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延长产业链,构建闭合循环的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链条,可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相应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同时可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对吉林省及同类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中国省区循环经济预评估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露  白永秀  薛耀文  陈芳 《地理科学》2007,27(2):149-155
以省(区)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了区域循环经济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循环经济预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进行循环经济的事前评估,为不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的动态评估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不同省(区)探索差异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策略起到了基础性的探索作用。评估结果显示不同省(区)发展循环经济前的状况和特点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因此,不同的省份在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行差别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0.
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理论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创意产业结合灵感、创意带来发展潜能与就业,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具有丰厚历史文化资产的国家未来发展及转型的契机。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该文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简评,结合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