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295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1435篇
海洋学   40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5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在分析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建省初期和当前县(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数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增强,海口、三亚、琼海、东方、儋州等5市已发展成为海南经济的增长极,县(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优势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朱竑  许然  韩亚林 《热带地理》2007,27(1):86-91
明清是大陆文化在海南迅速扩散和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明代将海南划归广东和将琼州升格为府,建置的提升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土官制度、卫所制度和屯田制的实施,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大陆先进文化的推广。置驿开道、兴修水利、移民、文化教育等则是大陆文化在海南传播的最直接表征。这种以政治为目的、军事为保证、经济为手段、文化为结果的文化扩散直接导致海南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环带状海岛型文化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93.
海南岛西海岸地区砂质沉积物广泛发育。对昌化棋子湾剖面砂质沉积物的TL(热释光)测年表明,该地层沉积于32.1±3.30~10.30±1.30 ka BP间,归属于上更新统八所组上部。通过对该地层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和石英颗粒扫描电镜分析,显示本区八所组上部自下而上为“风成砂—弱成壤—风成砂—冲积砂—风成砂”沉积“相序”,八所组上部总体上以厚层风成相为主,夹短周期气候波动引起的薄层河流相(Ⅱ层)和弱成壤风成相(Ⅳ层)沉积,与本区八所组陆相冲洪积成因地层为同期异相地层。由此说明,末次冰期时南海北部受冰期气候影响,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大陆架广泛出露,局部沙漠化,并成为海岸风成沉积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994.
曾尚春  朱兆达 《遥感学报》2007,11(4):481-486
本文研究了如何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块自适应量化(WT-BAQ)算法压缩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结合一组实测SAR原始数据,进行了压缩和解压缩,并计算了数据域及图像域评价参数,给出了压缩算法最终所成的图像。并与块自适应量化(BAQ)、块自适应矢量量化(BAVQ)以及小波包变换块自适应量化(WPT-BAQ)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实验表明,在相同比特率条件下,本文算法得到的数据域信噪比和图像域信噪比均比另外三种算法高。本文算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最后文章给出了结论和将来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ETM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发现了泊江海子环形构造,并对其进行了野外验证。研究认为,该环形构造不仅其成因与油气有关,而且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是实现科学数据共享的前提条件,也是科技立法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数据汇交的调查研究和相关法律制度双向出发,研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中的主要法律制度,为实现科学数据共享搭建法律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997.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Waipaoa River, New Zealand, cross‐section survey data indicate there was a 23 per cent decrease in bankfull width and a 22 per cent reduction in channel cross‐section area between 1948 and 2000, as the channel responded to increased inputs of fine (suspended) sediment following deforestation of the headwaters in late C19 and early C20. We determined the bankfull discharge within a ~39 km long reach by routing known discharges through the one‐dimensional MIKE 11 flow model. The model runs suggest that the bankfull discharge varies between ~800 and ~2300 m3 s?1 and that the average recurrence interval is 4 ± 2 years on the annual maximum series; by contrast, the effective flow (360 m3 s?1) is equaled or exceeded three times a year. The variability in bankfull discharge arises because the banks tend to be lower in places where flood flows are constricted than in reaches where overbank flow is dispersed over a wide area, and because scour has counteracted aggradation in some locations. There is no downstream variation in Shields stress, or in relative shear stress, within the study reach. Bankfull shear stress is, on average, five times greater than the shear stress required to initiate motion. At the effective discharge it is more than twice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effective discharge probably has more relevance than the bankfull discharge to the overall picture of sediment movement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Waipaoa River but, because width is constrained by the stability and resistance of the bank material to erosion during high flows that also scour the bed, the overall channel geometry is likely determined by discharges at or near bankfull.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县柏崎市附近海域发生MW6.6地震(日本气象局震级MJMA6.8)。该地震引发世界最大核电厂——柏崎刈羽核电站多起核安全事件,是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对核电站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概述了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地震的反思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99.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溻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溻县柏崎市附近海域发生Mw6.6地震(日本气象局震级MJMA6.8)。该地震引发世界最大核电厂——柏崎刈羽核电站多起核安全事件,是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对核电站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概述了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地震的反思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00.
高登义  蹇咏啸 《高原气象》2007,26(6):1311-1318
"空中调水"设想是改变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形来改善向北水汽输送.根据气候资料和新建立的南亚季风指数,选择历史上最强的季风年,通过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案来讨论这个设想在气象学上的可行性.初步诊断分析表明,在制约印度洋暖湿水汽通过雅鲁藏布大峡谷通道继续向北输送的因素中,地形阻碍固然重要,但与青藏高原地形有关的大尺度环流的辐合作用更为重要;而要改变大尺度环流则比改变局地地形更为困难.从气象学条件来看,即使改变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北地区的地形,也很难实现"空中调水"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