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江苏风能资源代表年选择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路屹雄  王元  李艳 《气象科学》2009,29(4):524-526
代表年法是风能资源计算中的重要方法,而对区域风能资源代表年的选取方法不一.以江苏省为例,对区域多站点的风能资源代表年选取的两种方法--"站点最大频数法"和"区域平均法"的比较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选取的江苏省风能代表年是一致的.本文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其它多站点区域的风能资源代表年的选取上,其中站点最大频数法简便易操作,适用于较少站点数条件下的代表年选取和业务性运用;区域平均法适用于稠密站点条件下的代表年选取;在样本足够大条件下,上述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能够满足风能利用的业务和研究需要,并具有足够的区域一致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82.
利用1958~2006年五营林区的地面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9a五营气候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五营林区近49a气候明显变暖,雪季升温较雨季快。降水量异常的年份增加,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22.44mm/10a。前后10a降水中心生了明显的时空变化。雨季降水日数、年平均气温分别在1974年、1987年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83.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百年雨型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施能  杨永胜等 《气象科学》2001,21(3):316-325
本文用1900-1950年的我国实测的与内插的降水、气温资料,结合近代先进的统计方法对立了1900-1950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雨型序列,并将其与已有的近48年(1951-1998年)的夏季雨型序列相衔接,进而研究了近百年我国夏季雨带的演变规律及其与ENSO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百年夏季雨型与大气活动中心在基本态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研究了北太平洋涛动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4.
金学申  戴英华 《中国地震》1995,11(3):248-256
本文依据信息量的定量判定方法,从分析地震地质和前兆因子与强震发生的关系出发,对各种因子所能提供的长期或10年尺度强震危险的信息量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85.
Songliao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ases for oil-gas resources of China.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petroleum occurrence and basin dynamics have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geo-scientists all the time. With multi-phase tectonic movements en-dured by the basin, its tectonic pattern is very complex. Thereinto, three faults, that is, western Neijiang fault(NNE25), eastern Yilan-Yitong fault (NNE30) and Sunwu-Shuangliao fault, extend along south-north direction and cut Songliao…  相似文献   
86.
A scanning t-test algorithm for detecting multiple time-scale abrupt changes in the level of a time-series was used to analyze an 8000 year time seri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hich was reconstructed from tree rings for the Nevada Climate Division 3 in the western USA. The tree ring samples were gathered from eight states in the southwestern USA. Twenty-two change-poi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algorithm and these were used to partition the tree-ring series into twenty-three relatively Wet/Normal/Dry episodes. These twenty-three episodes were collaborated by a coherency analysis of abrupt changes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eries and the TIC/δ18O records from cored sediments of Pyramid Lake in Nevada, and by comparison with published results from related studies. These episod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studies of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with record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same perio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eries is quite valuable for climate-change research on multi-centurial time-scales in the western USA, and that the scanning t-test and coherency detection algorithms may have a wide use for detecting multiple time-scale abrupt changes in a long time series.As the TIC and δ18O record series are high resolution with unequal sampling intervals ranging between 3 and 14 years, a new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deal with the unequal time intervals in the series.  相似文献   
87.
用北、南半球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系数资料代替格点资料,用区域降水指数表示华北、江淮、华南五区汛期(6~8月)降雨。通过引进复相关系数和构造复相关系数场模.分析了半球500hPa环流与我国东部汛雨异常的同时和时滞相关联系。在此基础上.选取5月份北半球、1月份南半球球函数系数与东部汛期降水作时滞的奇异值分解。由此得到的预测关系在1998~2001年汛期降水预报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从而对500hPa环流的球函数系数资料在区域月、季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8.
89.
讨论了喜马拉雅弧型地震构造带西反射弧地带(简称“西触角区”),大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及2005年10月巴基斯坦曼塞赫拉7.8级地震发生后,对中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西触角区(N30~45°,E61~80°)大震活动存在显著的时间上10年左右成组性及两次大震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的爆发性,地点上的成丛性,兴都库什深震区的地震有一定先兆意义,与东触角区(N20~29°,E95~102°)大地震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沿欧亚大陆与印度洋、澳州板块碰撞带上印尼苏门答腊8.9级地震后,再次发生巴基斯坦7.8级大地震,显示出这一板缘地震带正处于活跃状态。研究认为未来1~2年应注意西触角区尤其是天山地震带的大震连发的危险性及东触角区(缅甸及川、滇为主)发生响应性大地震的可能性。对中国大陆内部其他地区大震形势的影响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90.
用1994年逐日西太平洋热带地区200 hPa纬向风场资料建立主振荡预测模型,对低频纬向风场(30~50天)的传播进行独立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半年109次预测中提前15天预报的相关性预报技巧在0.50以上。它是揭示低频时空演变的有效工具。同时也讨论了有关模型参数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