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457篇
海洋学   121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71.
For the supply of fish and shellfish to consumers in fresh condition, clean handling after catch from the sea is essential. According to HACCP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it is important to meet such requirement by keeping fish and shellfish under a certain low temperature and clean conditions after catching. The deep ocean water (DOW) characterized by low temperature and cleanliness has been chosen for fish and shellfish handlings, particularly for salmon, cod, and sea urchin in Town 'Rausu' in Hokkaido, Japan. DOW below 2.9℃ of an amount of nearly 5 000 m^3 is planned to be pumped up every day from a depth of about 350 m, and temporarily stored in a large simulated tank on land. DOW is then supplied to fish boats through hydrant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harbor and used for keeping salmon in clean and cold conditions. Ice made from DOW is also used for lowering temperature if necessary. DOW and ice made from DOW are also used dur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fish and shellfish. The entire system is scheduled to be completed by the summer of 2005.  相似文献   
972.
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GOALS4 .0海 陆 气耦合模式的相关部分进行了改进 ,主要改进包括温室气体的扩充和硫酸盐气溶胶“显式”方案的引入 ,并引入 2 0世纪温室气体的实际浓度变化以及硫循环模式模拟的硫酸盐气溶胶的三维全球浓度分布 ,模拟了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造成的辐射强迫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全球平均的温室气体和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分别为 2 .17W /m2 和 - 0 .2 9W /m2 ;温室气体造成的辐射强迫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纬向结构 ,最大值 (大于 2 .5W/m2 )和最小值 (小于 1W /m2 )分别位于副热带和两极地区 ,在北半球主要工业区硫酸盐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绝对值接近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值 (大于 - 2 .0W /m2 )。  相似文献   
973.
刘贤三  张新  梁碧苗  池天河 《测绘科学》2010,35(6):142-144,133
本文主要对已有的时空数据模型、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种模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ArcGIS海洋数据模型中针对海洋要素产品时空数据的组织方法,并通过建立多维时空索引的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并运用到了"数字海洋"原型系统项目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中海洋要素产品时空数据的组织与存储和可视化表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4.
全球海洋模式对CFC-11分布的初步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使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三十层全球海洋模式(L30T63)研究了CFC-11在全球海洋中的吸收和分布,初步讨论了决定其分布特征的可能因素.该模式采用自由表面结构和Gent-McWilliams中尺度示踪物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控制试验得到的CFC-11模拟结果分析可知,CFC-11海表浓度受温度影响显著,其分布形状大致与温度相似,但梯度相反.通量的分布受温度影响很大,且表现出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如不饱和区一般出现在冬季海区的中层水形成处或者强对流混合存在的区域.另外,对CFC-11的模拟结果与三个大洋的五个断面航测资料做了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吻合较好,能比较清楚地反映CFC-11输送与等密度面垂直分布以及环流场的密切关系,如在南大洋50°S以北至35°S以南等密度面的向下加深区是CFC-11的主要贮存区等.与大多数前人的工作相比,该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CFC-11在南大洋的分布特征.从这些反映出该模式对于大洋十年尺度物质交换与海洋内部输送的模拟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975.
中国近海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研究及其时空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檀赛春  石广玉 《地理学报》2006,61(11):1189-1199
利用分级初级生产力模式反演估算了2003~2005年0o~41oN,105o~130oE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并分析了它们的时空演化。同时还计算了该时段内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东海北部和南部以及南海的平均初级生产力状况,结果得出它们的年平均初级生产力 (2003~2005年) 分别为564.39、363.08、536.47、413.88、195.77和100.09 gCm-2a-1。北黄海、南黄海及东海南部的初级生产力分别在春季 (4~6月) 和秋季 (10、11月) 出现两次峰值,且春季的峰值高于秋季。然而,南海的两个峰值则分别出现在冬季 (1月)和夏季 (8月),且冬季的峰值高于夏季。渤海和东海北部则呈现单峰 (6月) 分布。渤海和南黄海的初级生产力几乎在整年内都高于其它海域,而东海南部和南海的初级生产力则在整年内都低于其他海域。其中,南海的初级生产力最低,月平均全都低于400 mgCm-2d-1。除南海以外的其它5个海域,在春季时期 (东海南部为3~6月,其他海域为4~7月) 的初级生产力最高,平均约占年平均值的41%,其年际变化也最大,平均标准偏差为6.68;而秋季时期 (东海南部为10~1月,其他海域为8~11月) 对年平均的贡献也很大,平均约33%;其他月份 (东海南部为2月和7-9月,其他海域为12~3月) 的贡献则最小。南海的初级生产力则在冬季时期 (12~3月) 最高,约占年平均的42%,夏末秋季 (8~11月) 次之,约30%,春季时期 (4~7月) 最低。叶绿素-a、海表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季风活动、河流排放、上升流、黑潮以及沿岸流等物理-化学环境因子是造成中国近海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6.
杜国云  王庆  孙祝友 《地理研究》2006,25(5):853-864
提出了海岸缓冲区的概念。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将海岸缓冲区分为古潟湖地貌限制型、开放型和人工海岸型3种基本类型,在横向上划分出3个缓冲带,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防范海岸带地质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与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7.
对遵化豆荚状铬铁矿中250个铬铁矿豆体的形态、大小、向椭球体转变的程度等统计分析表明,豆体在上升期间与岩浆作用的过程中伴有由等轴体(近似为球体)向椭球体转变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豆体在相对岩浆运动的过程中,豆体的表面与岩浆之间的粘滞摩擦造成的。粘滞摩擦力的大小、作用于豆体表面的时间又取决于岩浆的粘度、豆体相对于岩浆的沉降速度、豆体半径的大小及岩浆上升的速度,所以这些因素将决定豆体变形(磨蚀、椭球化)的程度。因此,可用豆体与岩浆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来模拟豆体的变形特点,而反过来据实测的豆体变形程度数据又可推算岩浆真实的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978.
WaveWatch的操作系统移植及其与SWAN嵌套接口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使WaveWatch和SWAN两种海浪预报模式能够有效地嵌套运行,将WaveWatch模式从UNIX移植到Windows系统下运行,同时对SWAN模式与WaveWatch模式的嵌套接口格点座标读取精度进行修改,使其能够应用于不规则边界的曲线网格和小间距规则网格的嵌套;作为检验个例,使用WaveWatchIII与SWAN模式多重嵌套的方法在Windows系统下对长江口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了理想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79.
叙述以礁膜、浒苔为原料试制条片状方便食品的工艺及要点。经过除腥、护色、调味、成型、喷油等工序后,制得的产品为墨绿色、条片状、口感香脆、无腥味、耐久藏。介绍了初步设计的洗藻机和压片切条机的结构、洗藻机的作用机理及干燥设备的选型。把压片、切条、烘干三个工序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980.
A so called sine-sigma vertical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is proposed. A vertical implicit scheme is de-rived by using cubic-spline representation of vertical current profiles. The derived 3-D nurmerical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water leved field and the vertical structures of wind-induced cur-rents in an enclosed rectangular region, and the tides in the Bohai Sea. The model is believed to besatisfactory after comparing its results with an analytical soclution and observed data from tidal sta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