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刘远亮 《探矿工程》2011,38(1):68-70
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过程中,泵量与钻进速度是2个关键施工参数,泵量与钻速匹配与否将直接影响钻进成孔质量和施工进度,而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现场施工大多靠经验来估算取值。运用数学解析方法,并考虑钻屑含量的影响,建立泵量与钻速相匹配的计算模型,再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实践表明该模型比较符合实际,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地下水同井抽回井主要应用于浅层地热能开发。细颗粒地层中地下水抽回井的比例模式多数为1∶3~1∶6,不仅增加建设成本,而且造成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和回灌困难等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利用钻探理论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同井抽回两用系统",实现了在同一口井内抽水和回灌之目的,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钻井设备选择、成井工艺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3.
为了研究断层崩积楔各部位沉积物光释光信号晒退情况及崩积楔形成年龄,利用中颗粒石英(63~90μm)单片再生法(SAR)对山西忻定盆地西田探槽断层崩积楔3个部位的4个样品进行光释光(OSL)定年。选择一代表性样品(08-OSL-22)进行等效剂量(DE)、LN/TN、循环比率、回授率与预热温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预热温度260℃、预热时间10 s为样品最佳预热条件。4个样品的测片循环比率基本在0.9~1.1之间,回授率均小于5%,表明所采用的中颗粒SAR法流程可以很好地校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释光感量变化,其等效剂量可信。利用等效剂量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图,发现古地形面和坡积物的样品晒退均匀,崩积层样品则较差。对于晒退较差的样品利用累积频率法得到其等效剂量,从而得到崩积楔的近似年龄。最后获得该期崩积楔的形成年龄为(27.09±0.71)ka。  相似文献   
114.
针对北京平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地下热传递数值法评价了年内地下热量均衡、失衡两种状态下,各水文地质亚区单位面积含水层对地下水热泵的承载力,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阐明了承载力、抽灌井间距与含水层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承载力仅与含水层厚度显著正相关,而抽灌井间距与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厚度均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类似地区的地下水热泵定量规划提供了简捷的估算方法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分析了地表水地源热泵在千岛湖库区的适用性,介绍了杭州普天别墅项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实例,并与VRV空调系统+电热水器的全年运行费用相比较,得出该系统全年运行费用可节省50%以上。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针对火力发电厂供热机组中吸收式热泵的应用,按照供热、节电分别计算的思路,提出一种分析其经济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7.
在基坑开挖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弱透水性的饱和含水层,普通管井降水技术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疏干,出现的残留水会对基坑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地铁暗挖施工的站体及区间隧道。真空管井复合降水技术的新思路能够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它能有效解决粘性土、饱和粉土和界面残留水的疏干难题,大大降低暗挖结构施工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介绍民航华北局山西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重点介绍:1.室内分散式热泵系统(水环热泵)及室外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思路;2.太原地区粉质粘土地质结构冬夏季土壤换热量;3.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9.
120.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southeast Asia is a regionally extensive layer of distinctive red, quartz-rich, cover sand observed throughout Vietnam, Cambodia, Laos and Thailand, and further afield. In many locations, these cover sands immediately overlay a laterite layer containing tektites, known as the Muong Nong type,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meteorite impact between 750 and 800ka in Indochina. Sections of these cover sands at sites in Thailand, Laos and Vietna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field and laboratory profiling, and quartz SAR procedures. In some locations the sections consist of a layer of low-sensitivity quartz with saturated signals overlain by a visibly indistinguishable layer of high-sensitivity quartz with ages less than c. 35ka. Further work has been undertaken to attempt to extend quartz luminescence dating for the older materials, including samples associated with the tektites, using thermally stimulated or transferred luminescence to access traps that are expected to saturate at higher doses. Luminescence was recorded during sample heating and hold, giving thermoluminescence (TL-ramp) and isothermal decay (ID) data, in addition to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fter the transfer (Thermally Transferre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TT-OSL) measurements. These measurements have produced equivalent dose values of up to 250Gy, and ages of 70–125ka, for these older materials, which is 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would be expected from the association with the tektites. Investigation of the trap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ignals has produced properties consistent with prior investigations, suggesting that these are not sufficiently stable a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above 25 °C to permit age extension using these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