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设G是一个顶点数为n的图,k为任意正整数且k≤n,证明了如果图G中任何一对不相邻顶点的最大度至少为n-k+1/2,则G能剖分成k个子图Hi,1≤i≤k,其中Hi是圈或路;如果G是2-连通图,σ2(G)=min{dG(x)+dG(y)x,Y∈y(G),x≠y,d(x,y)=2}≥n-k,G也能剖分成k个子图Hi,1≤i≤k,其中Hi是圈或路。  相似文献   
82.
大规模地形实时可视化在GIS、虚拟现实、游戏、仿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中在总结现有地形数据简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分块、动态调度以及与视点相关的地形实时可视化算法,实现了大规模地形的快速漫游。运用视景体裁剪、三角形条带组织以及边界裂缝消除、视觉光滑处理等手段,提高了地形漫游的效率与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83.
采用文献[1]提出的客观预报技术研制模式,以1990~1999年的42个探空站的常规3层高度资料为依据,研制了本站6月暴雨客观预报模型,并对2000~2005年的实时资料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暴雨客观预报模型与主观预报准确率相当,且无漏报(主观预报则有一次漏报)。  相似文献   
84.
TM图像自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以来,对其应用潜力争议很大。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南皮县为研究区,利用常规方法,分析、评价了TM图像在县级土地利用制图与农业分区中的应用效果,并与SPOT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TM图像进行县级土地利用制图与农业发展分区,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借助TM图像包括中红外在内的多波段光谱信息的优势,可以达到SPOT多波段图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为我国应用TM图像进行县级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85.
青藏高原东西向伸展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张进江  丁林 《地质科学》2003,38(2):179-189
东西和南北向伸展是青藏高原最显著的地质特征之一。南北向伸展形成的东西走向伸展构造,主要包括藏南拆离系(STDS),和沿喀喇昆仑—嘉黎断裂带(KJFZ)发育的正断层体系。东西向伸展形成数目众多的南北走向伸展构造,它们切割青藏高原几乎所有的东西走向构造单元,包括羌塘地块、KJFZ和STDS等,说明东西向伸展以整体形式发生并同时波及整个青藏高原,而不是由以KJFZ和STDS为边界的不同地块的不均匀挤出所致。南北走向伸展构造在地表呈之字形,为南北向挤压形成的追踪张断裂;剖面上表现为被后期高角度正断层叠加的拆离断层,拆离断层形成于中-晚中新世而高角度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及以后。导致拆离断层的东西向伸展可能是南北向挤压的变形分解,后期高角度正断层作用可能是高原隆升后的垮塌所致。东西向伸展是控制青藏高原新生代浅色花岗岩和盆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The exchange of Fe2+ and Mg2+ between orthopyroxene and sapphiri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pressures 7-16 kbar and temperatures 850-1300°C using a piston cylinder apparatus for the synthetic and natural systems. This reaction is temperature-dependent and would be a good geothermometer. The equilibration temperature T is approximately expressed by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s follows: T(°C)=1515/(ln KD+0.943)-273.

This empirical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some Antarctic granulites and associated rocks. The new orthopyroxene-sapphirine geothermometer gives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those estimated from the Fe-Mg orthopyroxene-garnet geothermometer.  相似文献   

87.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evaluate the capabilities of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using a 12 μm spot size. Precision, accuracy and detection limits were assessed on the USGS BCR-2G reference material.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12 μm LA-ICP-MS analyses of experimentally-grown amphibole and garnet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SIMS) trace element determinations on the same crystals. The 12 μm spot size configuration was subsequently used to determine trace element crystal-melt partition coefficients (Dc/m) for a wide range of trace elements in amphibole in equilibrium with a basanitic melt. The following strategy to determine accurately and evaluate Dc/m is proposed. One or more major elements determined previously by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was used to ensure consistency between EPMA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erosol produced by the laser ablation. Measured Dc/m values were successively evaluated using the lattice strain model. The use of this strateg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Dc/m determination when a LA-ICP-MS configuration with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was employed.  相似文献   
88.
疆东天山觉洛塔格地区梧桐窝子岩组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梧桐窝子岩组为晚石炭世海底扩张喷发形成的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细碧岩.硅质岩-碳酸盐岩建造.通过对剖面组合特征研究,认为该岩组是由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组成的洋壳残片和岛弧物质的安山岩、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弧前沉积的凝灰质砂岩、钙质砂岩、微晶大理岩、正常碎屑岩(糜棱岩、千糜岩)3部分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三所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不同,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9.
采用REOF、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60~2005(共46年)我国南方地区冬季(1月)地面最低气温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经过REOF分区后各区域影响最低气温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根据最低气温REOF分区可把我国南方地区最低气温划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主要包括广西、湖南、贵州;B区主要包括海南、广东、福建和浙江;C区主要包括湖北、河南和安徽。影响这三个分区最低气温的因子各有不同,A区主要是受来自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的热源影响,B区主要是受西太副高和西南气流的影响,影响C区的则主要是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相似文献   
90.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与模式研究,对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选择自然条件、用地特征和整理能力等指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人均居民点用地和综合评价值,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同时,结合日照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