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0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1576篇
测绘学   1027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732篇
地质学   3854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03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针对大坝变形监测中传统水准测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升级改造现有设备达到自动化监测目的的想法,简述了数字水准仪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流程。以改造后的数字水准仪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湖北白莲河水库垂直位移自动化监测为例,对其自动化监测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2.
在众多变形监测的方法中,GPS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像海湾大桥这样需要连续监测的建筑中。但是由于GPS成本过高,而限制其发展,本文中通过分析几种监测的方法,选择GPS多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系统拥有与常规GPS监测方法相当的精度,但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可以应用于青岛海湾大桥的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983.
青藏高原对四川盆地的挤压作用导致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及其山脉的隆起。本文以龙门山附近区域板块运动以及深部岩体力学特性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再现了时间跨度为700万年的龙门山区域构造系统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板块运动作用下,F1、F2和F3断层依次形成,贯通的断层对地表的抬升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当断层贯通于地表后,龙门山及其以西的川西高原持续隆起,平均抬升速率约为138mm/yr,而龙门山断裂带以东的川西坳陷只有较小的抬升量,从而导致川西高原抬升8996 m, 致使该区域产生6000m左右的落差,模拟的地形特征与目前的龙门山地形地貌基本相似。依据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绘制了龙门山断裂带形成及其附近区域地形地貌的演化过程图,呈现了板块挤压、断层塑性位错、地表侵蚀和沉积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984.
赵韬  张明义  裴万胜  王金国  岳攀  毕骏 《冰川冻土》2020,42(3):1087-1097
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严重影响着区域内生态环境和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 为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方法。通过近2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 利用D-InSAR技术的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D-InSAR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基础, 进而概述了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然后总结了D-InSAR测量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此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D-InSAR技术今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D-InSAR技术在多年冻土区地表变形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敦密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敦密断裂带是规模巨大、发育历史悠久、活动期次较多的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新生代又继承性活动。该断裂带的启动时间为晚三叠世,休罗纪一白垩纪期间经历多次挤压、拉张及走滑运动,大规模左行平移时间为早白垩世末期,最新一次活动时间是在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986.
987.
Tensorially invariant constitutive relations are systematically derived for large strain elastoplastic response of geomaterials. The analysis centres on Mohr–Coulomb (MC) and Drucker–Prager (DP) models with arbitrary hardening and non-associated response. Both flow and deformation theories are constructed for each model with emphasis on linear increment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Eulerian strain rate tensor and the objective Jaumann stress rate tensor. Specifying the results for plane strain compression we find that deformation theory produces a much smaller tangent instantaneous shear modulus than flow theory. It follows that failure of ellipticity and onset of surface instabilities predicted by deformation theory for associated solids occur at much lower levels of strain than the corresponding flow theory results. On the other hand, flow theory predictions admit a considerable sensitivity to the level of non-associativity. In fact, at high levels of non-associativity flow theory predictions for loss of ellipticity can be at strains below those obtained from deformation theory.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88.
尝试了一种新的土工三轴试验方法,即在一个试样同时得到与土体静动变形和强度特性相关的各种参数。文中讨论了采用耦合试验方法时应变循环大小对静力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与常规试验结果的比较,给出了等效弹性模量、等效阻尼比和动永久应变等动力变形参数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耦合试验复杂加载方式,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土体的静、动变形和强度特性,尤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动力变形特性方面。  相似文献   
989.
基坑测斜观测数据误差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斜是基坑监测的必要项目,针对测斜观测数据存在各种误差影响因素的情况,该文通过间接观测值探讨了伺服加速度计式测斜仪观测数据误差分析的统计检验方法,以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0.
吴迪  刘永江  李伟民  常瑞虹 《岩石学报》2020,36(8):2571-2588
连山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铀成矿省辽东铀成矿带,已知铀矿床(点)均发育在韧性剪切带附近。为了解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几何学构造变形机制及与铀矿的关系,本文以连山关岩体周缘韧性剪切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宏观调查和室内微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构造变形期次、韧性剪切带形成机理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连山关岩体周缘发育的韧性剪切带与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变形有关,其右行韧性剪切带应变类型为压扁应变,属于一般压缩-平面应变范围,Flinn指数K值在0.19~0.69之间,岩石类型属于S/SL型构造岩。研究区内铀矿体均为隐伏盲矿体,主要赋存于沿着连山关岩体和辽河群接触带右行剪切作用形成的背斜褶皱核部,和北东东向断裂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连山关岩体南缘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铀矿热液运移的通道,而剪切带边部的晚期北东东向断裂则是铀矿储存空间;铀源可能来自于太古宙古风化壳,并在大型韧性剪切活动(提供热液运移通道)和基性脉岩侵入(提供热源和还原剂)等综合因素作用下运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