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2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675篇
测绘学   467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909篇
地质学   1125篇
海洋学   766篇
天文学   1024篇
综合类   311篇
自然地理   106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珠母贝人工养殖过程中,幼贝死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1993年11月至1995年5月,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珍珠贝养殖场自然海区吊养的A,B,C3批养殖贝和陵水新村珍珠贝养殖场养殖池吊养的D批养殖贝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凋查.结果显示,大珠母贝幼贝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幼贝群体的大批量死亡高峰一般发生在4~6月龄期,8个月以后随着龄期的延长,死亡率显著降低.幼贝群体死亡率与贝体平均体长的关系是4cm以下的贝体死亡率较高,1~3cm阶段处于死亡高峰期内,5cm以上的贝体死亡率显著降低.大珠母贝幼贝群体的死亡率与类立克次体感染(即RLO平均感染严重度指数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或当中部相应伴随贝群体死亡率的高峰,随着RLO感染的降低,贝群体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在4批养殖贝群体中,仅在A批养殖贝群体样本中发现有少量纤毛虫寄生(感染率为87.5%,感染强度为3.56个/10倍物镜).这几批幼贝群体的死亡与海水温度、盐度之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本文研究了在5个温度梯度和4个饵料密度的20个试验组合下,萼化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规律。结果表明,该轮虫实验种群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8—32℃,临界高温是36-40℃;最适饵料密度是45-65×106个/ml。这两个生态因子的最佳组合是温度32℃,饵料密度为65×106个/ml,此时,种群达最大密度3.4×103个/ml。  相似文献   
76.
77.
江苏岸外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君  张忍顺 《海洋通报》2003,22(3):23-30
2000年1月16日在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二分水滩脊选取三条断面,进行底质沉积物采样及滩面高程测量。共采集样品27个,对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粒度组分及其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滩面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8.
Abstract. Nine allozyme and two minisatellite loci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ree samples of Mediterranean poor cod, Trisopterus minutus capelanus, from the Gulf of Lion, the Tuscan Archipelago and the Aegean Sea. Both types of markers showed consistent results, with FST values of 0.0262 and 0.0296 (P < 0.0015, after Bonferroni correction for multiple tests) for allozymes and minisatellites, respectively. Allele frequency heterogeneity tests between pairs of samples showed a clear 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western Mediterranean samples (Gulf of Lion, Tuscan Archipelago) and the eastern one (Aegean Se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least two reproductively isolated populations of poor cod occur in the Mediterranean.  相似文献   
79.
80.
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正常地震动态及危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柯龙生  林世敏 《台湾海峡》1994,13(2):190-197
本文从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应力场动态,能量释放方式,b值及震群特征6个方面研究了台湾海峡及其西边地区地震活动的正常动态及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具有前兆意义的变化模式表现为区域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及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变化,即:(a)地震空间分布由分散转为集中,形成条带或空区;(b)断裂活动由多组转为单一,应力场趋向一致;(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