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157篇
地球物理   291篇
地质学   590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山西太古代——中生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建平 《现代地质》1991,5(4):355-365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与力学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山西太古代至中生代五次主要构造运动的形变特征、主应力方向及分布规律。中太古代晚期(阜平运动)以SSW向挤压为主;晚太古代末期(五台运动)、早元古代末期(吕粱运动)和侏罗纪(燕山运动)受SE—SEE向挤压;白垩纪(四川运动)以SSW向挤压为特征。五次构造运动的最大主压应力均呈近水平方向。  相似文献   
992.
对南海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多在C_16-C_33,奇偶优势指数OEP值略大于1,显示有机质输入有混合源的特征;共检出近60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萘、菲、蒽、芴、萤蒽、芘、系列化合物和惹烯、等陆源输入标志物。在此基础上,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其结果显示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物质输入有如下的特点: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和燃烧产物的贡献从北向南递减,而海源输入的特征是由北向南显著。  相似文献   
993.
城市部件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真正属于城市的不可移动的要素,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也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城市部件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入库模块的开发思路与设计实现,并以GIS技术为支撑,开发了3个城市部件数据管理与入库模块,提高了城市部件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管理与入库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一种在三氏算法(戎嘉树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用岩石化学成分计算花岗岩类实际矿物含量的方法)的基础上经长期实践并不断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际矿物含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针对准铝质花岗岩类、铝过饱和、铝强过饱和花岗岩类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兼顾了碱交代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不仅适用于新鲜岩石,也适用于部分蚀变的岩石。该方法在处理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的归纳和组合上尽量与实际存在的矿物相结合,力求计算结果与岩石中实际存在的矿物相符。计算过程中提出了长石的修正系数χ,用其修正岩石中钾长石和斜长石的含量,从而确保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计算得到主要造岩矿物(Q、Or、Pl、Bi、Ms、Hb)的含量和反映岩石化学特征的两类参数(Ot、AnPl、K-Na、a、b、Mg)及相关图解。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的含量,同时还可以反映岩石化学特征、演化过程及其成矿专属性等。  相似文献   
995.
干密度对粗粒料的强度特性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三维应力状态下影响更为显著。通过不同密度粗粒料大型真三轴等小主应力等中主应力系数(b=0.25)加载试验和大三轴试验研究了干密度对粗粒料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真三轴试验的应力曲线基本呈爬升型,高于和陡于大三轴应力曲线,表现出较强的硬化性;粗粒料强度基本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或小主应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大型真三轴试验强度比大三轴试验强度增大20%~97%,且小主应力越小,强度增大幅度越大;令粗粒料黏聚力为0,则内摩擦角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随小主应力的增大而减小;破坏应力比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随小主应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减小,大型真三轴试验的破坏应力比小于大三轴试验的破坏应力比。  相似文献   
996.
尚艳亮 《测绘科学》2010,35(6):129-130
本文首先对方差分量估计中的收敛性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方差分量的收敛性和估计方程的摄动性有关。提出了改进收敛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收敛的方法,用算例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依托浙北1 000 kV变电站新建工程,对28个基槽回填土试样的压实系数试验结果进行研究。试验所用指标主要为干密度、最大干密度、40 mm颗粒含量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找出对该工程回填土试样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40 mm颗粒含量对于压实系数的准确测定存在影响,而在普通压实系数测定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因素,因此,有必要根据40 mm颗粒含量对试样的压实系数进行校正。通过引入校正度这一概念,反映出随着40 mm颗粒含量的增加,实测结果对理论曲线的离散度增大,试验结果的精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98.
1987-2006年北方13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北方13省为研究区,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各个子区域中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所不同;(2)社会经济要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尤其是人口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3)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东北和西北等受自然要素限制较为突出的地区.政策驱动因子在研究中没有得到反映,但不难判定国家生态环境政策无疑也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闽江流域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闽江流域1990-2005年耕地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闽江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情况.15年来流域耕地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富屯溪支流和闽江下游区域.结合Areview软件和SPSS统计方法,分析耕地变化的时空差异、驱动因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归纳,主要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因素4个方面,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耕地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Dr=30%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不排水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在剪切过程中,控制平均固结应力和中主应力系数保持不变,而总主应力方向不固定。与剪切过程中总主应力方向固定不变条件下的单调剪切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研究表明,当饱和砂土试样具有水平沉积面时,初始固结主应力方向与剪切方向的不同组合,导致单调剪切过程中总的主应力方向的不断变化,从而显著地影响着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总的主应力方向是影响饱和砂土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