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3篇
  免费   667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1551篇
地质学   1111篇
海洋学   617篇
天文学   577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46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The star HD 6628, heretofore classified as a G5 subgiant, is shown to be a chromospherically active single-lined spectroscopic binary with a period of 27.332±0.008 d. From high-resolution spectra, the system is found to consist of a late F-type dwarf and an active G8–K1 bright subgiant, the latter having a rotation period of not more than 14.8±3.8 d derived from the width of metal lines. Further stellar and orbital parameters are derived and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42.
943.
江淮流域大洪水的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冯利华 《地理科学》2000,20(5):427-430
对江淮流域的大洪水进行分析 ,得出如下三点新的认识 :(1)在太阳黑子活动的峰谷年前后 ,江淮流域一般容易出现大洪水 ;(2 )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周期转变年前后 ,江淮流域容易出现大洪水 ,甚至是特大洪水 ;(3)在太阳黑子活动磁周期转变年前后的厄尔尼诺同年或次年 ,江淮流域更容易出现大洪水 ,甚至是特大洪水。这些认识可以为长期及超长期的洪水预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4.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研究慈溪市海岸变化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距今约2 500 a慈溪全境已形成南丘北海、中部为滨海平原的地貌格局;2)慈溪滩涂属于淤涨型滩涂,自宋代以来已修建11道海塘,新中国成立前海岸线平均每年向外推移25 m,之后则达到50~100 m;3)慈溪滩涂形成演变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约束、河川径流和人类活动等,近代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越来越大;4)西三闸附近涨潮潮位增高和庵东滩面淤高、扩大是西三潮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其诱因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西三潮沟的整治原则应是“因势利导,围涂治沟”。鉴于目前西三潮沟东西两侧都已完成直堤工程,建议在钱塘江连续丰水年时抛石筑坝,彻底截断西三潮沟。  相似文献   
945.
Since the early or lat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M) has a large impact o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East Asia, 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early or late onset of the SCSM are an worthy issue to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nalyzed by using the observed data show that the onset date and process of the SCSM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n spring. Whe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in a warming state in spring,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hifts eastward, and twin cyclones are early caus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and Sumatra before the SCSM onset. In this case, the cyclonic circulation locat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can be early intensified and become into a strong trough. Thus, the westerly flow and convective activity can be intensified over Sumatra,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in mid-May. This leads to early onset of the SCSM. In contrast, whe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in a cooling state,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omalously shifts westward, the twin cyclones located over the equatorial eastern Indian Ocean and Sumatra are weakened, and the twin anomaly anticyclones appear over these regions from late April to mid-May. Thus, the westerly flow and convective activity cannot be early intensified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CS. Only when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moves eastward, the weak trough locat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can be intensified and become into a strong trough, the strong southwesterly wind and convective activity can be intensified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SCS in late May. Thus, this leads to late onset of the SCSM. Moreover,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e thermal state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SCSM onset is discussed further from the Walker circulation anomalies in the different thermal state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946.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947.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岩浆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裂谷盆地阶段有一次强烈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凝灰岩喷发和大规模基性岩墙群的侵入,玄武岩K-Ar法同位素年龄为241~278Ma,而辉长岩的Sm-Nd法年龄为259Ma。火山活动产生的能量使得塔里木盆地内的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大量生烃并运移,自生伊利石K-Ar年龄测定数据显示哈得4石炭系油藏、塔中4CⅢ油藏油气充注时间为224~275Ma,与上述火成岩的活动时间相当。东河砂岩,一套深埋的优质储层,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二叠纪末油气的注入并导致其后期深埋时只有机械压实而无其他成岩作用的缘故。  相似文献   
948.
2003年10~11月的大磁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引起2003年10~11月发生的3个特大磁暴的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以及中国东部地磁台链记录到的地面磁场变化。结果表明,这3个特别大的磁暴是由太阳质量抛射事件引起的。太阳向着地球喷发出的大量等离子体引起的强烈太阳风扰动和持续长时间的南向行星际磁场与磁层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别大的磁暴。ACE卫星、GOES卫星以及地面地磁台站较完整地记录了这3次日地扰动传输过程。对于每一个磁暴,中国东部地磁台链记录到的H分量变化形态一致,纬度最高的满洲里地磁台H幅度最大,而其他台站的幅度与纬度无明显关系,这表明磁暴的发展不完全由赤道环电流引起,在这样强烈的磁暴期间,磁层内的电流体系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949.
通过对黑龙江亚板块及其临近区域的不同时段地震活动图像研究分析,发现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一些特点,再回归到地震动力学环境中去,建立了理论解释模型和两条判据假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近年来地震活动图像综合分析后,我们在2005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地震趋势会商意见中提出:松嫩盆地是5级以上中强震的主要孕震区。2005年7月25日林甸Ms 5.1地震对此给予了验证。本文对此过程阐述并作进一步分析,希望这种综合预报方法对地震预报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50.
关中地区垂直形变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斌  祝意青  江在森 《地震研究》2006,29(2):151-156
应用关中地区20余年的精密水准资料,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进行统一起算基准的拟稳平差计算.得出了197l~1976、1976-1980、1980-1986和1986~1996年度的垂直形变速率图,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壳垂直形变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青藏亚板块和华北亚板块对关中地区的构造变形交替起主导作用,并产生了不同形变特征;(2)地壳垂直运动不是线性的。有加速、反向和停顿,长期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低于各时段的变化;(3)地壳垂直变化与断裂活动密切相关。垂直形变的逆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远小于继承性构造活动时期;(4)西安是一个特殊沉降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