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91.
192.
本文采用三种定量的分析方法,根据辽宁省内的地震活动水平,活动断裂线密度、地壳厚度变化梯度、断裂线密度、布格重力异常变化梯度和地壳形变速率六个定量化评定因素,对辽宁省的地震危险区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所评定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结果可以在辽宁省震害预测等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3.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孕震构造特征的综合类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式  王虹 《四川地震》1992,(2):7-15
本文根据卫星影象判译、地震地质调查、地壳形变测量、石油地质勘探和深部地球物理勘探的最新资料,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19个M_s≥4.4级地震的孕震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研究区内随机挑选的25个无震子区的构造因子进行了综合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了12项与地震孕育过程关系比较密切的孕震构造判别指标。它们是:①Ⅰ级地貌单元界线带;②地壳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带;③NE向断裂带;④多条断裂复合处;⑤断裂与背斜复合处;⑥基底凹凸过渡带;⑦EW向基底断裂带;⑧布格异常梯度带;⑨均衡异常梯度带;⑩居里温度埋深小于40km处;(11)康氐面斜坡带;(12)莫霍面斜坡带。这12项判别指标,可为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潜在的发震能力的判定、长期地震预报、地震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4.
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库蓄水诱发地震虽然是水利工程建设伴生的少见现象,但有时会诱发6级以上地震,加之震中距小,震源浅,成为水利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因素。已有震例还证明,水库规模越大,诱震的可能性越大,诱震的最大震级Mmax(以下简写M)也越高。我们曾提出用水库的“综合影响参数E”来表征水库的“规模”,并给出了M~E回归关系式。本文在补充了部分震例资料,并把M和E以及最大库深Hmax(以下简写H)都视为随机量,经模式识别的分类判别后把所用震例分为两组(第一组为M≥4.5的21个震例:第二组为全部37个震例),把变量E取为确定量或取为随机量和把变量E、lnH取为两个随机量与M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第一组的双随机量(M、E)模型的回归标准差为口σ_M=0.610,变异系数V=0.118,三随机量(M,E,H)σ_M=0.576。V=0.111;第二组的双随机量的σ_M=1.028,V=0.234,三随机量时σ_M=1.032,V=0.235。说明第一组三随机量模型对可能发生M≥4.5级的新建水库的最大诱震震级的预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95.
在Isodata、Isomix等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个新的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即Isokid算法,该法还吸取了Cora-3、Hamming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的一些特点,使它具有很多优点:(1) 简化了初始聚类中心的计算;(2) 利用信息量计算法给特征加权;(3) 采用了删除特征试验;(4) 适用于多类分类识别。本文以广东花岗岩型铀矿床的识别预测和对赣中南产铀、产钨岩体的识别为例,介绍了本方法的使用情况和特点。结果表明,本方法识别结果可靠稳定,是目前模式识别中较好的方法,除应用于地质找矿外,还可应用于其它领域。  相似文献   
196.
CaCO3生物矿化的研究进展——有机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物CaCO3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矿物,其组成除了无机相的CaCO3外,还含有少量的有机质,包括水可溶(SM)和水不可溶有机质(IM),SM富含阴离子基团,是控制CaCO3结晶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有机—无机界面分子识别,有机质选择性地与CaCO3晶体特定方向的面网相互作用,从而对CaCO3的生长、形貌、多型及结晶学定向等产生明显的控制作用。有机—无机界面的分子识别机制包括静电、晶格几何匹配和立体化学互补等。仿生矿化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矿化的机理及制造高级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7.
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识别及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盆地104个县级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建立了新的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区域性暴雨过程识别方法可以排除孤立暴雨站点的影响,快速准确的识别出区域性暴雨过程。1961—2013年四川盆地共计发生区域性暴雨过程216次,与历史灾情资料在发生时间、范围和强度上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61—2013年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过程次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在1991—2013年波动幅度有所增大,并出现逐渐增强的趋势,这可能与区域性暴雨过程持续时间变长和累积雨量增加有关。使用旋转正交函数(REOF)方法对区域性暴雨过程频数进行分区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是盆西北型,其次是盆东北型,盆南型出现频次相对最少。3种类型的区域性暴雨过程随时间变化差异明显,尤其近20年盆西北型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盆东北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盆南型则无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8.
Near-bottom magnetic prospect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inactive hydrothermal areas and the stud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hydrothermal systems. Furthermore, geophysical forward modeling is widely used to simulate the anomalous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bodies. To understand the magnetic and magnetic structure features of hydrothermal sulfide deposits at mid-ocean ridges, we built 3D forward models for both mafic- and ultramafic-hosted hydrothermal sulfide deposits to simulate the near-bottom magnetic field. Our modeling results showed a low amplitude magnetic anomaly above the mafic-hosted hydrothermal sulfide deposits, and a high amplitude magnetic anomaly above the ultramafic-hosted deposits. These features allow us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 host rocks of hydrothermal sulfide deposits. Moreover, we can recognize the edge of the magnetic anomalies us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l vector method, considering variables such as the width of the alteration zone, the height of the observation platform, and the magnetic inclination and declination. Therefore, we propose the intensity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l vector method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fine the boundaries of hydrothermal sulfid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99.
陈青青  李彪  汤志亚  杨玲  王耀萱 《气象科技》2017,45(6):1006-1010
为增强地基可见光全天空云图中云与天空的特征和区别,提高云检测率,基于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技术提出一种改善云图质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暗通道去雾算法进行图像复原;采用亮度直方图均衡增强图像纹理细节;综合两种方法,先图像复原,再图像增强。按低能见度薄云、低能见度厚云、高能见度薄云、高能见度厚云4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除高能见度薄云采用单一的图像复原使云检测效果降低外,图像复原和图像增强都能使云检测和云量识别准确率提高;综合二者,云检测和云量识别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该方法对薄云和低能见度云图的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0.
近年来,细粒度图像识别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不同类别图像间的视觉差异小、语义鸿沟问题严重,传统的基于视觉特征的细粒度图像识别性能往往不尽人意.针对这些挑战,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基于用户点击数据的图像识别.本文围绕点击数据在图像识别中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3大模块中的应用,总结了已有的基于点击数据的识别算法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