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70篇
  免费   8834篇
  国内免费   13543篇
测绘学   9140篇
大气科学   10581篇
地球物理   10895篇
地质学   22341篇
海洋学   7718篇
天文学   2144篇
综合类   4578篇
自然地理   8950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596篇
  2022年   1681篇
  2021年   2013篇
  2020年   2320篇
  2019年   2739篇
  2018年   2143篇
  2017年   2552篇
  2016年   2577篇
  2015年   2966篇
  2014年   3234篇
  2013年   3629篇
  2012年   3598篇
  2011年   3722篇
  2010年   2947篇
  2009年   3255篇
  2008年   3401篇
  2007年   3857篇
  2006年   3689篇
  2005年   3345篇
  2004年   2944篇
  2003年   2527篇
  2002年   2354篇
  2001年   1910篇
  2000年   1951篇
  1999年   1754篇
  1998年   1574篇
  1997年   1265篇
  1996年   1067篇
  1995年   953篇
  1994年   880篇
  1993年   686篇
  1992年   502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44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水分垂直循环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爱国  马瑞  张晨 《水科学进展》2005,16(1):127-133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2.
由于长春城区地下水的超采产生了环境恶化,结合地下水预测模型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长春城区为例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模型。根据长春城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位水质预警标准,并根据模型编制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系统。利用所建立的预警系统,对现状和未来开采条件下水位水质进行预警,从而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93.
水气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反演的最优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渗流力学和参数反演辨识最优化理论,建立了水气两相流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两相流系统K-S-P模型参数之间的本构关系,并对其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反演辨识,得出待求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对不同质地土壤的实验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定性和可靠性,解决了实验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并且该数值方法可通过多组初值参数进行数值实验,结合实验结果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这不仅对非饱和带内污染物传输、气藏工程试井计算、填埋气体的释放以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分析中两相流数值计算提供基础,而且对K-S-P本构关系之间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以温州市温瑞塘河为背景,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框架,开发了动态环状河网水质模型。用HSY(Hornberger,Spear and Young)算法作水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求得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从而提高模型使用的可靠性、降低决策的风险度。模型由水量子模型及水质子模型两部分组成:水量子模型采用圣维南方程并用四级解法求解;水质子模型采用CSTR(Continuously Stirred Tank Reactor)模型的机理,并结合环状河网特征作了修正,由于只需解常微分方程,因而避免了矩阵求解,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使得用HSY算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成为可能。模型选取温州市温瑞塘河流域的鹿城区河网进行了首次应用,用HSY算法率定水质参数并讨论了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参数率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比较理想。最后简要讨论了参数不确定性传递。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各地水资源的特点、农业受旱成灾的情况及水利设施抗旱能力,确定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的原则和指标,构造层次分析模型。应用MapInfo6.0软件绘制了中国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图,结果表明:在全国340个农业干旱脆弱性分区中,极严重脆弱区47个,严重脆弱区104个,一般脆弱区175个,轻度脆弱区14个。  相似文献   
996.
从维护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定义了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提出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去除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适合于对多指标体系的地下水库调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多层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具有能同时考虑定性与定量指标,又能将迭代结果与决策者经验知识相结合来确定多指标权重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绕坝渗流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东健  王建 《水科学进展》2005,16(5):730-734
许多大坝的失事是由于高地下水位引起坝肩失稳所致。绕坝渗流是影响坝肩高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为此通常将大坝基础防渗帷幕延伸到坝肩岸坡内一定距离,以减小绕坝渗流影响。而防渗帷幕运行性态随时间变化,为了评价坝肩防渗帷幕和地下水位的运行性态,首先分析了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和水位、降水、温度、时效等时空影响因素及其表达式,随后基于岸坡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大坝岸坡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模型。通过比较模型剩余标准差和测点的剩余标准差,可以确定坝肩地下水位的异常测点,分析岸坡防渗薄弱部位,掌握坝肩岸坡渗流场时空分布规律,监控绕坝渗流的性态。  相似文献   
998.
水文信息处理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用Visual Basic 6.0高级语言研制开发的智能水文资料整编软件,引用数据库存储信息,调用Excel输出整编成果。该软件实现了水位、流量、泥沙等要素关系线的自动生成和人工辅助定线,并完成全部整编计算工作,结束了我国水文资料电算整编工作中依靠手工定线整编的历史,解决了计算机定线、推流和成果输出一次完成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水文资料整编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999.
可照时间受地形的影响及其精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讨论了不同纬度的坡度、坡向、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照时间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同一纬度,同一坡向的可照时间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复杂,不同坡向上的可照时间随季节和坡度变化;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显著,可明显地影响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清楚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同时绘制了1:100万我国实际地形下精细的可照时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近45 a东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59-2003年我国东北地区93站春季降水资料,将降水场分成5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降水量年际变化及长期趋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西部是旱涝易发生区,近45a来降水量略有增多;降水量的周期振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