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8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694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627篇
地球物理   1492篇
地质学   1790篇
海洋学   52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8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弯道段冰塞壅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寒冷地区河流冬季常形成凌洪灾害,冰情的预报和预测大致可分为冰塞出现的位置、上游水位升高和开河冰塞的预报.依据实验资料,分析了弯槽段冰塞壅高上游水位和佛汝得数以及冰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BP网络对水位壅高及弯槽断面水位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提高对水位的模拟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2.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利用气候模型结果和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黄河源区未来的水资源.根据IPCC DDC的13个系列的GCMs成果,结合黄河源区的实测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在未来100 a内的可能变化;建立了考虑融雪和冻土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够适用于黄河源区.计算出了相应的径流情景,分析了黄河源区水量尤其是水资源特性(径流的年内、年际分布)的可能变化;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需水量进行了简单评估.  相似文献   
993.
长江干流径流的时序结构与长期记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宜昌、汉口、大通3个典型控制站的长期月径流序列,本文采用奇异谱分析方法、消除波动趋势法 (DFA) 等手段,识别长江干流径流序列的趋势、突变、周期振荡等时序结构及其长期记忆特征。主要结论有:①长江干流径流序列存在明显的准15年周期振荡特征,该周期振荡1970s以来受到某种扰动而弱化;② 宜昌站径流序列于1926 年、1970 年发生两次突变,均以径流减少为特征;汉口站径流序列于1955a发生突变,也以径流减少为特征;大通站径流于1955年、1988年发生两次突变,前者以径流减少为特征,后者以增加为特征;③ 长江干流月径流序列存在较强的确定性成分,长期记忆特征明显;集水面积越大,径流序列的长期记忆越强,表现出明显的记忆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94.
三江并流区地貌与环境演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地理环境演化既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形成演化的特点,还以纵向岭谷地貌、水系形成演化等影响本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三江并流区经历了古新世中新世地表夷平准平原阶段,中新世末第四纪初的岭盆谷形成发展阶段(高原发育期),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现代水系峡谷、纵向岭谷和垂向气候形成等几个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现今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通道阻隔效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995.
周小文 《岩土力学》2006,27(Z2):714-71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河)工程处于7度地震区。北岸明渠地基存在深厚砂层,砂基的抗震液化问题是设计中需要研究处理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动三轴试验和地震反应分析,以判别液化的深度、范围及确定优化的处理措施。简要介绍了试验及数值分析的研究情况及主要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96.
利用ERBE资料分析中国地区云辐射强迫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马晓燕  季国良 《高原气象》2000,19(2):150-158
利用1985 ̄1988年4年的ERBE资料,分析和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云辐射强迫变化的一些基本事实。结果发现:云强迫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和较强的季节变化,其中川黔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云强迫负值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为正、负值的过渡区,高原北侧的西北干旱区冬季为较弱的云强迫正值区。此外,云强迫还具有一定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埕岛油田沙三1段储层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三1 段是埕岛油田重要储集层之一,其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对该油田的滚动开发及勘探选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沙三1 段储层沉积特征。研究认为 :⑴沙三1 段储集层为一套粗碎屑沉积岩,属河流 -滨浅湖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相,⑵块状层理粗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相、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和平行层理细砂岩相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岩石相;Sf→Mm相组合、Sm→Mm相组合、St→Mm相组合以及Sr→Sh相组合是最发育的岩石相组合类型,也是最有利油气储集的岩石相组合,⑶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和西南;沉积相展布受构造控制,呈北北西 -南南东方向展布;沉积面貌具有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98.
张志红  高治定 《水文》2000,20(3):15-17,58
黄河内蒙古河段冰期一般在冬季封河期和春季开河期0容易出现严重凌情,造成灾害。故良好的封河形势和开河形势是避免凌灾发生的重要条件,自1968年刘家峡水库运用以来,黄河内下河段凌情已大有缓解。但是,由于有峡水库距黄河内下河段较远。对河道凌情变化反应不够灵敏。因此,一些年份仍有较为严重的凌灾发生。在分析黄河内蒙古河段封、开河形势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海勃湾水库用于该段春季防凌调度的作用和能力,为黄河内  相似文献   
999.
水汽场初值调整及其对华南降水预报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GMS多通道气象卫星资料推导得到的降水资料估算出的加热率, 作为非绝热的非线性正规模初始化过程中的非绝热强迫项, 进行风压场的初值调整, 再采用一个与模式中的对流参数化方案相反的逆运算方案, 进行水汽场的初值调整.以保证初始时刻按模式的物理参数化方案计算得到的加热率与由卫星推导的加热率一致. 这一方法在非绝热的非线性正规模初值化的框架中, 使初始时刻的水汽场得到调整.既实现了传统的初始化目标, 又提高了模式对降水的短时预报效果.对华南的两个个例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统计分析黄河上游流域特征、洪灾特征和强降水特征及成因等 ,首先建立了强降水预报智能模型。并在此预报结论的基础上 ,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法和流域分区原理在MICAPS系统上进行二次开发 ,完成了黄河上游流域及各区段面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 ,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