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98篇
  免费   2414篇
  国内免费   4370篇
测绘学   2020篇
大气科学   2908篇
地球物理   3189篇
地质学   5917篇
海洋学   2890篇
天文学   1367篇
综合类   1323篇
自然地理   186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738篇
  2019年   859篇
  2018年   638篇
  2017年   749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891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1041篇
  2012年   962篇
  2011年   941篇
  2010年   765篇
  2009年   885篇
  2008年   977篇
  2007年   1168篇
  2006年   1146篇
  2005年   993篇
  2004年   824篇
  2003年   701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439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贾朝阳 《山西气象》2001,104(4):8-10
本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物理场中和对应时效的运城日降水量显著相关的物理量要素及关键区域,对关键区域的物理量场使用典型相关分析进行处理,得到了数量较少,而又能代表该关键区物理量分布状况主要信息的新因子,从而建立使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短期单站降水预报模式,进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2.
印度洋偶极子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赤道印度洋SST的分析研究证实了偶极子型振荡的存在,它在9-11月较强而在1-4月较弱。若以海温西高东低为偶极子振荡正位相,以海温东高西低为负位相,则一般是正位相时振荡要强于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也存在年际(主要周期为4-5年)和年代际(主要周期为25-30年)变化。分析研究表明,印度洋偶极子对亚洲季风活动有明显影响,因为亚洲地区对流层低层的风场,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都与印度洋偶极子有关。另外,印度洋偶极子还对北美和南印度洋(包括澳大利亚和南美)地区的大气环流和气流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3.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rainy seas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 1998 is analyzed by using daily observational rainfall data for Lhasa from 1955 to 1996,and rainfall data at 70 station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of 1998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adjacent regions,as well as TBB data from May to August of 1998.The onset date of rainy season for Lhasa is climatologically 6 June.Among the analyzed years,the earliest onset date is 6 May,while the latest may delay to 2 July.The obviou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series of onset date.The onset date of summer 1998 over middle TP (onset date of Lhasa) is 24 June,which is relatively later than the normal case.The onset for rainy season of 1998 started over southeast and northeast parts of TP and then propagated westward and northward.The convection over east and west parts of TP shows that there is a quasi 12-15 day oscillation.In June,the convection ov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s formed by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on over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while in July.it is formed by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on over TP.Besides,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good negative and obvious advance and la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vec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western TP and that over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southern China.Therefor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a feedback zonal circulation with a quasi two-three week oscil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ascending region of TP and descending region of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i.e.the convection over TP may affect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western Pacific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卷积反投影算法重建康普顿背散扫描图像,该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数据修正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5.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同位素年龄等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新西兰南岛北端陆壳俯冲的最新发现,提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四阶段演化模式:板片俯冲形成增生楔、板片俯冲驱动角落流、板片拆离浮力抬升至Moho深度和后期上地壳伸展阶段.以此为定量模拟的出发点,利用二维有限元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演化进行了动力学和热演化模拟,追踪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演化过程中的质点路径以及对应的P-T-t轨迹.计算的P-T-t轨迹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能与实测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996.
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元叠前逆时偏移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限元法和最小走时射线追踪的界面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弹性波的叠前逆时偏移.理论模型资料的偏移结果清晰准确,证实了该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各向异性模型资料的各向同性偏移处理,发现常规偏移剖面存在较大误差,地质体的垂向深度和横向位置与实际模型有偏离.  相似文献   
997.
该文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前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江淮入梅前期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副热带高压首先在太平洋中部增强北跳, 而后向西扩展导致太平洋副高西部脊 (120°E) 的增强北跳。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太平洋中部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和西伸之前, 副热带高压南侧ITCZ中对流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对流活动明显并且都经历了一次增强活跃过程, 这意味着热带ITCZ和孟加拉湾北部对流的异常活跃可能对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西伸产生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结果表明, 赤道中太平洋ITCZ中对流异常活跃不仅可导致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移, 而且还可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伸, 与诊断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8.
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非镜面反射声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光学法和发射-接收法研究了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声波的非镜面反射声场.测量了入射角θi为16°-80°范围内的反射系数R,记录了θi在Rayleigh波临界角θc附近±4°范围内两束反射波的反射角、波束位移△、波形和频谱.实验发现:(1)在θc附近±4°范围内,观察到θi两束反射波A和B,其中波束B沿界面有波束位移△,实验测出△随θi增大而减小,并非在θic时最大.(2)反射角等于θi的波束的频谱很接近于入射波的频谱,反射角等于θc的波束的频谱相对于入射波有频谱的负偏移.(3)波束A的相位与发射换能器直达波的相位一致,波束B的相位与波束A相反  相似文献   
999.
IntroductionSince the late 1970s, the quickly developed global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has been providing high quality recordings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global scale, based on which digital seism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Compared with large earthquakes, moderate and small sized shocks have more frequent occurrence, and comprise clues to geological tectonics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a region.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a large earthquake, usually occur numbers of small events that im…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对水鳖叶片光合放氧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Hg2 +浓度的增加 ,水鳖叶片的光合放氧速率逐渐下降 ,呼吸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先升后降 ,而细胞膜透性则逐渐上升 .电镜观察发现 ,水鳖叶细胞遭受Hg2 +毒害初期 ,染色质凝集 ,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以及线粒体嵴突膨胀 .随着叶细胞遭受毒害程度的加深 ,核膜破裂 ,染色质与核质消失 ,叶绿体膨胀解体 ,线粒体空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