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3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淹没丁坝是一种典型的航道工程整治建筑物,工程实施中坝头附近局部冲刷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为研究护底条件下的淹没丁坝坝头局部冲刷特性问题,采用正态模型试验方法,重点研究了护底条件下淹没丁坝坝头局部冲刷坑形态、最大深度与护底宽度的变化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护底条件下坝头局部冲刷坑位于护底边缘附近,当护底宽度小于20 m左右时,最大冲刷深度变化较小,但冲刷坑位置有所远离坝体,最大冲刷深度随着护底宽度的变化规律可用指数关系表达。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建立了粉细沙河床护底条件下淹没丁坝局部冲刷最大深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2.
海底管线周围的不平衡输沙影响着海底管线的局部冲刷,进而影响海底管线的安全运营。基于波浪港池实验,考虑规则波的作用,采用中值粒径为0.219 mm的原型沙铺设与波浪传播方向成45°夹角的斜坡,斜坡坡度为1∶15,研究管线局部冲刷坑床沙组成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冲刷深度随时间的发展类似,冲刷宽度随时间的发展也分为初级阶段和次级阶段;管线周围床沙粗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并不在管线的正下方,而在管线的后下方;周期增加,冲刷坑床沙粗化程度增大;与原始床沙相比,周期较小时,冲刷坑下方床沙细化,周期较大时则粗化,而波高对床沙扰动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3.
桩柱周围海底冲刷深度计算及动力参数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0年代以来研究的桩柱周围海底冲刷深度计算模式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学者王汝凯等人提出的“普遍冲刷深度”、“局部冲刷深度”和“总冲刷深度”的计算模式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能给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和有价值的参数。各种冲刷深度的计算模式如下:普遍冲刷深度lg(Su0/n+0.05)=-0.663+0.3649lgα(1)局部冲刷深度lg(Su1/h)=-1.2935+0.1917lgβ(2)总  相似文献   
54.
推进波作用下海底管线周围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虑行波作用下的海底管线的局部冲刷问题。采用波浪水槽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波浪荷载引起的管线周围局部冲刷机理和冲刷形态,探讨行波作用下管线周围局部冲刷的演化规律,包括冲刷起动、水土界面沙波的形成以及平衡冲刷深度与KC数(keulegan-carpenter number)和相对埋置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实验室用超声地形测量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滩海工程模拟对地形测量的速度和精度要求很高。目前国内测量地形的仪器速度太慢 ,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室用超声地形测量仪 (以下简称地形仪 )可以在实验室大水池内快速、精确测量冲刷地形 ,测量精度达到± 2 mm,能在 1.2 m/ s的运动速度下以每厘米一个测点的密度进行测量。能绘出水下地形的三维立体图和二维等高线图 ,是目前国内水工实验室内独有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56.
Experimental Study on Local Scour Around Bridge Piers in Tidal Current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Local scour around a bridge pier is an important pm‘mneter for the design of a bridge.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scour in a mono-directional current, the local scour in a tidal current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several aspects of local scour around bridge piers in tidal current, including the scour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lane form of a scour hole and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re studied through movable bed flum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57.
Scour of the Seabed Under A Pipeline in Oscillating Flow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U  Qun 《中国海洋工程》2001,(1):129-138
The scour of the seabed under a pipeline i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in this paper. Tests are carried out in a U-shaped oscillatory water tunnel with a box imbedded in the bottom of the test section. By use of the standard sand, clay and plastic grain as the seabed material, the influence of the bed material on the scour is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itical initial gap-to-diameter ratio above which no scour occurs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oscillating flow is obtained. The self-burial phenomenon, which occurs for the pipeline not fixed to two sidewalls of the test section, is not observed for the fixed pipeline. The effect of the pipe on sand wave formation is discussed. The maximum equilibrium scour depths for different initial gap-to-diameter ratios, different Kc numbers and different bed sands are also give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58.
对埕岛油田典型平台周边多年的水深地形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平台桩基周围冲刷过程,探讨桩柱周围形成冲刷坑的冲刷深度、几何形态和分布特征,分析其冲刷机理。结果表明,平台建成初期桩基冲刷剧烈,周围海底形成以平台为中心的盆状地形,经历近1年的时间逐步达到冲淤平衡。冲刷坑形态特征主要由水动力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59.
刘强池 《台湾海峡》1991,10(1):69-76
本文根据1984和1988年东山湾水文泥沙观测资料,研究了该湾水体含沙量分布、运移趋势和泥沙来源。结果表明:泥沙含量较低,其平均值为37.1g/m~3,最高值为531.88/m~3;泥沙含量的分布趋势从漳江口向东山湾口递减;漳江口泥沙淤积严重,其平均淤积速率为13.8cm/a,而东山湾口区处于冲刷状况,东山湾泥沙主要来源于漳江流域和该湾周边区域。此外,浙闽沿岸流也携带来部分泥沙。  相似文献   
60.
健跳港是一个狭长的淤泥质港汊,针对枯季和洪季健跳港海床不同的冲淤特点,利用一维潮流泥沙模型复演了该港海床的冲淤过程,通过调整挟沙力系数来模拟健跳港枯水期的淤积和洪水期的冲刷这两种不同的海床变化形态,并预测了健跳港上游引水后对该港河床的淤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