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866篇
测绘学   440篇
大气科学   895篇
地球物理   686篇
地质学   803篇
海洋学   755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278篇
自然地理   87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 毫秒
991.
根据潍坊酸雨监测站2003~2006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分析了酸雨的季节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统计得出,在186个降水样本中.pH值小于5.6的酸性样本39个,占21.0%,pH值大于等于5.6的样本147个,占79.0%;酸雨在秋季出现频率最高.春季较少;酸雨多出现在夜间,菲酸性降水多出现在白天,酸性物质多集中在大气边界层中上部,而碱性物质多漂浮在大气边界层的中下部.分析得出,酸雨的形成与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混合层的高度、风向风速,以及降水量和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2.
姜萌 《天文学报》2024,65(1):10
在这篇文章中,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指数平滑和Vondrak_Cepek联合平滑的氢铯综合时间尺度产生方法. 以最小误差方法为理论基础, 动态估计氢原子钟频率漂移参数, 提升氢原子钟钟差预测准确度; 基于改进的二次指数平滑产生氢原子钟组时间尺度、加权平均方法产生铯原子钟时间尺度, 同时设计Vondrak_Cepek滤波器以结合两类时间尺度长短期稳定度优势, 提升综合时间尺度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产生的氢铯综合时间尺度时稳可达1.60x10-15,天稳可达3x10-15,优于ALGOS、AT1和Kalman滤波3种经典方法产生的时间 尺度性能.  相似文献   
993.
崔妍  赵春雨 《气象》2024,50(1):84-94
利用辽宁省5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均一化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资料,采用最优距离法和固定比例法对能见度资料进行一致性处理,重建了1961—2020年的辽宁省逐日霾资料,并利用该资料对辽宁省年和四季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和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20年辽宁省平均年霾日呈显著增加趋势[2.1 d·(10 a)-1],但2015年以来霾日显著减少;空间上,年和四季霾日呈现一致的分布特征,均存在1个高值中心(沈阳)和2个副高值中心(北票和锦州),年平均霾日分别为139、52、46 d,辽东和辽西山区为霾日低发区,年平均霾日在20 d以内。风向和风速是霾日形成的重要气象因子,西南偏南风增加带来的暖湿气流对春季、夏季和秋季霾日的形成贡献较大,北风的减少则对冬季霾日的形成贡献较大。霾发生时辽宁省春季、夏季和秋季发生西南偏南风的频率分别由11.4%、12.1%和8.0%增加至15.8%、19.8%和13.5%,冬季则表现为北风发生频率的减少和静风发生频率的增加;霾发生时四季风速均较平均状况偏小,说明小风有利于霾的形成。辽宁省霾长期演变受到污染物排放、风力因子和环境政...  相似文献   
994.
在波浪模型试验中研究风对构筑物的作用时,会涉及到风速比尺的确定问题。风对构筑物的作用力包括惯性力和粘滞力,这2种力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形态有关,对有的构筑物的作用力以惯性力为主,有的则以粘滞力为主。所以,在波浪物理模型试验中不能简单地采用重力相似准则也不能采用粘滞力相似准则来确定风速比尺。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采用不同模型比尺的船舶模型试验来确定风速比尺的方法,为波浪模型试验中风场模拟和数据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1988-2017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数据,分析了甘肃河东地区近30年各季节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ENSO和AO对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河东地区处于变暖态势中,各季节气温日较差(DTR)、暖夜日数(TN90p)、暖昼日数(TX90p)均呈增加趋势,冷夜日数(TN10p)、冷...  相似文献   
996.
科学识别区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合理性,准确判定区域城镇规模结构演化态势与存在问题,对于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用地与人口复合视角,该文综合构建了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判别模型以及城市规模效率判定模型,并对2008—2017年山东省城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城镇规模结构较为合理,且其空间呈现出"√"型分布特征,与其区域内人口规模、用地面积具有重要的相关关系;②山东省城镇Zipf指数呈现出稳定发展—迅速降低—较为稳定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山东省大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较低,未来需要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③山东省城镇体系具有相对稳定固化特征,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城镇体系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合理向合理的演化趋势;空间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镇位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明显受到区域因素的相互作用。④山东省城市规模效率呈现散团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并且初步形成了三大高度合理的城市规模效率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97.
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近年其大规模死亡现象频繁发生。为了解长牡蛎的免疫基因在季节上的表达模式变化规律及死亡爆发高峰期的水环境情况,在其主养区山东乳山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在 2018 年 1、 3、5—9 月对该地区牡蛎鳃样品做了免疫基因定量分析,在 6、7、9 月对养殖海域的环境因子 (水温、盐度、pH、溶解氧)、各时间点水体里的浮游植物数量及各采样点牡蛎条件指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SP70 在 7 月份高表达,其余 5 个抗性相关基因在 8 月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在测量的三个月中,7 月水温最高,6 月和 9 月水温略低于 7 月,这一结果和表达模式相关。研究表明近岸的藻类丰度更大。因此,温度是影响长牡蛎存活的各环境因子中的主要因素,温度显著影响到体内抗性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且间接影响到夏季牡蛎的条件指数。  相似文献   
998.
根据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对采集的3138件样品中Cu,Pb,Zn,Au,Ag,W,Sn,Mo,Bi,As,Sb,Cr,Co,Ni共14种元素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u,Ag,Cu,Ni是区内最有找矿潜力的成矿指标元素;聚类分析所划分的4类元素簇群,主要与中低温成矿元素、阿尔金南缘断裂、蛇绿混杂岩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得到Ni-Cr-As-Sb-Cu-Bi,W-Bi-As-Cu,Bi-W,As,Ag-Zn-Pb,Cu-Bi-As共6类元素组合。其中Cr,Ni,Sb,Cu,As,Bi组合反映出与低温热液活动和断裂构造活动有关;Cr,Ni元素的富集主要与研究区内叶桑岗蛇绿混杂岩带关系密切;Ag,Pb,Zn组合则与地层低温热液元素局部富集和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异常分析和查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矿产地质特征,圈定、划分出2个找矿远景区,并指出了研究区内以金、铜、银、镍为主要优势矿种,铅、锌为潜力矿种。  相似文献   
999.
Mountain fens are limited in their spatial extent but are vital ecosystems for biodiversity, habitat, and carbon and water cycling. Studies of fen hydrological function in northern regions indicate the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runoff is variable, with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playing key roles in runoff production. How the complex ecohydrological processes of mountain fens that govern water storage and release as well as peat accumulation will respond to a warmer and less snowy future climate is unclear. To provide insight, we studied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 of Sibbald fen, located at the low end of the known elevation range in the Canadian Rocky Mountains, over a dry period. We added an evapotranspiration function to the Spence hydrological function method to better account for storage loss. When frozen in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the fen primarily transmits water. When thawed, the fen's hydrological function switches from water transmission to water release, leading to a summertime water table decline of nearly 1 m. Rainfall events larger than 5 mm can transiently switch fen hydrological function to storage, followed by contribution, depending on antecedent conditions. The evapotranspiration function was dominant only for a brief period in late June and early July when rainfall was low and the ground was still partially frozen, even though evapotranspiration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loss of storage from the system.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ountain peatlands supply baseflow during drought condit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frozen ground and rainfall in regulating their hydrological function. The stud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low elevation mountain fens under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1000.
拉科斯特G型重力仪的格值表是以分段线性的形式给出的。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一种使其解析函数化的方法——分段分模型拟合法。该方法简便、适用,拟合的结果优于原格值表,精度可达±1×10~(-8)m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