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主伙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和保存,硒的富集与菌藻生物的繁盛有关。  相似文献   
52.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区间0.01~0.98mg/kg,平均含量0.32mg/kg,总体呈背景含量分布,少量的低背景土壤分布于青弋江沿岸,其含量与人为活动、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存在一定的关系;初步圈定区内富硒土壤面积152.79km~2,证明该区具备一定的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潜力;土壤Se常与重金属伴生,而有效硒与重金属相关性不明显,有效硒随土壤S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3.
徐国栋  金斌  葛建华  董俊  程江 《岩矿测试》2016,35(2):134-137
目前采用酸溶分解试样,以硫脲或磷酸氢二铵为基体改进剂,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可以直接测定各类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但应用于测定碳酸盐岩中的痕量银时,基体元素钙镁会产生干扰,同时影响石墨管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四酸溶样,硝酸提取,以草酸铵(45.5 g/L)作基体改进剂,试液中的钙镁与草酸铵快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物而分离,并形成了具有挥发性的铵盐介质环境,可显著提高石墨炉的灰化温度进一步除去铵盐介质,从而消除了基体元素的各种影响。本方法操作简单,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其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0%,检出限为0.010μg/g,精密度(RSD,n=12)小于1.0%。本方法不仅分离了干扰基体,而且比前人采用的一米光栅发射光谱法的检出限(0.04μg/g)更低。  相似文献   
54.
海洋生物中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测定与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卉  贺萍 《海洋科学》2004,28(2):36-39
建立了一种测定海洋生物中不同形态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3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硒(Ⅳ)能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的褪色反应,硒(Ⅳ)含量在0.14~8μg/L范围内与褪色反应速率成正比,生物样品经HNO3-HClO4消化后直接测定硒(Ⅳ)和有机硒含量,再经盐酸还原后测定总硒含量,两者差减得硒(Ⅵ)含量。结合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分离干扰组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用于海洋生物材料中不同形态硒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对几种海藻和双壳贝类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洋生物中,硒主要以有机硒和硒(Ⅳ)的形式存在于难溶性的大分子蛋白质中,硒(Ⅵ)的含量普遍较低,且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5.
刘庆宇 《地质与勘探》2022,58(3):609-618
青海省门源县内林草地面积大于44万公顷,耕地仅不到4.2万公顷,林草地资源丰富。2016年在门源县地区开展了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青海省首次在大面积林草地区开展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评价土壤养分、土壤环境等级划分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结果表明:门源县土壤质量一等优质土壤占比92.4%,二等良好土壤占0.8%,三等中等土壤占5.6%,四等差等土壤占0.9%,五等劣等土壤占0.3%。通过项目实施可服务门源县土地资源管理,为门源县土地规划利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依据,助力门源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6.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汞硒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赵斌  陈志兵  董丽 《岩矿测试》2010,29(3):319-321
植物样品经硝酸-高氯酸一次湿法消解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汞、硒、砷。测定时加入消泡剂磷酸三丁酯,可有效消除泡沫,降低记忆效应,提高精密度。方法精密度(RSD,n=12)为汞2.96%,硒0.96%,砷2.49%。经加标回收试验和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57.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发现了罕见的自然硒矿物,同一地域内产生自然硒矿物的规模和多种成因类型并存的现象为首次报道。按自然硒的形成环境和赋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是碳质硅质岩和硅质碳质页岩中的原生自然硒,表生环境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自然硒和“石煤”自燃形成的自然硒晶体。自然硒矿物的发现将为硒的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提供新的认识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8.
利用从油藏中分离的芽孢杆菌HBS4在兼性厌氧情况下作用于剧毒物质亚硒酸钠,36 h后1~11mM的样品中均出现了大量红色颗粒沉淀物.生物显微镜观察发现,在很多细菌内部出现一颗到多颗红色的圆形颗粒,排列方式有单链、双链、弧线和无规则排列,并且在细胞周围释放有游离态的红色颗粒.XPS测试红色沉淀物发现四价硒全部还原为零价硒.实验还发现添加葡萄糖对单质硒的产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浙江省龙游志棠地区硒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游富硒区硒的分布、迁移、富集特征和地质背景进行地球化学调查,确定硒来源自寒武纪荷塘组含煤岩系.同时对区内硒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长期摄人适量的硒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渔塘坝是中国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从该区选取了4个典型的富硒碳质岩样品,并在常温条件下进行了淋滤实验研究(pH=2.0,4.0和6.5)。初步结果表明:随着液固比的增大和淋滤时间的延长,淋滤液中硒含量变化的总体呈降低趋势。不同岩类间硒的淋失量有所差别,但岩石总量硒并不是影响硒淋失的主要因素。淋滤原液的不同pH值对岩石硒的淋失有显著影响,其淋失量的排列顺序是pH=2.0>pH=6.5>pH=4.0。岩石中碳酸盐与黄铁矿含量之比同淋滤液pH的变化有关,并且极可能是影响岩石风化初始阶段硒淋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