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研究两种硒化物在文蛤富集、排出镉过程中的作用,对文蛤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探讨硒化物对Cd2+代谢相关机制。硒化卡拉胶组和亚硒酸钠组共产出587 855条高质量reads。基因本体分析功能注释到15 380条unigenes, KEGG通路注释到18 866条unigenes。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肌球蛋白复合物(myosin complex)、离子通道抑制(ion channel suppression)等基因本体分析功能中。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显示,在嘌呤代谢(purinemetabolism)、ECM受体相互作用(extracellularmatrix receptor interaction)、硒化合物代谢(metabolism of selenium compounds)等通路显著富集。从结果分析Cd2+可以使文蛤体内蛋白转录修饰出现异常;有机硒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通道活性来排出细胞内的Cd2+;无机硒主要作用于文蛤细胞表面,增强其表面活性抵御Cd2+进入细胞;差异基因KEGG注释结果表明有机硒与无机硒在文蛤重金属代谢中作用机制以及途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2.
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采集珠江三角洲台山地区表层土壤和农作物样品,测定了Se、Cd、Hg等20项指标含量,研究该地区土壤富硒特征。结果表明,台山地区土壤Se含量丰富,均值达0.56 mg/kg,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富硒土壤分级标准:<0.2 mg/kg为低硒区,0.2~0.6 mg/kg为硒正常含量范围,0.6~3.0 mg/kg为富硒区,>3.0 mg/kg则为硒过剩。在此基础上,选取土壤Se含量、土壤环境健康元素和土壤养分作为评价指标,辅以农作物的生物效应检验,开展台山地区富硒土壤资源评价区划,共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区7处,面积165.2 km2,可作为该区今后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83.
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多金属矿物样品,在6 mol/L盐酸介质中,以Fe3+盐为减缓剂,直接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上同时测定多金属矿中硒和碲。该方法用同一混合酸一次分解样品,不经分离富集,同时测定硒和碲,过程简单快捷,适合于批量样品的检测。将样品与标准曲线同时分解至冒高氯酸白烟,从而准确地测定多金属矿物样品中硒和碲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硒0.032μg/g,碲0.023μg/g;方法精密度(RSD,n=8)为硒<4.0%,碲<7.0%。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7283、GBW 07233、GBW 07234验证,硒和碲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84.
西南极海沉积硒的地球化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年11月—1985年4月首次南大洋考察所取得的样品和资料,通过萃取液萃取并利用荧光素法测定不同形态硒,对硒在南大洋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大洋表层沉积物的总硒含量为278-1168×(10-9),其与粘土粒级有较密切的关系。硒含量的地理分布表现为海湾>半深海>外陆架;沉积物中硒含量不同,但其地球化学形态分配比基本相同,分别为可交换态占15%,有机结合态占36%,无机盐态占4%,晶质氧化物态占9%,矿物晶格态占37%;沉积物剖面中间隙水硒的含量变化与铁一致,在铁氧化物还原带达到峰值;可交换态硒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晶质氧化物态的含量则随深度而降低;有机质的早期成岩分解是沉积硒参与再循环的主要来源;计算得出沉积柱表面逸入上覆海水的硒通量为3.5ng/(cm2·a),沉积通量为13.4ng/(cm2·a)。  相似文献   
85.
新型的氢化物发生技术-可移动还原床氢化物发生器可以实现微升级样品的测定而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酸化和使用气-液分离器。应用MRBHG-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取得了同等质量的而不同形态的As,Se的相同信号强度,证明了在MRBHG体系中氢化物元素之间的干扰得到消除,方法用于合金钢,富硒茶叶等实际样品的测定,标准加入的回收率在93%-114%。  相似文献   
86.
四种浸提剂对果园与菜地土壤有效硒浸提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目前尚无测试有效硒的国家标准方法。浸提剂的选择对于准确测定有效硒的含量至关重要,本文根据浸提的有效硒与硒形态的关联性来确定最优浸提剂种类。实验中选取了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钾、硝酸和盐酸四种浸提剂,对天津果园和菜地的土壤进行有效硒浸提,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各形态硒的含量,并分别对浸提的有效硒与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硒的最小值、25%处数据值、中位数、75%处数据值和最大值进行比较分析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采用碳酸氢钠和磷酸二氢钾提取菜地土壤有效硒的平均含量均约为0.039mg/kg,高于硝酸和盐酸的提取量;采用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钾、硝酸和盐酸提取果园土壤有效硒的含量依次降低。两种土壤中,磷酸二氢钾浸提有效硒的最小值、25%处数据值、中位数、75%处数据值和最大值与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硒的含量最为接近,而且无显著差异性。研究认为,0.1mol/L磷酸二氢钾适合作为天津果园和菜地土壤有效硒的浸提剂。  相似文献   
87.
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目前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的硒、碲及部分铊产量,其中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可共伴生碲、硒、铊等稀散金属。文章从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矿床类型、岩浆作用、赋存状态、稀散金属与铜金关系等方面,总结了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有关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研究进展。碲、硒具有亲铁和亲硫的特征,而铊具有亲硫和亲石的双重特征,三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挥发性。岩浆热液型矿床伴生有碲、硒、铊矿化。基性岩浆的注入和岩浆硫化物熔离可能是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碲、硒、铊富集的主要岩浆作用。氧化性富金斑岩-矽卡岩矿床中铜和金含量通常呈正相关性,发育有丰富的含碲/硒/铊矿物,但碲、硒、铊与铜、金的关系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发育多个氧化性矽卡岩金矿、矽卡岩铜金矿,伴生大规模的碲、硒、铊矿化,且已被综合回收利用,该带是探讨氧化性富金矽卡岩矿床中碲、硒、铊富集机制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88.
吕大火房剖面位于松嫩平原东部,是研究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中硒来源的典型自然剖面.在白垩系嫩江组(K2n)两条垂直剖面上共采集了33件样品,分析了硒及其赋存的7种形态、总有机碳(TOC)、pH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的样品硒含量在0.01×10-6~3.05×10-6之间,平均含量0.56×10-6,不同层位样品硒含量差异较大;剖面样品中硒以残渣态硒为主要赋存形式,残渣态硒平均含量0.092×10-6,所占比例为51.98%.剖面样品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油页岩)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OC和pH对剖面硒含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TOC与强有机结合态硒、腐殖酸结合态硒、离子交换态硒、水溶态硒呈正相关关系,pH与各形态硒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9.
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Jackson法系统分离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实验程序,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表层(0—20cm)中硒的结合形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对植物可利用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90.
The Ziyang area is one of the two major regions of central China subjected to selenium (Se) poisoning. Systematic studies of Se contents of different lithologies from this area indicate that Lower Cambrian, carbonaceous, and siliceous strata host the highest Se contents (with Se contents of up to 278 ppm).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i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i and O isotopes), origin,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The siliceous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range in major elements, and are enriched in Se, Ba, Cu, Ni, V, As, Sb, and U relative to average continental crust. They are also 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relative to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LaN/YbN?=?1.64–35.7) and show weak or moderate negative Ce anomalies and strong positive Eu anomalies. δ30SiNBS-28 and δ18OV-SMOW values range from –0.3‰ to 0.6‰ and 16.1‰ to 21.7‰, respectively.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inclusions within the studied samples range from 113°C to 319°C, and their salinities from 1.2 to 13.7 wt.% NaCl equival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tudied siliceous rocks resulted from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in a relatively anoxic semi-deep se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The hydrothermal fluid responsible for Se-mineralization involved the mixing of low-temperature high-salinity fluid, low-temperature low-salinity fluid, and a high-temperature low-salinity basinal fluid in the NaCl–(KCl)–H2O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