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南海中央海盆条带状磁异常特征与海底扩张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在我国南海中央海盆中分布着大范围的规律性很强的条带状磁异常(近50万km2)。对它们进行分析、对比与解释,认为这是我国疆界内存在的由中央扩张脊型海底扩张产生的磁条带地层的反映,是洋壳增生的一个实例。它发生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距今32.3Ma~1.7Ma,具有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底扩张型特点。对国内外地学界有争议的南中国海的形成与演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南海深部地质构造、地壳结构的研究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2.
353.
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的驱动程序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针对海底MT采集的特点,设计非实时智能监控驱动程序.程序可读入GPS时间,使海底大地电磁仪主控单元PC104的RTC时钟与GPS时钟在微秒级内保持一致,并能控制采集的同步启动,保证远参考测量的实现;通过读入人为设定的参数文件,实现预期的采集方式;利用数存前的级联分样剔除冗余信息;借助数据先驻留高端内存的方式降低写盘噪声。  相似文献   
354.
主要研究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和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进行浅海地形测绘的可行性,同时解决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精定位算法(即折射改正算法)适用性差的问题。首先依据通用的双介质物像几何关系,提出了一种普适的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折射改正算法;然后以海南省三沙市甘泉岛、珊瑚岛周围浅海区域为试验场,利用两个地区的WorldView-2立体影像,运用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进行了浅海地形测绘试验。试验成功提取到了两个地区浅海海底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其中,甘泉岛地区的浅海DEM精度达到2.08 m(剔除其中的高程异常点后的结果)。研究表明:提出的折射改正算法,无论"空中同名光线延长线是否相交"都是适用的,且能改善浅海地形测绘精度。在水体清澈、无海浪情况下,利用相应的WorldView-2立体影像和双介质立体摄影测量方法进行浅海地形测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5.
海洋观测已呈现陆、海、空联合组网观测形式,这是海洋观测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未来走向。但我国在海洋水下观测能力方面极其薄弱,特别是与国际海洋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主要整理了国外水下观测网发展的有关政策、重点项目及技术装备,并对我国面临的海洋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海洋水下观测网发展战略建议,供有关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56.
海底硫化物矿体的三维展布是当前大洋调查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陆地上电磁方法一直是解决矿产资源三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2011年我国自主研发了调查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瞬变电磁设备,并于2011年6月在中国大洋第22航次第5航段中的大西洋中脊“贝利珠”热液区( 13.2°S、14.4°W)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我国首批海底热液区的瞬变电磁资料。本文对这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阐述一种新的海底硫化物探测方法及其试用结果,得到的视电阻率断面与热液区的实际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2条测线的实测结果来看,设备的探测深度达到海底面以下50~100 m。在本次试用过程中,较好验证了自主研发的深海瞬变电磁设备、获得的数据以及探测深度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57.
IGSʵʱ��Ʒ�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S????????????????????????????????????BKG??ESA??GFZ??GMV?????????????????????????IGS?o????????????ж??????????????????????RTN???????????????????????????????PANDA?????????IGS?????????????????ALBH???ж??PPP?????????λ?????????????  相似文献   
358.
The mixing of seawater/hydrothermal fluid within the large seafloor hydrothermal sulfide deposit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sulfide deposits. Some issues attract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in the study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system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vent flui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of the hydrothermal deposits and their governing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f hydrothermal fluid in the TAG field, 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mixing processes of the heated seawate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hydrothermal fluid is calculated to understand the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of anhydrite an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lack and white smoker fluids within the TAG mou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eating of seawater and the mixing of hydrothermal fluid/seawater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anhydrite precipit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heated seawater is not higher than 150°C an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nd-member hydrothermal fluid is not lower than 400°C. Based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the evolving patterns of fluids within the TAG deposit are discussed. The mixed fluid of the end-member hydrothermal fluid and the seawater heated by wall rock undergoes conductive cooling during upflowing within the deposit and forms “White Smoker” eventually. In addition, the end-member hydrothermal fluid without mixed with seawater, but undergoing conductive cooling, vents out of the deposit and forms “Black Smoker”. Supported by China Ocean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Program (Grant No. DY115-02-1-01) and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G2000078503)  相似文献   
359.
南海北部渐新世末的构造事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ODP1148站以及珠江口盆地沉积物均记录了渐新世末发生的重大地质构造事件, 这一构造事件在时间上与南海扩张轴发生跳跃的时间十分吻合, 是渐新世以来南海构造演化史上最为重大的构造事件, 涉及到南海扩张、盆地类型转化、沉积物源变迁等一系列相关联的重大地质事件.伴随这一地质构造事件, 南海北部沉积物成分发生剧烈改变, 出现渐新世-中新世地球化学成分上的跳跃, 在深海沉积中发生沉积间断及滑塌事件, 并使珠江口盆地由断陷型盆地转为坳陷型盆地, 白云凹陷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水陆架环境转为中新世以后的深水陆坡环境.可以认为, 这次构造运动奠定了我国现代的地理格局, 也标志着我国东部陆相盆地最佳烃源岩形成期的结束, 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60.
多层渗滤介质处理微污染水体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的渗滤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多层渗滤介质系统,以期增大人工土层对颗粒有机物的接触氧化表面积,同时设置曝气装置保证好氧过程的氧气供应,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地下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以北京典型的细砂、中砂、粗砂和砾石为填充材料,处理北京市海淀区上庄水库的污染水体,远优于类似的系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能创造良好的好氧/厌氧环境,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CODCr、TN、NH+4-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8.57%~94.87%、18.49%~70.21%、20.51%~87.50%和5692%~80.65%,出水达到了地表水Ⅲ-Ⅳ类水质标准。多层渗滤介质系统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生物脱氮是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土壤的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去除磷的主要途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