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6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测绘学   391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401篇
地质学   614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59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The determination of ultimate capacity (Q) of driven piles in cohesionless soil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adopts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 (MARS) for prediction Q of driven piles in cohesionless soil. MARS uses length (L), angle of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soil around the shaft (?shaft), angle of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soil at the tip of the pile (?tip), area (A), and effective vertical stress at the tip of the pile as input variables. Q is the output of MARS. The results of MAR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An equation has been also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eveloped MARS. The results show the strong potential of MARS to be applied to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 a regression tool.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夏铭辉 《水文》2012,(4):63-66
在MATLAB中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Goff-Gratch公式,得到关于气温的饱和水汽压函数。无线气象站观测得到的气象资料结合人工观测蒸发量,在MATLAB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基于彭曼公式的日水面蒸发量计算公式。算例表明,与无线气象站的蒸发量计算值相比,回归分析得到的日水面蒸发量公式计算值与人工观测值能够同步对比。无线气象站资料和人工观测资料能够资料同化,适合在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东海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探索更适合三疣梭子蟹资源量预测的模型方法,根据2006—2007年共四个季度在东海北部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boostingregressiontree,GBR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SVM)这两种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三疣梭子蟹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使用方差解释率(VE)、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决定系数R2等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预测性能以及稳定性等进行了比较,选择其中最佳模型对东海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 GBRT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优于SVM模型,两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均显示底层海水盐度(SBS)为影响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最为显著的环境因子。GBRT模型的预测性能较高且模型较为稳定,其预测结果显示夏季的资源量高于其他三个季节,且各季节所研究海域的东南部均存在一个资源分布的低值区。研究结果预期可为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及资源量预测新方法的探索和分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94.
Surface mass changes (SMCs) obtained from time-variable gravity observations of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satellite mission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he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rology and the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are analysed over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appli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each data set separately as well as their mutual relationships. The study provides results and thei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whole of Australia including the Murray Darling Basin in the southeast. The results suggest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water storage in the southeast of Australia and a dominant annual cycle over the majority of the continent for the four year period considered (January 2003 to December 2006), both in the surface mass and rainfall time series. The study revealed a direct 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sets over most parts of Australia as confirmed by visual comparis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When compared with precipitation data GRACE-derived SMCs exhibit smoother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The latter is better suited to detect long-term trends in the presence of strong annual signals, which can adversely affect long-term trend estimates. Results regard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annual signal suggest that only about a fourth of the precipitation's water masses remain sufficiently long in an area to be detected as a gravity change. The respective phases of the annual signals show an average time lag of about 40 days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MCs, suggesting that it takes about one to two months until a temporal gravity observation can detect a precipitation event.  相似文献   
995.
对昆明16栋典型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物的振动特征(包括建筑物的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进行观测与分析,对地震响应数值模拟研究,获取实测高层建筑物第一至第三振型及结构,计算第一至第二振型自振周期结果,采用数学线性回归方法,模拟得到昆明高(超高)层建筑结构实测第一至三振型和计算第一至第二振型周期公式,为类似建筑结构的设计提供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水流挟沙力是反映河床处于冲淤平衡状态下水流挟带泥沙能力的综台性指标。作者通过对众多挟沙力公式的分析比较,基于量纲和谐的考虑,建立了新的挟沙力公式形式。本文以长江口的泥沙输运为例,利用长江口泥沙实测资料,研究了新建立的挟沙力公式在长江口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本文作者建立的公式在长江口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刘家驹公式相比较,计算精度差不多,计算结果尚令人满意,但还存在一定的误差,说明将本文建立的挟沙力公式进行率定后,可以将其推广到近岸河口海域,为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固原体应变与水位、气压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及对M2波潮汐因子相对误差等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体应变观测与水位变化长期存在高度反向相关,与气压短期存在高度正相关,且体应变随气压变化在时间上存在40分钟左右的滞后效应。并利用回归相关分析消除水位、气压影响,探讨了体应变与水位、气压相关系数以及响应系数在宁夏地区小震前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IS的中国西南地区覆冰气象条件评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晓萌  李栋梁 《冰川冻土》2012,34(3):547-554
采用中国西南地区(95°~110° E、 25°~35° N) 9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逐日气象要素资料提取覆冰相关要素, 利用1 km×1 km DEM资料通过GIS技术建立经度、 纬度、 海拔高度3个宏观地形因子以及坡度、 坡向和开放度3个微观地形因子的数据库, 通过三维二次趋势面的逐步回归方法, 在ArcMap/Info中进行与覆冰有关的气象要素栅格空间化, 在此基础上按照轻、 中、 重三个级别建立了各级覆冰模型并划分了覆冰风险分布. 结果表明: 满足覆冰条件日数序列在2000年以来呈显著上升趋势, 覆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一般来说, 宏观地形因子对气象要素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对湿度模型和日照时数模型通过微观地形因子订正后, 精度有所提高. 通过模型得到的西南地区覆冰风险分布图能够较为精确的模拟出西南地区覆冰的风险分布, 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 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深入分析中国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 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改革创新方向具有深远意义。基于1996 年和2007 年的中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经济社会统计数据,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分别对1996 年和2007 年中国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变化同经济社会因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 1996 年和2007 年中国建设用地规模同经济社会因素的相关关系有所不同。1996 年中国建设用地规模与非农产业产值、总人口正相关, 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负相关;2007 年建设用地规模仅与总人口呈正相关关系。1996-2007 年间中国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仅与财政收入变化、城镇人口变化呈正相关, 与非农业产值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 1996 年中国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对比较协调, 2007 年则变得不够协调, 1996-2007 年间建设用地规模增加的主要动力源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性和中国的快速城镇化, 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协同性较弱。建设用地规模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调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 需要改革不合理的财政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推—拉”理论、新经济学劳动力流动理论,剖析了农民进城落户意愿的城乡作用力、农民进城落户的内部影响因素,并结合郸城县169 份农户有效问卷和村干部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可用“推力—拉力”范式解释,包括生活便捷程度、子女的受教育环境、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家庭收入和非农就业、消费和生活成本,其中,便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子女受教育环境是最大的城镇拉力,没有稳定的非农工作是最大的城镇推力.②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村庄因素三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生活水平、亲朋好友是否进城落户、村庄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郸城县农民进城落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程度、亲朋好友是否迁户的影响效应为正,年龄、家庭生活水平及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