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形状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GIS软件支持,计算了我国32个省的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形状指数和紧凑度。结果表明,形状复杂(边缘复杂程度高,破碎度较大)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状较紧凑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省与西部省的形状特征有较大差异。另探讨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所致的主要原因,并初步分析了各特征对交通等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2.
The settling potential of fine sediment is known to be influenced by particle size, shape, density and porosity, and is commonly predicted using Stokes's law, despite its known limitations for modelling the behaviour of natural particles. In order to develop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for fine sediment to settle out of suspension or undergo transport by hydraulic processes,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the role of particle structure in detail. In this study, stepwis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which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exert an important control on fine sediment behaviour in river systems. The presence of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their associated particle size, poros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 were shown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ols on settling potential. Composite particles that form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flocs) were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m and behaviour from composite particles of terrestrial origin (aggregates). Importantly,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particle structure and behaviour exhibited consistencies between contrasting river catchment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composite particles is viewed as providing a valuable input to efforts to model the mobilisation, transport and fate of fine sediment.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3.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hape on the flotation proces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monosized spherical ballotini and ground ballotini. The particles were treated by partial methylation with trimethylchlorosilane to achieve varying degrees of hydrophobicity. In flotation, the process of film thinning and liquid drainage is critical in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bubble–particle attachments and this is affected by the particle shape and surface hydrophobicity. Flotation test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ere conducted in a modified batch Denver cell. Predictions from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model of the flotation cell that incorporates fundamental aspects of bubble–particle attachment were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flotation tests. Contact angles of the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using a capillary rise technique to indicate surface hydrophobicity. Ground ballotini generally has higher flotation rates than spherical ballotini;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ffects from faster film thinning and rupture at rough surfaces and are well correlated by the sphericity index.  相似文献   
704.
神经网络方法识别测井曲线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找到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以及在开发阶段提高油田采收率,都必须进行储层沉积相分析。这里介绍一种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识别曲线形态的方法。采用将测井曲线网格化,再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识别曲线形态,进而去判别沉积相。此方法可以对测并曲线形态进行识别,且消除了测井曲线中的不确定因素,运用该方法对实际测井曲线形态的识别基本正确。  相似文献   
705.
陕西柞水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在劳 《矿产与地质》2009,23(6):519-523
文章从含矿层和容矿岩石、矿体产态、元素分布规律、矿石组构、银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总结了柞水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期望对矿床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深部找矿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06.
音频电透视仪在铁矿巷道中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影象有限公司(GeoImage, LLC)开发的“基特\|雷达” (Git\|Radar)软件,既可进行时间域的分析 ,又能直观地在深度域执行反射波振幅或能量的迭加分析.该软件包括一般的二维,三维等绘图支持,且自动化程度较高,普通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使用.文中给出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07.
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庄燕美  哈斯 《干旱区地理》2005,28(5):632-637
随着风沙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不断深入,沙质海岸、湖岸和半干旱区草原环境中不同程度植被覆盖沙丘及其风蚀坑的动态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总结,着重阐述了沙丘风蚀坑内气流场、沙粒输移和蚀积变化。最后,提出了沙丘风蚀坑研究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08.
本文采用"注胶法"制得用以观察分析和定量研究的黄土微观结构试样,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数字化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并讨论黄土孔隙结构特征及其随黄土埋深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埋深马兰黄土依据孔隙率或孔隙面积率分类均属于疏松多孔性土。黄土孔隙连通性随埋深增加逐渐减弱;埋深由小到大,马兰黄土孔隙的主要结构特征由相对不稳定的大、中架空孔隙,过渡为相对稳定的微、小镶嵌孔隙,定量表现为大、中孔隙面积率之和随黄土埋深的增加减小约63.04%,而小孔隙面积率增加约40.57%,微孔隙面积率增加约22.47%。通过对孔隙形状分布的分析,上述不同类型孔隙面积率的增加或减少主要源于细长形和不规则形孔隙面积的改变。此外,不同埋深马兰黄土中细长孔隙的面积在微、小、中、大孔隙的面积中均占主导地位。就孔隙数量而言,马兰黄土中微、小、中、大孔隙的数量随深度增加依次急剧减少,此现象主要由4种孔隙中圆孔数量的显著差异引起,表明圆孔的孔径多偏小。  相似文献   
709.
基于知识规则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北碚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提出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建立知识规则的方法,对该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QuickBird卫星影像进行分辨率融合,重点分析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并根据形状特征建立形状指数,综合上述知识建立提取规则对地物进行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单纯利用光谱信息分类的不足,有效解决地物混分现象,达到了较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10.
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形成与重熔界面的形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花岗岩的“原地重熔 壳内对流”理论,对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该复式岩体的形成是该区陆壳中生代多次熔融(重熔)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区不同期次重熔界面形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重熔界面总体自南向北倾斜,因而在同一剥蚀面下,岩体自南向北依次出露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的岩性;晚侏罗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基本局限于早期岩体内部,故该期岩体普遍比早期岩体偏酸性,本期岩浆界面自北向南倾斜。早白垩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形成了石英正长岩和次英安斑岩两类不同的岩石,两者岩性的较大差异与卷入的源岩有关,本期的重熔界面同样自北向南倾斜,据此进行的隐伏矿床预测已经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