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41.
地球及其形状非对称性的重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卫星重力、大地水准面观测结果,对表示地球形状的大地水准面异常进行了不同阶次的球谐函数计算和分析,发现2~6阶大地水准面异常表现出了地球双重非对称的基本形状,而高于6阶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只表示了地球形态的局部变化特征。另外,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方法,利用全球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和大地水准面异常资料联合反演了三维全球地幔密度异常。结果显示了地幔密度异常不仅在横向上,而且在纵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均匀性。对比分析低阶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地幔密度异常结果表明,地球形状非对称性主要是由下地幔的物质密度不均匀引起的。  相似文献   
742.
We have used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in 2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to investigate rigid inclusion rotation under confined bulk simple shear flow. Confinement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S) between the channel width (H) and the inclusion's least axis (e2)(S=H/e2).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 inclusion rotat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S and, when the confinement is effective, aspect ratio (R) and shape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i) Back rotation is limited because inclusions reach a stable equilibrium orientation (se). (iii) There is also an unstable equilibrium orientation (ue), which defines an antithetic rotation field with se, and both se and ue depend on S, and inclusion R and shape.  相似文献   
743.
This study documents two different modes of berm development: (1) vertical growth at spring tides or following significant beach cut due to substantial swash overtopping, and (2) horizontal progradation at neap tide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proto-berm located lower and further seaward of the principal berm. Concurrent high-frequency measurements of bed elevation and the associated wave runup distribution reveal the details of each of these berm growth modes. In mode 1 sediment is eroded from the inner surf and lower swash zone where swash interactions are prevalent. The net transport of this sediment is landward only, resulting in accretion onto the upper beach face and over the berm crest. The final outcome is a steepening of the beach face gradient, a change in the profile shape towards concave and rapid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growth of the berm. In mode 2 sediment is eroded from the lower two-thirds of the active swash zone during the rising tide and is transported both landward and seaward. On the falling tide sediment is eroded from the inner surf and transported landward to backfill the zone eroded on the rising tide. The net result is relatively slow steepening of the beach face, a change of the profile shape towards convex, and horizontal progradation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neap berm. The primary factor determining which mode of berm growth occurs is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wash overtopping at the time of sediment accumulation on the beach face. This depends on the current phase of the spring-neap tide cycle, the wave runup height (and indirectly offshore wave conditions) and the height of the pre-existing berm. A conceptual model for berm morphodynamics is presented, based on sediment transport shape functions measured during the two modes of berm growth.  相似文献   
744.
通过对图像知识库、图像数据库、纹理分析和形状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地物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根据知识库中的先验知识进行推理,实现了遥感图像地物的判别和提取。  相似文献   
745.
研究了SMA(shape memory alloy)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的工作原理,将结构控制理论中的结构状态空间法应用到该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中。建立了普通框架、安装叠层橡胶支座和安装SMA复合支座框架的结构状态方程,应用SIMULINK工具箱建立结构仿真模型,得出不同条件下框架结构的时程反应曲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SMA-复合支座能很好地改变结构的隔震效果,应用状态空间法进行SMA-复合支座隔震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简单准确。  相似文献   
746.
全球俯冲带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CNSS编辑的深源地震目录,对全球深度500km以上的俯冲板块形态进行研究,给出了俯冲带的俯冲参数,以及菲律宾和班达弧俯冲带的三维形态。  相似文献   
747.
颗粒形状是影响粗粒土密实度、力学与渗流等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分析颗粒形状对粗粒土剪切特性的影响,采用离散元法生成4种不同形状的颗粒组,进行粗粒土直剪试验模拟与剪切宏细观响应研究,得出了颗粒形状对剪应力-剪位移、体应变-剪位移的影响,分析了粗粒土剪切应力、应变特性与剪胀特性。通过分析剪切带厚度、颗粒旋转量值、平均接触数、孔隙率及接触力系等宏细观参量的演化规律,研究颗粒形状在宏细观尺度上对粗粒土的影响。研究表明:异形颗粒间的咬合自锁作用大于纯圆颗粒,试样的抗剪强度有随形状系数的减小而增大的趋势。试样颗粒在外荷载作用下发生运动,应变主要表现在颗粒运动剧烈、剪胀幅度较大的剪切带内。颗粒形状系数F减小,试样的初始平均接触数增加,内摩擦角φ增大,剪切带内孔隙率增量越大,剪胀幅度越大。剪切过程中强力链聚集于剪切带内并起骨架作用,随着形状系数的减小,力链长度在0~5所占百分比呈增大趋势;剪切带内强力链的数目随着形状系数的减小而增加,峰值含量在30%~35%之间。  相似文献   
748.
针对油气及非常规油气、科学钻探中,砂质泥岩和砂泥岩互层钻进效率低、钻头寿命短的难题,通过齿形金刚石复合片与圆形复合片的交错布置,研制的新型高效耐冲击复合片取心钻头在新疆吉木萨尔油田36-4井页岩油芦草沟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新型高效耐冲击复合片取心钻头机械钻速较其他钻头提高了2.4~3.1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49.
吴东东  温继伟  项天  张杰  肖烽 《探矿工程》2021,48(10):95-103
在滚石冲击破坏建(构)筑物灾害中,滚石形状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建(构)筑物表面形状也不尽相同。当滚石冲击结构物时,由于滚石形状的不同导致其所表现出来的冲击动力响应特征也不同。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Explicit动力有限元方法,分别开展不同形状滚石冲击不同表面形状结构物的数值模拟研究,并对不同缓冲层的缓冲耗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初速度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形状不同的滚石冲击平面墙状的结构物时,冲击力峰值大小依次为正方体>圆柱体(底面)>圆柱体(侧面)>球体>三棱锥;当滚石冲击面形状由“尖”变“钝”时,结构物受滚石冲击处被破坏程度将变小,但其整体变形区域增大;对不同表面形状的结构物承受滚石冲击时,冲击力峰值大小依次为平面状>凸面状>凹面状>波浪面状>斜面状,相比而言,斜面状结构物具有较好的抗滚石冲击性能;对在结构物前方设置不同缓冲层时对滚石冲击的缓冲耗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EPS-砂土复合垫层具有较好的缓冲耗散性能,其在实际的滚石灾害防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50.
中巴经济走廊内的中巴公路奥布段泥石流频发且类型复杂,严重影响着安全出行和贸易流通。在对中巴公路奥布段沿线泥石流沟谷纵剖面形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形态指数特征和活动程度,并从区域地形、地质和气象等因素方面探讨了泥石流的活动性差异成因及危害性。研究发现:公路沿线泥石流类型主要包括冰川型和降雨型两种,冰川型泥石流为27条,降雨型为26条。冰川型泥石流活动性强烈,形态指数N ≥ 1的沟谷占冰川型沟谷总数的81%,多数沟谷形态呈下凹状;降雨型泥石流活动性相对较弱,形态指数N ≥ 1的沟谷占其总数的50%,沟谷形态多呈上凸状。研究区大落差地形、不同物源供给和充沛水源条件等对泥石流的发育和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不同类型泥石流活动性差异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泥石流预测和防治提供指导,也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区内交通工程选线和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