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7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利用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问对虾工厂化养成后期3个用日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水环境中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该养殖生态系统中,台风气候对DIN,DIP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尢以养成密度较大的养殖池最为明显,物理、生物、化学过程在不同周日均得到了良好体现;但无论养成密度大小,水环境中的N/P比值及浮游植物量均较高,说明该生态系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含量变化有较宽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对虾早期性别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虾的工厂化育苗获得成功,使对虾养殖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此,科学家们围绕对虾人工养殖,在对虾的性腺发育、性腺成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洪水根等,1988;李怀梅等,1994)。由于养殖水域的过度开发,养殖环境的恶化,养殖种类的病害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显然,要维持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一些遗传改良技术对现有养殖品种进行遗传改良,从而获得性状优良的养殖品种。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对对虾的性别进行控制,获得对虾雌性比例高的种群,才能有效地提高养殖产量,因而对对虾性别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椎动物激素可引起鱼类发生性别反转,但是,对对虾的性别反转不起作用。利用激素饲喂或浸泡幼小动物可以引起性反转,已完成性分化的鱼苗不能进行性反转,只能抑制或促进性别特征的发育。促雄腺对对虾的外部性征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李富花等,1996),对对虾早期性别分化进行研究是成功进行人工性别控制的基础。目前有关对虾早期性别分化的研究报道很少(尹左芬等,1986;Nakamura,1992)。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切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对虾的早期性别分化情况,为中国对虾性别控制硏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124.
敌百虫对虾池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敌百虫对青岛大扁藻、三角褐指藻、球等鞭金藻和海洋原甲藻等4种海洋微藻及天津厚蟹、脊尾白虾和克氏纺锤水蚤等3种野生甲壳类 ,以及中国对虾、缢蛏和台湾红罗非鱼等3种养殖生物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在低浓度下对海洋微藻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甚至有促进作用 ,但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完全抑制海洋微藻的生长。各种海洋微藻对敌百虫的敏感性不同。对3种野生甲壳类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天津厚蟹LTD50(96h)为1.25×10-6;脊尾白虾LTD50(12h)为0.05×10-6;克氏纺锤水蚤LTD50 (48h)为0.063×10-6。敌百虫对3种养殖生物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中国对虾LTD50(48h)为0.060×10-6;缢蛏LTD50(72h)为18.79×10-6;台湾红罗非鱼LTD50(72h)为36.35×10-6。文中还对敌百虫作为对虾病毒病预防药物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5.
不同虾种间肌肉组织蛋白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德  孙晟  朱云 《台湾海峡》2001,20(2):177-181
采用薄层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绿须虾(Aristeus viril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日本对(P.japonicus)、斑节对虾(P.monodon)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的肌肉组织蛋白质进行分离,检测各蛋白质组份及其等电点。根据蛋白质区带的共享度计算共相互间的遗传距离指数,然后用聚类方法处理数据,构建系统树,分析其间的差异程度,最后确定6种虾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每种虾可获得6-11条 蛋白质区带,等电点范围在4-6.95之间。虾类肌肉组织蛋白质组份及其电泳行为,可为虾类在分类学上的定位提供生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6.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omposition and partitioning of lipids in the alvinocarid shrimp Rimicaris exoculata from Mid-Atlantic hydrothermal vents. Juveniles and adul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were dissected into abdomen, branchial and ovary/hepatopancreas tissues. Each of these tissues was analysed for total lipid and lipid class composition, and fatty acids and fatty alcohols were identified using GC and GC-MS. Adult and juvenile shrimp differ in the partitioning of lipids between tissues. Juveniles store lipids in the abdomen as wax ester droplets and may use phosphatidyl choline as an additional reserve. Adult shrimp use triglycerides as an energy store, and triglycerides and polar lipids accumulate in ovary and hepatopancreas tissue during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The wax ester storage droplets of juvenile shrimp conta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3 fatty acids, which are photosynthetically-derived and thought to be important for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crustaceans. These n-3 fatty acid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ovary and hepatopancreas of adults compared to other tissues. The n-3 fatty acid content of these adult tissues is well within that estimated for whole juvenile shrimp,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n-3 fatty acids putatively required for adult reproduction are stored from the juvenile stage.  相似文献   
127.
本研究在室内受控条件下,在虾、贝、藻的多池内循环养殖的基础上,采用残饵污染控制技术减少残饵生成量,并针对对虾养殖中产生的主要目标污染物质及其存在形态,镶嵌以相应的生物修复技术,探讨了综合生物修复技术对对虾养殖生态系统自身污染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虾、贝、藻及生物滤池综合生物修复技术可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的含量。残饵即时修复技术可显著减少残饵生成量,但梭鱼和沙蚕对沉积物的扰动作用对综合生物修复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综合生物修复技术中大型藻类对水体中溶解无机氮的修复能力略显不足,在实际修复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大型藻类固氮速率和系统内生物排氮速率的平衡关系,并确保能满足大型藻快速生长最佳的水层空间。单靠微生物滤池对水体中有机物的修复能力并不理想,需辅助增加泡沫分离等技术,提高系统对大分子胶体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为进一步构建现场对虾养殖环境的综合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8.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5、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种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虾类种数各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岛礁区的虾类种类数高于沿岸区,夏季多样性低于其他季节,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地形、水深和水系等环境因素对虾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分布在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虾类一般生活在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夏季受台湾暖流、食物链中的鱼类捕食关系影响,其生物多样性较低,虾类多样性分布随水深变化明显,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相似文献   
129.
养殖期中国对虾抗菌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根据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菌肽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首次对中国对虾养殖期(PL11期仔虾~稚虾)抗菌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各时期样本所提取的总RNA中,均扩增出一条长度约为200bp的特异性条带,表明中国对虾养殖期不同阶段均有抗菌肽的表达,提示中国对虾抗菌肽基因为组成型表达,并可能是中国对虾抵抗微生物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0.
The zircon U-Pb SHRIMP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age of the monzonite granite-porphyry from the Bangpu porphy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Gangdese porphyry belt. It was obtained that the 206Pb/238 U mean age is 13. 9 ±0. 3 Ma (MSWD = 3. 05), which belongs to the late period of Himalaya. The Bangpu monzonite granite-porphyry was 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of ore-bearing porphyries forming in the Gangdese metallogenic belt to the extension environment of post-collision (12-18 Ma). Our new data suggest that the Bangpu monzonite granite-porphyry shared similar metallogenic dynamics settings to the Gangdese copper belt, which belongs to a rapid outbreak of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ur new result is very important in confirming the active time of the Gangdese magma, provides chronological data and new inspiration for evolution studies of the whole Gangdese metall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