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10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济南市东湖水库库区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泥石流、地裂缝、砂土液化的地质环境条件。水库建成使用后,可能出现坝后浸没、次生盐渍化及坝体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应采取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22.
近年来随着三门湾内围垦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三门湾的岸线及水深地形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必要重新评估三门湾内的潮汐振幅特征。本研究基于ADCIRC二维潮汐模型,开展了三门湾围垦工程实施前后潮汐振幅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三门湾内以半日潮为主,湾口和湾顶处振幅相差较大。单纯考虑围垦工程引起的岸线变化时,半日潮振幅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振幅以减小为主,M2分潮减小幅度为0. 08~0. 10 m。采用经验公式预测了围垦工程造成的最终回淤量,围垦工程附近平均淤积为1. 5~2. 5 m,深水区附近淤积更加严重。当考虑了回淤导致的地形变化后,围垦工程区附近的潮汐振幅会有显著的减小,半日分潮减小幅度要远大于全日分潮,在围垦区域前沿,M2分潮振幅减小幅度较为明显,然后向外侧逐步减小。与单纯岸线变化相比,水深地形改变导致的潮汐振幅变化幅度要远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523.
在室温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霉素和氯霉素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细胞数量、个体大小 ,以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霉素在 0~ 10mg/L范围内浓度越大 ,金藻细胞数量在增长期内增幅越小 在衰退期内衰退越快 ,叶绿素a越少 ,类胡萝卜素越多 ;氯霉素在 0~ 5mg/L范围内浓度越大 ,金藻细胞数量在增长中后期增幅越小且低于正常水平 ,衰退期内衰退越快 ,叶绿素类越少 ,类胡萝卜素越多。土霉素、氯霉素对金藻细胞个体大小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24.
翁毅  蒋丽 《海岸工程》2008,27(1):47-55
以北海银滩两组沙坝—潟湖景观的旅游开发为例,基于1990,2000和2003年的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研究旅游开发活动对沙坝—潟湖景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沙坝(滩)用于旅游开发,人类活动作用下加速岸滩的蚀退和潟湖的淤积,使沙坝—潟湖景观体系走向衰退。2)人类活动作用下两组沙坝—潟湖景观呈同步变化,海岸景观生态过程与联系使得整体的演变效应明显扩大。3)旅游活动影响下的沙坝——潟湖景观格局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旅游经济活动对沙坝——潟湖景观的合理利用。研究结果可为沙坝—潟湖景观和海滩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及生态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25.
增温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田间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线辐射器增温法,通过增温模拟试验研究了增温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田间水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增加,叶片水势不断降低,增温1.0℃和2.0℃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比没有增温的春小麦叶片水势日平均分别降低了2.61%和4.45%。土壤水势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缓慢增加趋势。温度增加,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势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温度增加越多,降幅越大;增温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增温能够明显降低春小麦田间土壤贮水量,增加农田总蒸散量。在高温情况下,湿润处理增加了土壤总贮水量,尤其是在拔节期以后。春小麦0~16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在100 cm以上随温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在100 cm以下深层变化趋势不明显。增温2℃,湿润处理0~160 cm土壤贮水消耗量要高于正常供水和干旱处理。  相似文献   
526.
为能科学合理、快速量化地圈定出大洋海山钴结壳优质矿区,本文基于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的矿区选取模型,利用我国西太平洋海山钴结壳资源调查的拖网采样资料,结合西太平洋海山钴结壳分布特征,提出人机交互式的矿区圈定方法,对西太平洋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拉蒙特平顶海山圈定出钴结壳资源远景区和符合国际海底管理局规章要求的51个钴结壳矿块,估算出拉蒙特平顶海山和51个矿块的钴结壳资源量及金属量,同时通过对拉蒙特平顶海山日本申请矿区的结壳资源分布特征分析,表明采用人机交互式的矿区圈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仅能快速定量地圈定出钴结壳资源前景较好的矿区,也为大洋海山钴结壳矿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27.
研究发现,北仑河口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北仑河及其周边小河径流挟沙;二是潮流和波浪联合作用掀沙。径流挟沙比潮流和波浪掀沙大。夏季汛期,由径流带入的泥沙大部分在航道附近落淤,形成河口大片浅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沿河用水逐年增多,河流输沙显著减少。而受潮流影响的主航道,偏向中国一侧,在上游供沙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河底冲刷,造成河口北冲西淤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28.
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529.
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小时降水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锦兰  李建  杨桂荣  杨澄 《气象》2015,41(1):17-24
利用横断山系云岭余脉点苍山东西侧两个国家级气象台站2005—2012年逐小时降水量数据,详细分析东侧和西侧降水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点苍山东西侧多年平均降水气候态相似,两侧年降水量接近,降水季节演变一致,但小时尺度的降水变化却存在明显差异: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日变化在东侧以单峰型为主,西侧则双峰型变化显著;东西侧均存在后半夜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主要由持续6h及以上的长时降水事件引起,且该高峰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东侧略大于西侧、持续时间东侧略长于西侧;西侧在午后至傍晚出现另一个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高峰,一般由持续6h以下的中、短时降水事件造成;累积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最大值东西侧均于凌晨出现,出现时间东侧滞后于西侧3h;累积小时降水量的最小值东侧出现于傍晚、西侧则在正午发生,而累积小时降水频次的最小值东西侧均出现在正午前后。小时雨强日变化西侧较东侧强烈,尤其是夜间,西侧存在21时和03—04时大雨强时段,东侧雨强则缓慢变化于清晨07—08时达最大。这种小时降水特性的东西差异受点苍山地形影响,南北走向高大山脉的特殊地形使两侧下垫面辐射差异在傍晚达最大,辐射强的西侧容易形成降水量、降水频次、小时雨强的傍晚高峰。该区域降水特性的不均匀分布使其成为西南复杂地形区气候区域差异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30.
Monitoring the thickness changes of channel siltation is paramount in safeguarding navigation and guiding dredging.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 for realizing the field monitoring of channel siltation in real time.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bistatic scattering theory and concerned more with the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of multipath signal at high-frequency and small grazing angle.By use of the multipath propagation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the method obtains the silt thickness by calculating the relative time delay of acoustic signals between the direct and the shortest bottom reflected paths.Bistatic transducer pairs are employed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the acoustic signals,and the GPS time synchroniza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o synchronize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The WRELAX (Weighted Fourier transform and RELAX)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the high resolution estimation of multipath time delay.To examin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and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the developed system,a series of sea trials are conducted in the southwest coast area of Dalian City,north of the Yellow Se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using high-resolution dual echo sounder HydroBoxTM,and the uncertainty is smaller than ±0.06 m.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means for measuring the silt thickness,the present method is innovative,and the system is stable,efficient and provides a better real-time performance.It especially suits monitoring the narrow channel with rapid changes of sil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