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地处华北平原南部边缘的永城地区,多年的煤炭资源开采形成了诸多的采空塌陷区。对其治理常利用塌陷区多积水的特征,建立起鱼塘、湿地、湖泊生态公园等工程来恢复生态,效果较好。然而该类工程的岸坡稳定性及渗漏问题探讨相对较少,本文以永城地区采煤塌陷区蓄水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该类工程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为同类工程有效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素金  富瑶  蒋丽交  赵飞 《测绘通报》2021,(10):103-10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受众身份的重构,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让公众真正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地理信息作为信息的种属分支,势必会在全媒体时代的浪潮中发生变化。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下地理信息的传播模式进行了研究,从传播学的视角,以信息的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地理信息传播模式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全媒体时代下去中心化、辐射扩散式的传播模式。结合全媒体的特点从传播主体、内容、形式、受众和方式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的传播特征,对当下地理信息传播态势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蒋丽 《热带地理》2014,34(6):850-858
以第二次经济普查制造业法人单位分镇街的就业人员为基础数据,运用集中化指数、区位商和空间分析方法对2008年广州制造业空间布局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与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州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海珠区、荔湾区和萝岗区等近郊,CBD的制造业已经衰退。2)制造业就业人员密度从城市中心向边缘递增,递增距离CBD不远,东部和南部呈现非常强的郊区化现象,尤其是东部已经成为广州的制造业中心。3)核心圈层的制造业密度仍为最高,4圈层的制造业密度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核心圈层>内圈层>外圈层>外圈;广州制造业分布集中程度高,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为近郊,其次为远郊,中心城区最低。4)广州制造业空间结构由夏港制造业中心、南石头制造业次中心和东环制造业次中心组成。影响制造业在广州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广州市政府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广州制造业园区建设和制造业集聚效应四大因素。制造业对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强,是新华和夏港就业次中心形成的主要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城市郊区化,是广州副中心和新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蒋丽 《热带地理》2023,(10):1973-1985
基于2004—2018年4次经济普查年鉴中区县尺度的就业人员数据,采用密度、增长率、锡尔指数和全局莫兰指数,探讨珠三角地区区域、城市和区县层面先进制造业布局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环珠江口地区和东岸密度相对于外围地区和西岸较高,但增速相近,2014—2018年为负增长。2) 9城市密度高低依次为: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珠海>广州>惠州>江门>肇庆;增速快慢依次为:肇庆>惠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东莞>广州>江门,2014—2018年深圳、佛山、中山、东莞、广州为负增长。3)空间分布由“核心-多层边缘”演变为“核心-多次核心-多层边缘”;广州和深圳密度分布出现郊区化;区县密度越来越高但增速越来越慢,2014—2018年84%区县为负增长;空间分布相关程度高但呈下降趋势;集聚程度中等偏上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和城市的政府鼓励政策、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的城市特性、集聚经济的企业特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聚程度增强、密度增加、空间分布相关程度高以及多次核心出现;数字化和环境规制的政府优化政策、溢出效...  相似文献   
5.
地图符号是地图/GIS表达空间信息的语言单位,地图符号设计中某些特殊线状符号的设计比较复杂,本文在分析现有符号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拆分法进行特殊符号的设计,该方法不需要编写独立的符号绘制程序,具有比较好的可编辑性和维护性。对于面状符号边界处填充符号存在缺失的问题,从显示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最后利用ArcGIS Engine提供的符号化接口开发了一个符号化功能模块,实现地形图数据的符号化及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6.
蒋丽  吴缚龙 《热带地理》2013,33(2):147-155
基于广州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法、单中心密度模型和多中心密度模型分析法对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广州人口空间动态变化表现为“内圈层(近郊区)快速增长、外圈层慢速增长、核心圈层(核心区)和外圈低速增长”,核心圈层的人口继续增长并向四周扩散,表明广州人口变动的郊区化现象明显,已呈现多中心特征,由2000年的“1个中心(人民公园)2个次中心(白云区的新景街和海珠区的凤阳街)”演变至2010年的“1个中心(人民公园)4个次中心(白云区的同德街、海珠区的凤阳街、天河区的棠下街和沙河街)”,次中心的人口集聚功能逐渐增强,对城市人口分布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翁毅  蒋丽 《海岸工程》2008,27(1):47-55
以北海银滩两组沙坝—潟湖景观的旅游开发为例,基于1990,2000和2003年的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研究旅游开发活动对沙坝—潟湖景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沙坝(滩)用于旅游开发,人类活动作用下加速岸滩的蚀退和潟湖的淤积,使沙坝—潟湖景观体系走向衰退。2)人类活动作用下两组沙坝—潟湖景观呈同步变化,海岸景观生态过程与联系使得整体的演变效应明显扩大。3)旅游活动影响下的沙坝——潟湖景观格局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旅游经济活动对沙坝——潟湖景观的合理利用。研究结果可为沙坝—潟湖景观和海滩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及生态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