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19篇
  免费   1921篇
  国内免费   3833篇
测绘学   332篇
大气科学   988篇
地球物理   2807篇
地质学   8453篇
海洋学   1460篇
天文学   109篇
综合类   600篇
自然地理   302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543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613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985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751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886篇
  2007年   831篇
  2006年   946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653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21.
Ken  Sawada 《Island Arc》2006,15(4):517-536
Abstract Organic petr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kerogen macerals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carbon isotopes of kerogen macerals and biomarkers were conducted on Neogene neritic sediments of the Takafu syncline area of central Japan. The Senmi, Sakainomiya and Lower Shigarami Formations in that area were deposited at the neritic provinces o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paleo‐Japan Sea during the Late Miocene to Early Pliocen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in these formations was almost terrigenous in origin. Changes in kerogen maceral compositions reflect sedimentological and tectonic histories evalu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from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eontology. It was found that carbon isotope ratios (δ13C) of kerogen macerals increased from ?28‰ to ?25‰ from the Sakainomiya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Shigarami Formations. The cause of that increase was presumably the expansion of C4 plants into southwest Japan. The timing was concordant with that of the expansion of C4 plant grasslands in East Asia. The oxicity (oxic to anoxic) conditions of sea bottoms evaluated from pristane/phytane ratios varied. Particularly,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nmi Formation, layers in which no steroid biomarkers could be detected were found, and had presumably formed under oxic conditions when strong biodegradation had occurred. Concentrations of regular (C27–C29) steranes and dinosteranes were higher in the Sakainomiya and Lower Shigarami Formations. This indicates that dinoflagellates‐dominant primary productions were higher at those stages. In addition, concentrations of diatomaceous biomarkers such as C26 norsterane increased from the Lower Shigarami Formation, thus adding diatoms to the major producers. Furthermore, similar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increases of δ13C values of kerogen macerals and concentrations of diatomaceous biomarkers were observed in the Takafu syncline area. Thus, the expansion of C4 plants was possib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 production of diatom in the shallow‐marine areas of the paleo‐Japan Sea during the Neogene Period.  相似文献   
922.
陈浩华  黄铭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6,27(10):1819-1822
作为提高锚固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端头扩大型土锚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介绍了端头扩大型锚杆的各种扩孔方法,重点阐述一种新型的船锚式注浆张开型土锚。带有锚抓的新型土锚,不需要专门的扩孔机械,在注浆作用下能连续完成端头扩张与灌浆,具有施工方便、锚固面大、效果好等优点。通过对土锚进行张开试验,证明了在上海等软土地区通过灌浆压力使锚抓张开并形成扩大头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923.
一种获取包裹体内压的新方法——二氧化碳拉曼光谱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CO2的拉曼光谱特征做了介绍,特别指出了CO2费米共振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特点。利用CO2费米共振峰与密度的关系,结合状态方程对山东昌乐一临朐地区的火山岩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火山岩包裹体的现实内压。结果表明,该地区包裹体的现实内压主要集中在5.75—18.29MPa。简单恢复了包裹体的形成深度,经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显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获取合CO2包裹体内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4.
通过测试分析了浙江江山灯影组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δ^13C值在-2.11‰~2.71‰之间,底、顶部表现为负异常,主体部分比较平稳,变化频率不大。呈微弱的降低趋势;δ^18O值在-3.52‰~-8.76‰之间变化,整体比较平稳,从底到顶呈略降低的变化趋势。浙江江山碳、氧同位素的特征与国内外同期地层非常相似,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反映浙江江山地区在灯影初期海平面短暂下降,随后海洋环境相对稳定,直到灯影末期,与全球古环境发生强烈变化一样,本区海洋环境也发生了强烈变化。  相似文献   
925.
土壤环境中砷元素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省英  冉伟彦 《物探与化探》2006,30(1):83-86,91
论述了各环境介质中砷元素的分布特点,指出土壤第Ⅱ环境中的砷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砷主要富集于土壤表层,且主要以稳定矿物形式存在;但当土壤砷总量高时其可溶性砷量亦相应高,砷在土壤中易形成Fe、Al、Ca型砷化物而被固定;当土壤pH值增高至中性或碱性时,砷易转化为迁移能力更强、毒性更大的三价砷。砷对作物、人体生态系统危害作用明显,砷通过蔬菜对人体的危害甚于谷物,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中砷污染。  相似文献   
926.
土壤污染地球化学标准及等级划分问题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6,30(6):471-474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有害元素广泛分布引起极大关注。土壤污染将长期危及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安全。制定土壤污染等级标准十分重要。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中,土壤污染等级标准是针对调查发现的污染进行量度划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依据污染对环境影响程度确定临界值,土壤污染评价标准是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指标。土壤污染等级采用统一的分级标准,划分为国家级、流域级、省级和地市级。标准制定是一个由局部到全局的认识,又由全局到局部的决策过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首先制定土壤污染标准及划分污染等级是笔者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927.
扎龙湿地包气带土壤水分垂直运移的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测了扎龙湿地包气带土壤水以及芦苇的稳定同位素变化,通过建立模型和分析数据展开了湿地包气带土壤垂向水流运动情况的同位素示踪研究,分层计算了土壤水垂直运移量,建立起时段内通过土壤某一水平断面的土壤水垂直运移量与时段降雨量、时段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系,分析结果对确定湿地垂向水流补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8.
胡续礼  杨树江  吴迪  潘剑君 《水文》2006,26(5):45-47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水文资料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水文资料在水土保持中的研究实例,探讨了加强水文资料在水土保持中应用范围与价值,在新一轮的站网调整建设中应与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建设,加强水文站网功能,发挥现有水文站网作用。  相似文献   
929.
本文采用FLAC软件,通过建筑物基坑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变形的模拟,得出基坑每一阶段开挖及土钉支护条件下的位移发展演变规律,跟踪最大不平衡力变量的变化提出了最佳土钉支护时机。  相似文献   
930.
含碎石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维积水垂直入渗法测定含碎石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碎石含量和碎石组成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对试验数据采用Kostiakov入渗公式拟合,得出反映入渗速率的拟合参数比值与土石比成幂函数关系;采用简略的Philip垂直入渗方程幂级数解拟合湿润峰随时间的变化,拟合精度高,并发现拟合参数与土石比仍成幂函数关系。采用简单相关分析碎石粒径对入渗过程影响,得出粒径2~3 mm碎石与入渗过程成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25 mm碎石有利于入渗。研究结果可为含碎石土壤的水循环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