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51.
Using the output from five climate model experiments (four equilibrium GCMs and one transient GCM) for a double carbon dioxid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in Romania for a time slice up to 2075 were constructed. These scenario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different resource sectors: agricultural crops, forests,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vulnerability of each sector and specific adaptation options were then analy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2.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gbiotech) has intersected with a wider debate abou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especially in Europe. Agbiotech was initially promoted as an alternative which would avoid or remedy past problems of intensive agriculture, but such claims were soon challenged. Agbiotech has extended the dominant agri-industrial paradigm, while critics have counterposed alternatives corresponding to an agrarian-based rural development paradigm. Amid controversy over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risks in the late 1990s, an extra issue emerged − the prospect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material would become inadvertently mixed with non-GM crops. In response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developed a policy framework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GM,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crops. This policy has aimed to ensure that farmers can freely choose among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which would develop side by side, yet specific proposals for coexistence rules favour some choices over others. Such rules have been contes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licy agendas, each promoting their model of future agriculture. Moreover, a Europe-wide network of regional authorities has promoted ‘GM-free zones’ as a territorial brand for green, localised, high-quality agri-food production, whose diverse qualities depend upon symbolic, im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lternative has been counterposed to the agri-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global commodities - symbolis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especially its product authorisation procedure for the internal market. ‘Coexistence’ policy was intended to mediate policy conflicts over GM crops, yet it has become another arena for contending agricultural systems, which may not so readily co-exist in practice. Wherever an agrarian-based rural development paradigm gains local support, its alternative agricultures are in contradiction rather than coexistence with GM crops.  相似文献   
153.
农田植被层上方湍流通量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宵田植被层上方的温湿风梯度观测资料,采用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的廓线梯度法计算了农田植被层上方的湍流通量,进而确定出拖曳系数、斯坦顿数和道尔顿数。文中检验了用于农田植被层上方湍流通量计算的普适函数的适用性,讨论了湍流通量以及拖曳系数等随稳定度参数、粗糙度高、平均风速等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农田植被层上方的湍流通量随层结构稳定度变化而变化;拖曳系数、斯坦顿数和道尔顿数也不是常数,而是层结  相似文献   
154.
本文给出了用多频段微波辐射计(3.09,5.4,9.6,36GHz)于1990年9月对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地区的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微波热辐射的一些测量结果;发展了多层随机介质辐射传输的理论模式,得出了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的数值解;定量地讨论了农作物微波热辐射的特征及其与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5.
我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近今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近年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从大范围向中、小范围深入,从大农业综合评价转向农、林、牧单项评价甚至单作物评价,旅游用地评价和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等非农业用地评价也得以展开。评价理论全面深化,计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手段得到日益广泛应用。这些表明,我国的土地评价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努力实现方法的规范化,大力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革新研究手段,建立土地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6.
从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气候变化趋势的角度出发,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 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 (WOFOST) 和气候变化趋势的数学分析方法, 计算并分析了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和各地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讨论了气候变化趋势对主要粮食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对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但不同作物影响不同。近43年来黑龙江省玉米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 平均增加幅度为4.81%/10a, 气温变化趋势的增高是其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黑龙江省大豆模拟产量变化趋势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平均降低幅度为1.52%/10a;气候变化趋势对北部和南部区域的大豆模拟产量变化趋势作用不同, 气温变化趋势的增高是北部大豆优势种植区域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应变化趋势是南部大豆种植区域模拟产量变化趋势降低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57.
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set for 1951—1990 over 160 stations,a series of 10-year running mean curves of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veraged for the country and its 7 climate regions,as well as for each season,are obtainedand analyzed.The six aspects of main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bout the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on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the last 40 years.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2年主持召开了5次国内学术会议。5次会议共收到845篇论文,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80人次。本文分别介绍了各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学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9.
在生长季早期获取作物的种植情况,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尤其是缺水地区的水量分配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利用改进型时空自适应融合模型(ESTARFM),将作物生长早期3—6月的Sentinel 2影像与MOD09GQ数据计算得到的NDVI数据进行融合,建立NDVI时间序列,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2019年黑河流域中游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进行早期识别。利用3-6月Sentinel-2 NDVI与时空融合NDVI相结合建立的时间序列,作物分类精度达到91.42%,kappa系数为0.85,相比仅使用Sentinel-2 NDVI时间序列的作物分类精度提高1.05%,kappa系数提高0.02。与使用整个作物生长期(3—10月)Sentinel-2 NDVI时间序列的作物分类结果相比,精度仅低1.53%,kappa系数仅低0.03。利用Gini系数对利用Sentinel-2 NDVI与时空融合NDVI相结合建立的时间序列进行特征重要性评估,发现Gini系数得分高于平均值的10期NDVI影像中,有6期为时空融合影像,说明时空融合获取的NDVI数据利于提高分类精度的有效性。对比使用不同长度NDVI时间序列对作物种植结构进行早期识别的精度发现,最早可在4月中旬与4月下旬分别实现对苜蓿和玉米的早期识别;玉米的分类精度受NDVI时间序列长度的影响较大,可在5月下旬实现对玉米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60.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是评价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由于气候差异,采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不同区域的用水效率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潜在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和气象数据,计算了2014年中国小麦、玉米和水稻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区域气候差异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了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理论节水潜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各类作物在不同站点的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标准差为0.49~1.01 kg/m3,多数作物潜在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大于实际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主要作物的平均相对水分利用效率为50.7%,其理论节水潜力为884.8~4 064.5 m3/hm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广义节水潜力指标可能高估或低估作物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研究认为在比较区域间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时不能忽略气候差异的影响;由于考虑了区域气候差异,相对水分利用效率和理论节水潜力指标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