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633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688篇
地质学   1318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6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结合乌江洪家渡1#塌滑体加固设计工程,探讨了滑动面已知的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方法。首先,模拟了塌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滑动方向,并使用其应力成果计算了塌滑体的三维安全系数;其次,建议了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三维加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最后,提出了加固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塌滑体的滑动方向与局部地形等高线近于垂直。主滑方向变化较大,自后缘的NE15°方向逐步过渡到中部的NS向,最终过渡到前缘的NE30°方向,以致很难作出能表征主滑方向的地质剖面。基于应力计算成果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不能充分考虑滑坡体的抗滑潜能,也不能充分反映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安全系数偏大。基于强度折减概念的三维加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具有有限元等方法的优点,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可以合理地评价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西北部集雨水利用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西北部为研究区,通过中国科学院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2000-2001年雨水集流试验与春小麦、西瓜、西兰花和黄瓜的补灌试验,对各种集流场的年产流率和集流费用、蓄水窖(池)的贮水费用、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各作物集雨微灌的投资、产值与单方水产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集流面平均集流费用和各蓄水窖(池)的平均贮水费用都很高,分别为1.07元/m3和5.08元/m3,且贮水费用显著高于集流费用。净产值和单方水产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日光温室黄瓜、大田西兰花、砂田西瓜和大田小麦。如把人工计算在内,大田小麦不进行补灌,其净产值为负值,进而补灌导致了净产值的大幅度减小。集雨水用于微灌砂田西瓜、西兰花和日光温室黄瓜都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日光温室集水-贮水-高效用水的"一池一窖"模式。  相似文献   
73.
地震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通过滑坡实例计算,得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存在负指数关系;坡体对地震动放大倍数与坡体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通过对Ne wmark法中不同地震动时程作用位置的计算对比,发现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得到的结果虽有些偏于安全,但基本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4.
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是维持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地势差。高原东南部不仅具有丰富的降水,而且在3500m以上以冰川雪被形态储存了巨大的水资源,因此,高原具有重要的水塔功能。基于高原潜在输出总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水体所具有的势能两个方面,建立了高原水塔功能的模型,从而利用GIS方法,通过对我国1∶400万系列图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高原不同高度带贮存的大气降水、冰川储水量、湖泊水量以及工农业用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淡水储量达39921×108m3,其中冰川储水量为39228×108m3,可利用湖泊储水量为693×108m3,平均每年由降水获得的水资源量为8495×108m3,高原工农业用水量为129×108m3。因此,高原的输出水量即出境河川径流量为6870×108m3。高原储水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5000m间,与高原周围相比,平均势差在2000~4000m间,最大的势差达5500m。水体具有巨大的势能,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向周边区域输送汇集,维持着周边地区的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活动,因此,青藏高原的水塔功能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对存储备份系统的需求和当前存储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提出了存储局域网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方案 ,并介绍了其在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符合OpenGIS规范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组件软件MapManager的设计思想 ,介绍了MapManager的设计过程 ,并对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7.
讨论了一个面向工作流的项目管理系统中 ,各类计划、实施、监督管理、汇总报表等结构化文档及非结构化文档的存储访问系统的构造方法 ,并设计与实现了一个数字化测绘生产管理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78.
Storage of large woody debris in the wide, mountain, Czarny Dunajec River, southern Poland, was investigated following two floods of June and July 2001 with a seven‐year frequency. Within a reach, to which wood was delivered only by bank erosion and transport from upstream, wood quantities were estimated for eighty‐nine, 100 m long, channel segments grouped into nine sections of similar morphology. Results from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e quantity of stored wood to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ngth of eroded, wooded banks and river width,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unit stream power at the flood peak. The largest quantities of wood (up to 33 t ha?1) were stored in wide, multi‐thread river sections. Here, the relatively low transporting ability of the river facilitated deposition of transported wood while a considerable length of eroded channel and island banks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trees delivered from the local riparian forest. In these sections, a few morph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ituations l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especially large quantities of wood within a small river area. Very low amounts of wood were stored in narrow, single‐thread sections of regulated or bedrock channel. High stream power facilitated transport of wood through these sections while the high strength of the banks and low channel sinuosity prevented bank retreat and delivery of trees to the channel.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 of deposited wood existed between wide, multi‐thread channel sections locate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below a narrow, 7 km long, channellized reach of the river. Wood deposited close to the downstream end of the channellized reach was highly disintegrated and structured into jams, whereas further downstream well preserved shrubs and trees prevailed. This apparently reflects differences in the distance of wood transport and shows that in a mountain river wider than the height of trees growing on its banks, wood can be transported long distances along relatively narrow, single‐thread reaches but is preferentially deposited in wide, multi‐thread reache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9.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核心与对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地球化学是地学与土壤学、农业、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学科,是地球化学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是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针对影响流域/区带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元素异常而开展的一项评价和研究工作。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可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背景值、为土地的质量和生态管护提供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了一系列影响流域生态安全性的元素异常,针对异常元素分布特征,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将开展异常元素追踪和成因甄别、生态效应评价和生态系统安全性的预警预测等项评价和研究工作。文章论述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介绍了区域地球化学评价的思路,阐述了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0.
库水位变化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假定坡体孔隙水水位为水平线且不考虑渗透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基于极限平衡法考察了水位上升及下降的快慢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在水位缓慢变化即坡体内外水位线等高的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水位坡高比的增大先略减小后急剧增大,且在水位坡高比为0.3处取得最小值,在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时取得最大值。当边坡完全淹没于水中后,水位高于坡顶的多少对边坡安全系数没有影响;在水位骤降或陡升条件下,相同库水位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上均小于水位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故工程实际中无论是排水还是蓄水,都应尽量保持水位缓慢变化,这样才能使边坡处于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