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916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1333篇
地质学   1831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402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沃尔什变换在测井曲线分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性复杂的变质岩地区实施的大陆科学钻探,是通过采集井下不同深度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场的各种数据,研究地壳特征及演化过程的各种科学问题。利用测井资料达到岩性剖面的重建是大陆科学钻探的重要目的之一。章利用沃尔什变换对钻孔岩性剖面进行分层,大重建的岩性剖面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对于变质岩地区不同岩性的划分还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72.
测井资料交会图法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赵建  高福红 《世界地质》2003,22(2):136-140
在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岩性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评述目前常用的岩性识别方法后,重点以测井资料交会图法为例,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升平气田深层白垩系营城组火山岩为对象,优选出密度测井、自然伽玛测井、声波测井、电阻率、钍铀等测井项目的数据进行交会,编制出测井曲线交会图版,并以此为依据识别出该区的火山岩主要岩性有: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等。识别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73.
弹性地基接缝板模量反演和地基脱空判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陶  王复明  王钊 《岩土力学》2003,24(2):233-236
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可考虑接缝和地基脱空的弹性地基板位移计算模型。并根据系统识别原理,建立了接缝地基板弹性模量的反演分析方法。最终提出了利用FWD实测板中弯沉盆数据反演面板与地基弹性模量、根据板角(板边)弯沉值判定地基脱空面积的迭代方法。  相似文献   
74.
含水量很高的饱和软土在外荷载作用下沉降很大,小变形分析误差太大,必须通过大变形非线性固结计算来模拟。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和搜索的仿生算法。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中复杂的大规模非线性系统的出现,遗传算法日益得到青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本文对遗传算法做了改进,主要体现在杂交算子的选取和轮盘赌模型的模拟退火拉伸,并将其用于饱和软土的大变形固结分析,解决其中的关键参数识别问题。研究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5.
从概念内涵和应用目标出发,认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应该分为质量现状和污染程度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在土壤环境现状质量评价、异常成因识别、污染元素累积速率和土壤污染程度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6.
基于应变模态法识别刚架桥梁的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应变模态方法,对刚架桥的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某刚架桥在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探讨了应变模态方法用于刚架桥损伤识别的能力。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应变模态差曲线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出刚架桥的损伤位置;应变模态差曲线在刚架桥损伤单元处的跳跃幅值随单元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依此可定性地识别出刚架桥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7.
陈昌军 《华南地震》2003,23(2):85-89
根据应力波理论,介绍了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的几个应用实例,并对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相似文献   
79.
A Bayesian inference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identify soil degradation behaviours at four downhole array sites. The approach of inference is based on a parametric time‐varying 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model. The approach is shown to be adaptive to the changes of filter parameters and noise amplitudes. Four sites, including the Lotung (Taiwan), Chiba (Japan), Garner Valley (California), and Treasure Island (California) sites with downhole seismic arrays are analysed. Our results show two major types of soil degradation behaviour: the well‐known strain‐dependent softening, and reduction in stiffness that is not instantaneously recoverable. It is also found that both types of soil degradation are more pronounced in sandy soils than in clayey soils. The mechanism for the second type of soil degradation is not yet clear to the authors and suggest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0.
Several recorded motions for seven bridge systems in California during recent earthquakes were analysed using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system identification (SI) methods. The bridges were selected considering the availability of an adequate array of accelerometers and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 structural systems, materials, geometry and soil types. The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 methods included identification of modal frequencies and damping ratios. Excellent fits of the recorded motion in the time domain were obtained using parametric methods. The multi‐input/single‐output SI method was a suitable approach considering the instrumentation layout for these bridges. Use of the constructed linear filters for prediction purposes was also demonstrated for three bridge systems. Reasonable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obtained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limitations of the procedure. Finally, the study was concluded by identifying the change of the modal frequencies and damping of a particular bridge system in time using recursive filter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