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3篇
  免费   923篇
  国内免费   1746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2050篇
地质学   3113篇
海洋学   68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39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8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人们常用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解释地震的空间迁移和余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但是,在计算静态库仑应力场时,室内试验数据和观测资料往往无法对计算所涉及的参数进行足够的约束,而参数取值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影响到静态库仑应力的计算结果。不同研究组得到的汶川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并不一样,为研究不同计算模型和参数的选取对静态库仑应力计算的影响,我们通过建立模型并依次改变参数,分析比较了各个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力、接收断层位置和走向等的影响较小,其他参数均会对静态库仑应力变化量值和符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在地震破裂面周边尤其明显,计算时参数敏感性分析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62.
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触发作用和对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变滑动震源模型,计算和研究了汶川M_S 8.0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及对后续6次强余震的应力触发作用,并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附近活动断裂带的库仑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图案复杂性强,主要由发震断裂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以及震源断层活动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两种性质决定。汶川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多数强余震存在一定的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发生对附近的断裂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川断裂中段和北段、岷江断裂南段和灌县-江油断裂南段,主要是以强烈的库仑破裂应力加载作用占主导地位,有利于强余震序列的孕育、加速以至于发生;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受到了轻微的应力加载作用;龙泉山断裂带、华莹山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主要受到了轻微的卸载作用。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常法向应力直剪试验研究了含不同二阶规则起伏体高度结构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只含一阶起伏体结构面不同,含二阶起伏体结构面会有多峰值剪应力和波浪状的变形曲线,会出现多次剪断破坏或一次剪断破坏的破坏特征,随着二阶起伏体高度的增大,结构面剪切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964.
目前不同试验者得出的侧向应力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的结果存在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侧向应力对裂隙有多方面的影响。侧向应力引起裂隙开度增加、壁面磨损、充填物压缩。这些对裂隙渗透性有不同的影响。根据裂隙是否存充填物,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应力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的表达式。当不存在充填物时,裂隙渗透性与侧向应力呈指数关系,当存在较多充填物时呈负指数关系。把两种情况写成统一的指数形式,认为裂隙存在少量充填或者裂隙壁面磨损时也是适合的。利用已有的试验成果对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表达式与试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965.
越江隧道施工过程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隧道开挖和由开挖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把隧道开挖过程与渗流场边界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渗流场边界建立了合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规划完成的某越江隧道开挖过程的水-力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稳定流条件下渗流-应力耦合的基本方程,分析了孔隙水压力随隧道开挖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水力耦合对围岩位移、应力及支护结构应力的影响程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大的岩层渗流速度和位移受渗流的影响较大,渗流使隧道围岩的位移和应力及支护结构的应力都有较大的增加,水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应该考虑渗流效应。  相似文献   
966.
单仁亮  周纪军  夏宇  孔祥松  常力夫  徐成 《岩土力学》2011,32(10):2965-2971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爆炸动载作用下临近工作面支护锚杆的应力状态。根据相似条件和简化假设,采用集中装药进行工程掏槽爆破模拟,利用粘贴在锚杆上的应变片测得近区端锚和全锚锚杆的轴向应变波。测试结果表明,爆破引起锚杆振动时间约为6 ms,经过9 ms的缓降期锚杆变形趋于稳定值;动载期间端锚锚杆在杆体中部锚固段测得峰值应力比杆体尾部自由段的值大,但相差不大,动载过后尾部的残余应力较大;全锚锚杆在杆体尾部测得的峰值应力和残余应力都远大于杆体中部测得值。利用无限体内一点受法向集中力作用的位移势函数,推导锚固体及周围岩体的轴向应力分布,并计算一定预应力在锚固区产生的附加轴向应力,结合动应力的作用分析锚杆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967.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高密实粉土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扬  闫俊  刘汉龙  张健 《岩土力学》2011,32(10):2957-2964
为研究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对粉土性状影响,对长江入海口高密实饱和粉土进行了主应力轴180°转幅的循环旋转试验。试验发现,等向固结的高密实粉土在恒定动剪应力比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能发生孔压达到初始围压水平的液化破坏,但液化前孔压开展会因动应力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以渐变相态点和激变相态点区分的3阶段变化形式,或仅以激变相态点区分的两阶段变化形式。试样应变开展则始终呈现由崩塌点区分的两阶段变化形式,且孔压激变相态点与应变崩塌点同步反映了土体结构崩塌状态,崩塌状态时主应变差双向幅值限制在0.2%~0.4%这一较小范围内。试样进行主应力轴旋转达到崩塌时的应力状态与频率无显著关系,可由 - 空间中一条准不稳定状态线归一化。而以崩塌状态为终点进行归一化的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孔压振次曲线,可用修正的Seed公式进行较好拟合  相似文献   
968.
应力路径对软土应力-应变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林靖  戴自航  刘志伟 《岩土力学》2011,32(11):3249-3257
采用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福州市区某基坑影响范围内典型饱和软土进行了一系列应力路径试验,以研究受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作用影响的土体卸、加载应力-应变特征。对室内正常固结和相同围压K0固结的试样剪切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二者在变形和强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K0固结剪切试验结果,求出了邓肯-张模型参数,提出了该模型各参数的验证方法。同时,与室内正常固结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进行了对比,说明部分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决定了二者应力-应变关系上的差异,建议以K0固结试样进行三轴加、卸载试验确定邓肯-张模型参数,以满足该模型在基坑工程数值模拟分析中的需要。试验得到的典型软土的邓肯-张模型参数,可供福州市区或相似地层条件下基坑工程数值模拟时参考  相似文献   
969.
陈娟 《岩土力学》2011,32(2):471-473
由总应力强度指标计算的 ,并不是试样破坏时的真实破裂角,而仅是一个假想的破裂角,与之对应的平面是一个假想的剪切破坏面。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破坏时的真实破裂角,是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计算的 。分析论证了在关于土的抗剪强度计算的相关公式中,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与总应力强度指标不可混用,且公式中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应与有效应力相对应、总应力强度指标应与总应力相对应。  相似文献   
970.
黄河三角洲粉质土海床临界起动切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口潮滩和室内环形土槽模拟新沉积的海床土体,观测固结过程中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变化及对应的土体重度、含水率、贯入阻力、剪切强度指标值的变化,分析黄河三角洲粉质类土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粉土的临界起动切应力与重度、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与干密度、抗剪强度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定量关系。将黄河三角洲粉土临界侵蚀切应力的试验结果与其他学者建立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固结开始试验与计算结果间的吻合性较好,随着固结时间差异性变大,表现出黄河口粉质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