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371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30年南京市浅层地温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收集南京市单一观测站点近50年气温资料和近30年浅层地温数据的基础上,对南京市地温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深度定时地温变化、日均地温伞年变化、地温日较差变化等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对地温变化对城市浅层土工程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温场与气温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南京市月均地温变化规律基本相同,最高值出现在7,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近30年来浅层地温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地表上升最大值达2.8℃,0~20 cm土层温度变化幅度比较接近,上升最大值达2.0℃,40 cm处最大值达1.75℃;30年来地表最大温差高达84.5℃,40 cm深度最大地温差也超过27.5℃,因此多年地温变化对城市浅层土工程性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2.
Abstract

Two distributions of the α-effect in a sphere are considered. The inviscid limit is approached both by direct numerical solution and by solution of a simpler nonlinear eigenvalue problem deriving from asymptotic boundary layer analysis for the case of stress-free boundaries. The inviscid limit in both cases is dominated by the need to satisfy the Taylor constraint which states that the integral of the Lorentz force over cylindrical (geostrophic) contours in a homogeneous fluid must tend to zero. For a small supercritical range in α, this condition can only be met by magnetic fields which vanish as the viscosity goes to zero. In this range, the agreement of the two approaches is excellent. In a portion of this range, the method of finite amplitude perturbation expansion is useful, and serves as a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For larger α, evidence from the nonlinear eigenvalue problem suggests both that the Taylor state exists, an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small to large amplitude can require a finite amplitude (oscillatory) instability in accord with the findings of Soward and Jones (1983). However, solutions of the full equations have not been found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viscosity at larger values of α.  相似文献   
113.
以岩石电性特征差异为基础的电测井,在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视电阻率测井装置中,地井系统是较为常用装置形式。通过安徽省胡家碾地区地质背景和钻孔地层以及对井中电法测量资料的分析对比,探讨了井中地电异常产生的原因及与寻找地下水的关系,认为井中负视电阻率异常与井中正自然电位异常相对应时,通常是寻找地下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14.
海口ZK26井多层位水温对比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清理海口ZK26井3个不同层位(-153 m、-336 m、-510 m)近10年观测资料对比的基础上,对比单井多层位水温动态多年趋势、年、月、日动态类型,并对其不同动态类型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观测结果表明,海口ZK26井不同层位的水温表现出不同的正常动态特征,与观测层位的水文条件、水力性质有着密切的联...  相似文献   
115.
The present paper refers to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tectonic-karst depression of Campo Felice in the central Apennines (Italy), in which glacial, alluvial and lacustrine sediments have been preserved. Stratigraphic interpretations of sediments underlying the Campo Felice Plain are based on evidence obtained from nine continuous-core boreholes. The boreholes reach a depth of 120 m and provide evidence of five sedimentation cycles separated by erosion surfaces. Each cycle is interpreted as an initial response to a mainly warm stage, characterized by low-energy alluvial and colluvial deposition, pedogenesis, and limited episodes of marsh formation. In turn, a mainly cold stage follows during which a lake formed, and glaciers developed and expanded, leading to deposition of glacial and fluvioglacial deposits. The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by eleven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 14C ages and three 39Ar-40Ar ages on leucites from interbedded tephra layers. These age determinations indicate five glacial advances that respectively occurred during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s 2, 3-4, 6, 10 and 14.  相似文献   
116.
侯娟  张孟喜  张陶陶  陈通 《岩土力学》2011,32(8):2365-2370
分别针对纯砂地基、水平加筋地基和新型三维立体加筋(简称横-竖加筋)地基进行了多组模型试验。主要研究了单层横-竖加筋深度和横-竖加筋层数对地基的影响,并通过与水平加筋地基的比较,结合横-竖地基砂土滑移面的形状,初步分析了横-竖加筋地基的加固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同等试验条件下,横-竖筋的加筋效果较水平筋的好,对于单层横-竖加筋地基,加筋效果随加筋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加筋深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加筋对地基受力性能的改善不明显。对于多层横-竖加筋地基,随加筋层数的增加,承载力增加,沉降减小。  相似文献   
117.
因填土含水量升高引起地基基础湿陷下沉,炭素回转窑钢管弯曲影响生产线正常运行。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利用斜孔在沉灰室基础中线填土部位进行分层注浆;采用超过原桩长的扩底灌注桩对回转窑支架基础进行加固。阻止了地基基础进一步下沉,加固后回转窑至今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18.
曹洁  张永生  宋天锐 《地球学报》2013,34(1):103-110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中生代陆相含油气区,属东北含油气亚区的一部分。早白垩世以陆相湖泊沉积为主,但有多次规模不等的海侵事件发生,本次研究进一步对鸡西盆地鸡D7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排列、碎屑岩组分、胶结物、综合结构系数、重矿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早白垩世地层发现了具典型滨海潮下带特征的双粘土层构造;该层位砂岩多为少石英或者石英含量在25%左右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受海侵作用影响,城子河组砂岩综合结构系数平均值为20.16,穆棱组平均值为46.65,表明穆棱期比城子河期受海侵影响更为明显;并且在砂岩中发现重矿物20余种,呈条带状富集,尤其是特征矿物海绿石、自生独居石、莓状黄铁矿及自然金等具明显海侵相特征。本次研究为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海侵的存在提供了一系列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9.
场地组合土对输入地震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场地条件对输入地震动的影响特征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场地土组合效应,覆盖厚度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场地评价仅以场地的平均指标作为场地的评估标准不尽合理,应考虑场地土的组合效应,上覆地层的厚度及下部软夹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胀缩性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拉强度是黏性土重要的力学指标之一。自行研制了简易土工拉伸仪,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制样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具有胀缩性的武鸣红黏土和百色膨胀土分别进行试验,探讨了其抗拉强度与干密度、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土的抗拉强度-含水率曲线在饱和度接近66%时出现峰值,该峰值对应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率,峰值两侧呈指数关系变化,抗拉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受土中水的形态影响。抗拉强度随干密度的增加而线性递增,增加幅度显著。抗拉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衰减,1~2次循环时,强度衰减幅度最大,但3次循环后,趋向于一稳定值,稳定值为初始值的20%左右,土体干、湿循环后抗拉强度降低是微结构劣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