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7篇
  免费   3315篇
  国内免费   4418篇
测绘学   1425篇
大气科学   2644篇
地球物理   2877篇
地质学   9324篇
海洋学   4141篇
天文学   259篇
综合类   1374篇
自然地理   413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612篇
  2021年   747篇
  2020年   727篇
  2019年   791篇
  2018年   734篇
  2017年   799篇
  2016年   808篇
  2015年   879篇
  2014年   1113篇
  2013年   1052篇
  2012年   1174篇
  2011年   1181篇
  2010年   1003篇
  2009年   1253篇
  2008年   1157篇
  2007年   1367篇
  2006年   1366篇
  2005年   1240篇
  2004年   1091篇
  2003年   1068篇
  2002年   916篇
  2001年   718篇
  2000年   611篇
  1999年   533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405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41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5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狼山成矿带内两个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东升庙矿床和炭窑口矿床中黄铁矿、黄铜矿单矿物的铁同位素研究结果。东升庙矿床绢云石墨片岩中不规则状黄铁矿的铁同位素组成δ~(56)Fe_(-IRMM)值在+0.04‰~+1.11‰之间,呈现铁的重同位素富集,指示了海水中的铁以氧化态沉淀并在成岩期转化成黄铁矿的矿化过程。东升庙和炭窑口矿床富硫化物矿石中黄铁矿和黄铜矿的铁同位素组成δ~(56)Fe_(-IRMM)值的变化范围为-1.33‰~+0.08‰,具有热液成矿特征,指示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于热液流体。另外,绢云石墨片岩中脉状黄铁矿的铁同位素组成δ~(56)Fe_(-IRMM)值的变化范围为-0.39‰~-0.04‰,处于矿石黄铁矿和围岩不规则状黄铁矿之间,指示脉状黄铁矿是热液矿化的产物,并在成矿过程中混入了围岩中早先形成的富集铁的重同位素的黄铁矿。绢云石墨片岩中广泛发育的不规则状黄铁矿与赋存在绢云石墨片岩中的富硫化物矿体具有完全不同的铁同位素组成,指示热液活动对不规则状黄铁矿没有明显成矿物质贡献,因此同沉积热液活动成矿的可能性不大。结合赋存在白云石大理岩中硫化物矿体的顶、底部常见硅化的白云石大理岩角砾,本文提出后生矿化是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的主要成矿方式。另外,东升庙矿床和炭窑口矿床的矿石硫化物具有相似的铁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两者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2.
杨宏伟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学报》2016,90(9):2206-2218
一直以来月球上都没有发现像地球上一样的全球板块构造现象,被认为是属于单板块构造的行星体并且是不活动的。随着月球地形探测精度的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地质现象表明月球并不像之前想象的一样是不活动的。高精度的月形数据显示出了月球上除了存在众所周知的(撞击作用产生的)复杂的撞击构造外,仍然存在许多可能由内生作用产生的构造特征:如裂谷、山脊、火山群等。本文利用最新高精度月球激光高度数据(LOLA数据)建立了全月60m(相当于7秒网格)高精度月形图。由于数据量超大(TB级别),作者编写了基于并行架构的集群计算处理代码,其计算效率提高了近300倍。基于这些图件,作者在全球范围内找出许多重要的构造现象,并根据其构造及地质特征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不像之前认识一样,月球上的确存在许多地质构造体是由月球的内生地质作用所产生,并建立对于月球结构和构造的新认识。此外,通过对比发现,像地球上全球尺度的线性山脉只是板块构造运动的结果;另一方面,在无板块构造的行星上,就像月球一样,会产生大面积的高地(月陆)和低地(月海地区),这种地质现象很有可能是行星地壳岩浆演化的直接结果。在文章最后,作者还将制作出的60m分辨率的全月月形系列图件附后并公开,以方便其他科研人员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并以此敬献中国地质科学院60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993.
钦杭成矿带(东段)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需要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及8个Ⅳ级成矿带,并论述了8个Ⅳ级成矿单元的成矿地质特征。钦杭成矿带(东段)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成矿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有晋宁、加里东、海西、燕山等4个成矿期,其中燕山期最为重要。区内矿床类型以斑岩-矽卡岩型、海底火山-热水喷流沉积型铜金多金属矿、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火山热液型铅锌金银多金属矿最为重要,还产出有韧性剪切带型(金山金矿)、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海相沉积型铁锰矿等众多矿床类型。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Cu、Au、Ag、W、Mo、Pb、Zn等矿种资源量潜力优势显著。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9个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Metal speciation study in combination with major element chemistry of deep sea sediments provided possible metal enrichment pathways in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environmentally different locations of Central Indian Ocean Basin (CIB). Metal speciation study suggests that Fe–Mn oxyhydroxide phase was the major binding phase for Ni, Cu and Pb in the sediments. The second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se metals were present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ediments. Easily reducible oxide phase (within the Fe–Mn oxyhydroxide binding phases) was the major host for all the three metals in the studied sediments. Major element chemistry of these sediment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n increased tendency of Cu and Ni to get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ep sea sediment via the non-terrigenous Mn-oxyhydroxide fraction, whereas, Pb gets incorporated mostly via amorphous Fe-hydroxides into the sediment from the CIB.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etal enrichment in sediment that host vast manganese nodule.  相似文献   
995.
张新  陶坤旺  朱翊 《测绘工程》2016,25(3):46-50
地震应急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也是防震减灾的重要内容。在总结地震应急相关研究与信息服务的基础上,采用网络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基于"天地图"的地震应急服务平台,实现震情实时发布、空间查询定位、灾情实时反馈、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经济人口信息的统计分析等功能。该平台的建立将为震前预测提供完备、现势的数据基础,为震中救援提供可视化的分析平台,为震后恢复重建的资源调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新一代卫星重力探测技术对地球重力场的频谱贡献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S/水准数据获取多源卫星重力场模型频谱变化特征的方法。采用GPS/水准外符合检验,有效分析评估了多源卫星重力场模型在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精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以CHAMP、GRACE和GOCE卫星为代表的高-低卫星跟踪卫星、低-低卫星跟踪卫星和卫星重力梯度技术,对地球重力场的频谱贡献分别集中在600km以上的长波和中长波、300km以上的中波、200~350km之间的中短波部分。  相似文献   
997.
陈明晶  方源敏  马波  陈杰 《测绘科学》2016,41(5):133-136
针对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量测圆心坐标及半径时存在的问题,该文基于迭代法的思想,推导了一种圆曲线拟合的方法,并用实例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离散点均匀采集或非均匀采集的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与目前在圆曲线拟合方法中普遍采用的最小二乘法相比,具有同样高的拟合精度,验证了该拟合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建成  雷永荟 《遥感学报》2016,20(5):827-831
地球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各圈层(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冰雪圈、固体地球)尤其是人类活动等任何组成成份的变化,都会引起地球系统的变化。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科学挑战之一是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复杂变化的地球系统,认识地球系统如何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认识地球系统未来变化趋势及如何提高对全球变化的适应能力。卫星独特的全球覆盖和日尺度的观测改变了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所能探测到的多时空尺度上的物理动力过程,在全球范围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挑战具有重要作用,揭开了地球系统多学科交叉的新纪元。以地球系统的视野,抓住驱动地球系统的关键循环过程(如能量、水、生物化学循环),是当前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趋势。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研究需要长期稳定、准确性较高的卫星观测数据,以水循环为例,卫星遥感具备获取全球范围水循环关键参数能力,但是系统性综合观测能力不足,整体精确性受到综合化的可靠空间数据集的限制。目前中国正在积极研制发展新型水循环卫星WCOM(Water Cycle Observation Misssion),并寄希望以此为核心传感器发起全球分布式水循环观测星座系统,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水循环观测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方面的话语权与领先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定量分析土壤侵蚀在各坡度等级上的空间分布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选用通用的土壤流失预报方程,对云蒙湖流域1986—2010年间的土壤水力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的估算,以探讨不同坡度上的土壤侵蚀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侵蚀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上(8~25°坡度)更为严重;2010年比1986年强度以上所占比例在15°坡度等级上相对更低,在15°坡度等级上有所增加;云蒙湖流域主要土壤侵蚀量发生在25°坡度上;2010年比1986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居民用地面积增加是土壤侵蚀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Lineament extraction approach allowed mapping of larger number of lineaments in a classical manner in tectonic and structural stud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various techniques were adopted to extract lineaments using Landsat ETM+ images. To remove the biasness of the images, some pre-processing techniques like stream ordering, band differencing, colour texturing were employed to enhance the edges of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Extracted lineaments and its distribution and orientation were mapped using ArcGIS Spatial analyst tool.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maximum number of lineaments were oriented in the ENE–SWS direction with 63° overall inclination. Accuracy assessment and validation were made with respect to visual interpretation and overlaying the lineament on Digital Topographic Model as well as with respect to an existing geological lineament map of the study site. The result of accuracy assessment indicates higher compatibility of Central Indian Suture with the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