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6篇
  免费   1756篇
  国内免费   1987篇
测绘学   956篇
大气科学   1382篇
地球物理   3107篇
地质学   3588篇
海洋学   1084篇
天文学   317篇
综合类   760篇
自然地理   14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71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32篇
  2015年   481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17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605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The paper presents a physically-based constitutive model for unsaturated soils that considers the bonding effect of water menisci at inter-particle contacts. A bonding factor has been used to represent the magnitude of the equivalent bonding stress, defined as the bonding force per unit cross-sectional area. The average skeleton stress is employed to represent the effect of average fluid pressures within soil pores. Based on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nding factor ζ and the ratio e/es (where e and es are void ratios at unsaturated and saturated states,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average skeleton stress), we propose an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isotropic stress states, and then extend this model to triaxial stress stat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Because only one yield surface is needed in the proposed model,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parameters are required. Comparisons between experimental data and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in most cases, the proposed model can reasonably capture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unsaturated soil behavior.  相似文献   
992.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82-1290
西秦岭近年来在新区发现新矿床和新类型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金矿成矿受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许多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与岩浆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密切;分析认为金矿主成矿时间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区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一致;金矿主要有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微细浸染型三种类型。矿石矿物元素组合显示由北而南成矿深度变浅、剥蚀程度较低;根据金、汞、锑矿床点和金、砷、锑、银元素分布特征,认为在北带岩体旁侧应注意寻找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金矿,中、南矿带在已知矿床深部注意寻找热液脉型金矿,有锑、汞矿点的区域注意深部及外围金矿的找矿;通过分析,最后圈定18处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993.
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霍邱-固始交界安阳山地区的八公山群,由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最近,人们在碳酸盐岩中发现、珊瑚等化石,确定灰岩时代为晚石炭世。但是,碎屑岩的地质时代仍然没有定论。碎屑岩由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厚度大于780 m。石英砂岩为中-厚层状,中细粒结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石英含量高达95%以上,属于滨海-陆棚沉积。应用LA-ICP-MS对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样品HQ2106和HQ2204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60±22.2 Ma(YSG),877±22.6 Ma(YSG),前者代表了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它们也得到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YC1σ和YC2σ)的支持。因此,研究区八公山群碎屑岩地层时代属于青白口纪(拉伸纪)。该研究结果将为华北地台南缘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构造演化历史重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栾川钼矿采空区钻探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栾川钼矿地质结构复杂、地下采空区交错纵横,采空区底板凹凸不平开孔困难,普通钻进容易造成钻孔偏斜的情况,为解决矿区面临的勘探技术难题,研究试验了以潜孔锤反循环钻探技术为核心,集成多种先进的钻探机具,采取人工造孔法、下套管导向法或实时控制参数法等钻探工艺,顺利在采空区底板打孔并钻穿多层采空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陕西略阳煎茶岭镍矿床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茶岭镍矿是一个与镁质超基性岩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镍矿床。矿床地质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北侧超基性岩体内,矿石中交代状、浸染状、网脉状结构发育,显示热液改造成因矿床的典型结构、构造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煎茶岭镍矿床与典型的镁铁质岩浆硫化物矿床不同,镍矿床在成矿过程中虽继承了超基性岩中的成矿物质,但受到花岗斑岩强烈改造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改造型。花岗斑岩和钠长斑岩中锆石U-Pb测年表明,花岗斑岩U-Pb年龄为859±26 Ma,钠长斑岩U-Pb年龄为844±26 Ma,认为煎茶岭镍矿成岩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晋宁期,非前人所认为的海西期或印支期,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板块西北缘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996.
地震子波估计是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解释的基础,快速准确地估计地震子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利用三谱估计子波的振幅谱,根据峰度最大值准则提取子波的相位,规避了相位的卷绕问题,并讨论了该准则的适用条件。比较了不同窗函数的特性,最终选定Hamming窗函数滑动求取时变子波。利用变频雷克子波模型讨论了时变子波提取的有效性。应用到实际资料处理中,与不同主频的雷克子波标定的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子波振幅谱估计更加稳定,相位谱估计更易于实现,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有限元大地电磁二维正演程序模拟了二层大地低阻静态效应的地电模型,研究了静态效应产生的原理及其影响,并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静态效应进行压制,相对于其他常规空间滤波法来说,取得了较好的压制效果,证实了小波变换方法在压制静态效应当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用小波变换方法对某工区实测EH-4音频大地电磁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数学上识别和判断了静态效应,在较好地压制静态效应的同时又能较好地突出地层原本的地质异常。  相似文献   
998.
以中国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利用等值线加权平均位置的方式对400 mm和800 mm等雨量线的空间位置进行定量化处理。采用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法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全国50年来 400 mm和800 mm等雨量线的空间位移特征进行了系统揭示:1961-2010年期间,400 mm和800 mm等雨量线加权平均位置坐标分别为(106°07'12"E,39°25'13"N)和(110°16'31"E,34°12'04"N)。趋势性结果表明,全国400 mm和800 mm等雨量线有向西和向南发生移动的趋势,其中400 mm等雨量线向西移动明显,800 mm等雨量线向南移动明显;周期性结果表明,全国400 mm等雨量线在经向和纬向上发生迁移的主周期分别为9年和 12年,800 mm等雨量线在经向和纬向变化均存在7年的主周期;突变性结果表明,400 mm等雨量线空间位置的突变年为1995-1996年(纬度),800 mm等雨量线空间位置的突变年为1975年、2002年(经度)和1980年、1982年和1987年(纬度)。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植物地理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到当前繁荣经历了100年的发展,近30年来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分类、进化和生态等学科交叉融合,中国植物地理学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包括:① 植物类群和区系在中国整体上按纬度、经度和海拔呈现出规律性;物种丰富度、系统发生多样性和特有性热点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地,少数分布在北方山地和干旱地区。② 关于大尺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形成机制,多数热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受冬季低温的限制,而多数温带起源科的物种多样性格局由末次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主导;中国山地植物和群落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热量因子是中国高山植物区系地理分异的首要气候因子。③ 中国大多数现生被子植物属(约66%)是在中新世及其以后分化;500 mm年等降水线是中国植物区系年龄和植被分区最重要的分界线;中国植物区系、区系中的特征或关键类群的起源和多样化与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季风加强密切相关。未来,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仍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主旋律,类群、群落和区系分化时间的估算及物种分布数据的分辨率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植物大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完善将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江颂  彭建  董建权  程雪雁  丹宇卓 《地理学报》2022,77(9):2249-2265
明晰城市热岛(UHI)效应相关概念内涵、厘清其定量刻画方法是有效开展UHI效应研究的重要基础。全球城市化进程使UHI效应越发普遍,相关研究数量迅速增长并出现了UHI效应的多样认知,尤其对具有空间异质性表征优势的地表城市热岛(SUHI)效应开发了多样的定量刻画方法,但目前尚缺乏对其定量刻画方法的系统梳理。因此,本文对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地表温度和城市热环境等易混淆概念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各类UHI典型空间位置和尺度范围。在SUHI效应定量刻画中,将SUHI范围识别方法归结为城乡温度阈值、温度等级阈值、高斯拟合参数、温度衰减突变四大类,指出当前SUHI范围识别研究侧重于对SUHI影响规模的认知。研究同时对各类范围识别方法所对应的SUHI强度表征指标进行了梳理,认为理解指标本质内涵是掌握指标间潜在差异的前提。未来研究应整合多维度数据以突破单一SUHI监测途径,发展大尺度SUHI定量刻画方法以拓展定量研究的广度,认知连通化SUHI空间形态以挖掘范围识别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