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398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368篇
地球物理   381篇
地质学   824篇
海洋学   5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3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We report new zircon U–Pb age, Hf isotopic, and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data for rhyolites from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outhern Qiangtang Terrane. Building on previous studies, we constrain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propose a model to explain the geodynamics and crustal growth during regional magmatism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 analysed rhyolites yiel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zircon U–Pb ages of 115 and 118 Ma. The rocks are K-rich (K2O = 6.66–9.93 wt.%; K2O/Na2O = 8.2–19.7 wt.%), alkaline and peraluminous (A/CNK = 1.02–1.46),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2 contents (72.8–78.8 wt.%) similar to highly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Fractionation of Fe–Ti oxides, plagioclase, hornblende, Ti-bearing phases, apatite, monazite, allanite and zircon contributed to the variations in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hemistry. High K2O contents are likely due to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The samples have positive zircon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 +7.1 to +11.2. These features, together with young zircon Hf crustal model ages of 489–721 Ma, indicate that the K-rich rhyolites were derived from juvenile lower crust with an input of a mantle-derived component. We suggest that the Early Cretaceous K-rich rhyolites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arc setting during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Bangong Co–Nujiang oceanic lithosphere. Basaltic magma underplating was responsible for vertical crustal growth, triggered by slab roll-back in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02.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3):490-500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金资源丰富,已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50余吨。本文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以及大比例尺地质剖面、构造蚀变填图等多元勘探手段,总结归纳大水金矿集区成矿特征与规律,并得到以下找矿信息:区内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与金矿关系密切,地层对金矿起赋存定位作用;断裂构造对成矿起主导地位;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之间存在成因联系;蚀变对金矿化起控制作用;土壤测量所圈定的金异常与矿体对应程度高,土壤次生晕是该区找金的直接标志;中酸性侵入体能引起磁异常,而金成矿与中酸性岩体有密切时空关系。根据上述找矿标志,在格尔托金矿矿区新增金资源量10t;在格尔珂金矿深部不仅控制已知矿体的延深,并且发现数条厚大盲矿体,新增金资源量3t。  相似文献   
103.
剪切带型金矿中金沉淀的力化学过程与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有关该类型金矿的成因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剪切带中金的沉淀析出机制和成矿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赋矿部位的构造属性与矿床关系的研究尚显薄弱。对此笔者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剪切带型金矿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胶东金矿的研究实例,运用断层阀和力化学理论分析发现,无论是脆性还是韧性剪切带,无论是脉型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的关键部位均与构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脆性破裂(特别是R、T、R’破裂的产生)和碎裂作用以及(多期)岩体侵位密切相关,并且脆性破裂所导致的压力骤降从而引发流体闪蒸的力化学过程可能是造成金沉淀析出成矿的有效机制,其中多期岩体侵位所提供的流体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此外,从国内外实例可以看出,剪切带中的脆性破裂不仅发生于脆性或脆韧性构造域,也可以发生在较深层次的韧性构造域中,尽管韧性域中产生脆性破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这可能是韧性剪切带成矿的关键机制之一。最后,综合岩体、流体、剪切带三者对成矿的耦合作用,文中提出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为:(多期)岩体侵位-热液活动-构造剪切-应力集中-脆性破裂(碎裂)产生-压力骤降-流体闪蒸-元素(金)析出,如此循环往复方可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104.
氟广泛分布于地下水且与人体健康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存在高氟水。本文以江西省均村-高兴地区为例,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开展地下水中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研究区地下水中F-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对研究区4个地下水系统中的442个地下水样品的F-、Ca2+、HCO_3^-浓度及pH值、TDS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中的F-浓度与Ca2+浓度、HCO_3^-浓度、pH值、TDS正相关,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较强烈的地下水交替条件及弱酸性的地下水特征是导致地下水中氟浓度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甲烷柱浓度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CH4)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CH4浓度的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基于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GOSAT)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卫星反演的数据产品,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GOSAT反演的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年均浓度由2011年的1817×10?9增长至2018年的1875×10?9,高于东三省、华北平原和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平均年增长量为8.2×10?9 a?1。各省年际增长幅度略有差异,纬度偏低的江西、湖南和浙江三省大气CH4浓度高且增长量偏大,纬度偏高的湖北、安徽和江苏三省大气CH4浓度略低且增长量偏小。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呈现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湖北、湖南、江西和浙江峰值出现在9月,安徽、江苏峰值出现在8月。垂直方向上长江中下游六省CH4浓度随气压降低,浓度逐渐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近地面层GOSAT反演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高层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AIRS反演的大气CH4浓度空间分布上北高南低,与GOSAT反演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AIRS主要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大气状况而GOSAT更多的反映了近地面层大气CH4的变化。其垂直方向上呈现高度越高,浓度越低,不同高度上秋季浓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6.
关键元素与生命健康:中国耕地缺硒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的生命和非生命都是由自然界已发现的92种化学元素组成的,通过全国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人体血液元素含量对比研究,发现血液中40~50种化学元素平均值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的分布高度一致,表明这些关键元素与生命息息相关。近年大家持续关注的硒(Se)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会产生健康风险,但摄入过量也会导致中毒,因此被称为健康窗口元素。过去研究认为,中国耕地缺硒是造成健康危害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全国3 382个网格化点位土壤采样,获得Se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和空间分布数据,发现中国贫硒国土面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0.1 mg/kg)和中国规范(0.125 mg/kg)计算,分别占21.1%和31.6%;适宜区(0.125~0.40 mg/kg)面积大约555万km2,占国土面积约57.1%;富硒区(>0.40 mg/kg)面积达110万km2,占国土面积约11.2%。贫硒国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局部地区,而中国9大平原的粮食主产区耕地总体上不缺硒,其中珠江三角洲平原、广西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硒区(>0.40 mg/kg),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江平原、关中平原是硒边缘区-适量区(0.125~0.40 mg/kg),只有河套平原是缺硒区(<0.125 mg/kg)。根据覆盖全国的网格化土壤采样分析结果,发现低硒带呈不连续的片状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至青藏高原一带,与传统认为“低硒带分布于东北三省至西南云贵高原”不完全一致。硒的空间分布模式主要受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土壤类型和自然地理景观控制。  相似文献   
107.
承德市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6年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的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承德市O3-8h浓度的影响,探讨了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7月是承德市O3-8h浓度较高的月份,O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午后浓度高而夜间浓度低;O3污染的天气形势为500 hPa受高压脊和偏西气流影响,850 hPa有强暖平流和20℃以上的高温,地面受低压前部和高压后部之间的偏南气流影响;有利于O3-8h出现高浓度的气象因子为日平均气温大于23℃、日最高气温大于28℃、日平均海平面气压995-1007 hPa、日平均水汽压18-28 hPa、偏南风大于1 m·s-1。利用气象因子综合评分建立臭氧污染指数,与O3-8h浓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7553,说明臭氧污染指数能较好地预报臭氧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08.
赵亮  刘健  靳春寒 《气象科学》2019,39(6):739-746
利用中国气象局所属的2 400余个台站观测资料制作的分辨率为0.25°×0.25°数据集中的气温、降水量资料评估了CMIP5中17个模式对于1961—2004年江苏省气温和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筛选出了5个对江苏省气候特征模拟较好的模式。之后基于5个优选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预估了3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下江苏省2006—210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全球耦合气候模式对江苏省的气温和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并且模式集合平均的气温和降水量与观测资料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93;(2)在低浓度路径(RCP2.6)、中浓度路径(RCP4.5)和高浓度路径(RCP8.5)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江苏省2006—2100年的地表温度均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并且苏北的增温幅度要高于苏南;(3)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江苏省未来百年降水量均呈现出北方增多南方减少的趋势;(4)未来百年江苏省降水量随气温变化的趋势并不稳定,RCP2.6和RCP4.5情景下降水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而RCP8.5情景下降水量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The study of sediment load is important for its implication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Four model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study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redic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neuro-fuzzy model (NF), conjunction of wavelet analysis and neuro-fuzzy (WNF) model, and the conventional sediment rating curve (SRC) method. Using data from a US Geological Survey gauging statio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redicted by the WNF model was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lso the proposed WNF model generated reasonable predictions for the extreme values. The cumulative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estimated by this model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other models, and is close to the observed data. However, in the current modelling, the ANN, NF and SRC models underestimated sediment load. The WNF model was successful in reproducing the hysteresis phenomenon, but the SRC method was not able to model this behaviour. In gener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F model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ANN and SRC models.

Citation Mirbagheri, S. A., Nourani, V., Rajaee, T. & Alikhani, A. (2010) Neuro-fuzzy models employing wavelet analysis for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prediction in rivers. Hydrol. Sci. J. 55(7), 1175–1189.  相似文献   
110.
鄂东北大别杂岩中混合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江海  杨问华 《地质学报》1994,68(4):308-323
本文针对中小位移量伸缩缝构造进行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常温固化型桥梁伸缩缝。经过对伸缩量Δ20cm,Δ=40cm的多座桥梁的实验应用表明,这是一种适用于中小位移量桥梁中性能良好的伸缩缝,施工简便。其桥缝具体结构为,在两侧拍击区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增,缝内用高分子聚合物与一定比例的水泥及掺合物拌和均匀,经一段时间与桥面和加固铺装层固化成具有较高弹性和一定强度的整体式桥梁伸缩缝。其效果良好,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