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91.
This article analyzes changing forms of transnational security governance and security expertise in Guatemala. It is argued that the dynamics of transnational security governance in Guatemala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ocal appropriation of knowledge promoted by external security experts. As an expertise-based form of “intervention by invitation,” lo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lites engage in securitiz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nvite external experts to intervene. In turn, through their intervention these experts provide resources that are “captured” and exploited by local actors to pursue their own interests. As a consequence, transnational security governance fails as it deviates from the original plans and programs experts try to impl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se processes sheds light on how and why failure in the context of transnational security governance is productive. Failure, we argue, triggers a self-reinforcing interventionary feedback loop that aims at “fix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evious interventions by mobilizing new forms of external security expertise. In tracing the dynamics of this interventionary feedback loop over time,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experts and policy failure in the (re)making of transnational security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92.
耐高压高精度快速时间响应温度传感器的封装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国 《海洋技术学报》2004,23(2):50-53,63
文章详细阐述了耐高压高精度快速时间响应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和封装工艺,并给出了温度传感器测试时间响应的方法以及目前达到的水平。对该项技术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3.
超富集植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利用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超富集、超耐受能力,是降低环境重金属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实现绿色矿产勘查的有效途径,在植物修复、植物采矿和植物找矿中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深入探索超富集植物的富集和耐受机制,揭示重金属-植物相互作用规律,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热点。本文在简要介绍重金属对植物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重金属诱导氧化应激机制,重点关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富集机理研究,对其在解毒和耐受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当前研究认为:(1)对超富集植物而言,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重金属溶解,经共质体、质外体途径吸收后,重金属通过木质部向上转运,并隔离在液泡中,实现对重金属的超富集;(2)重金属通过与小分子有机酸、细胞壁、植物螯合肽结合,以及液泡隔离,可降低细胞质中游离金属离子浓度,增强植物耐受性;(3)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将激活多种特异性抗氧化酶,抵御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对重金属的超耐受。(4)本文分析认为,植物中砷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机制可能是由砷的还原与甲基化过程及Haber-Weiss反应三部分构成。对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富集与耐受过程所涉及的生理与生化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关键性影响因素与相关规律,寻找提升其特异性富集与指示能力的有效途径,将有助于超富集植物研究与应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4.
满永恒  刘振涛  王静 《气象科技》2022,50(4):606-610
双翻斗雨量传感器标校过程中,对于不同雨强超差方向相反的雨量计需要分别调节上翻斗的定位螺钉和计量翻斗的容量调节螺钉,同时也需要记录上翻斗和计量翻斗的翻动次数。雨量计使用的是无源脉冲输出,计量翻斗的每次翻动触发干簧管产生一个脉冲,利用单片机即可采集这个信号自动记录。而上翻斗的翻动次数靠人工观察统计,由于翻斗翻动速度较快人工计数不准确,最终造成标校不准。并且人工每次只能记录1台雨量计,无法批量自动记录数据。本文采用光纤传感器在不干扰雨量计运行情况下自动统计上翻斗翻动次数,为标校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95.
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的定量表达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在Moisan的温度和比生长率关系基础上,依据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赤潮藻类温度生态幅(最适温度、适温范围、耐受范围)的定量表达模型。同时,依据此模型可定量导出赤潮藻类的生物学零度。其次,结合实验培养数据,建立了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温度响应模式,并利用研究结果定量得到该藻种的温度生态幅,这与已有的实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